子木小朋友现在一岁半了,这个年纪的他已经有所属意识,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只要身边的事物是自己感兴趣的,他也会理所应当的觉的是自己的,便有去硬拿的行为。
如果对方是个老实孩子,可能就会顺从,他便有了夺人喜爱的快感。但要碰到个态度强硬的孩子,他到是也懂得以物换物的道理,拿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别人交换。
上个星期日,姥姥还是像往常一样在他的零食盆里面装满了零食,姥姥也是个吃货,明知道拿他的零食会让他生气。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趁他没看见,在不起眼的角落偷拿了他的零食吃。
没想到被抓了现行,小朋友顿时生气地就把盘子里的零食全洒在了地上,姥姥想把地上的零食继续捡起来吃,小朋友却执意拿着地上的扫把要把这些零食都扫掉扔到垃圾桶里。有点我吃不了东西就把它毁了的决绝(真不知道这点像谁)
姥姥很生气,执言要打他,觉得他对待长辈的方式有问题,必须得立规矩。
立马被我制止了,我和我妈说,你明知他会生气还偷拿他零食,是不是你的问题,他现在有所属意识,觉得你抢了他的东西,他当然会不开心,只是他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妈没有听懂我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便给她举例子,如果他今天是因为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而发脾气结果被你打了,周而复始他便觉得这样的事情就是错的。
等到他长大和人相处之后,他不就只懂得妥协不懂得争取了吗?
你应该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然后一步步帮他分析,承认自己的做法是让他不开心了,而你生气想要打他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尊敬长辈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让他误以为,他没有权利宣告自己的主权。
妈妈听了似懂非懂,点点头说好像有点道理。
讲到这里我就想起日本的一部电影叫《垫底辣妹》,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讲,做小太妹的女儿在学校抽烟被老师给撞上了,老师把家长叫过来后对孩子讲只要你能说出在你们班级里除了你还有谁也在抽烟,那么我就不过多追究你这个行为,就当将功补过!
妈妈听后感觉毁三观,反问老师你现在是在教育我的孩子怎么背叛自己的同学吗?妈妈觉得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有问题,毅然决然带着女儿转校。
这部影片最后的结局是,这个一直垫底的小辣妹考上了日本最好的大学。
虽然影片着重讲了在她转校之后,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老师让女孩重拾信心,使得人生得到大逆袭。
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不是她的母亲一直学会尊重她,站在她的角度上理解她的行为,恐怕她就在叛逆期的时候只会自暴自弃。
还有一个实例讲的是一位母亲因为接到“孩子在学校打男同学,导致对方需要缝40针”的通知,来到学校处理事情。
从老师的口述上得知是因为男生弹了一下女儿的内衣,才导致女儿大打出手。
可这位妈妈却很冷静的反问:所以你叫我过来处理,是让我以性骚扰罪起诉这个男生吗?
老师们觉得这个家长把事情想严重,反应过激了,也放错重点,重点是这个女孩子把男孩子打了,而且还打的不轻。
妈妈让自己的女儿重新阐述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了解到是因为男生一再对女儿做这种行为,有口头警告过,但不奏效!告诉男老师,可是男老师却说只是闹着玩不用理会。最后忍无可忍才动的手。
这位母亲听完之后反问老师,如果你觉得弹内衣是闹着玩,那麻烦你现在去弹一下女老师的内衣,看她是不是认为你在和她闹着玩。
她在警告、求助老师无果的情况下才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自卫,你还希望她怎么做,为什么你们不允许男老师随便弹女老师的内衣,就可以允许他对一个15岁的女孩做这种事!
故事的结局是母亲将事情报告给校董事,之后女儿也被调到别的班级,从此远离那个男生和男老师。
我们都学会了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或者你应该这样做或者不应该这样做,但是却没有告诉他们这些所谓正确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却不懂站在他们角度去理解这些行为产生根源。
所以子木小朋友,我允许这个阶段的你有自己的情绪及抒发情绪的方式,但是希望等你长大后,你要理解每个情绪产生背后的根源,然后努力地学会去克制它,消耗它,而不是还像你一岁半、大脑没发育时这样,只能被情绪控制行为。
你有权利护卫你的自尊,但是请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也不要太伤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