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奢侈

戈雅是我的最爱,它宽宽大大的像个麻袋,可以一股脑地毫无顺序地装进我所有的乱七八糟。我还有一只纯黑色的龙骧,比戈雅小一些,但也是方便我胡乱塞的。还有一只PRADA小包,它有一条漂亮的宽肩带,那是我在巴黎老佛爷的橱窗前,看见了就走不动的一只,于是就被我抱了回来。这三个包,是我上一份工作最常背的。

我并不是一个超级包包控,但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出身,我对于奢侈品牌子,对于奢侈品背后的主理人,会比常人知道的更多及更深。西方服装史,是我当时最喜欢上的一节课,我认为这就一个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简单逻辑。买包这件事,对我来说只限于出国,每次出门就买几个,不出门也不会一直在国贸里溜达。到底是银子不宽裕,做不到有钱任性,于是我在选包的时候,只选百搭的经典款。

跟风买包追牌子,是我一直不太能苟同的一种行为。当你不了解一个品牌的内在时,真的没必要为了虚荣而去虚荣。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巴黎买宝缇嘉,当时先生想选一条腰带,我认为符合他气质和性格的唯有宝缇嘉,剩下的都太洗剪吹,就在我们进店挑选的时候,一对儿中国人也进店转悠,他们都快要交钱了,转过来问我们这是什么牌子。我当时真是心里翻了个大白眼儿,心想这有钱没地儿花的土鳖可真多,可这样的人,真的不在少数。中国人目前正处于荷包鼓了,急于彰显身份和阔气的阶段。我还有一个女性朋友,嫁了个拆迁户以后,只买LV,因为在她心里那才是奢侈品。这又不得不提到LV有一阵子的品牌定位出现问题,俗称被中国人给背廉价了。其实我并不反对买好东西,我认为,有了经济基础,买一些得体的好东西,是应该的。但我绝对不支持盲目。

说回我上一份工作,戈雅如此之经典,我几乎天天背,而PRADA是我拿东西不多时会选择的,每次我的台湾女性领导都很安静,我也认为她之所以每天都会看不上大陆的种种,自然是吃过见过。然而周末有一天加班,我背了一次龙骧,我那位46岁的台湾女领导非常惊讶的冲我叫到“你居然背龙骧!”,当时我们正在去厕所的路上,我不知道该回她什么,于是匆匆进去了。接着就听见她在门外不停的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就被龙骧哦巴拉巴拉”。等我出去以后,她望着我的眼睛认真的说“你知道吗,我已经过了追求奢侈品的年纪,我觉得那些没有必要,生活的品质不是通过这些展现的,我对奢侈品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巴拉巴拉”。我微笑附和,心里真是无奈到了极致,所谓奢侈,我真背了两个你又不认得,随便背了个龙骧竟被这样一顿教育。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典故,真的很能形容她当时手舞足蹈给我讲大道理的样子。所谓奢侈品,你觉得它贵,你供着它,它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你觉得你身份配得上它,你当一个物品去用它,它就是一个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它背后所代表的品牌性格、品牌故事及创立人的品味。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买PUCCI的印花、DVF的裹裙、LOEWE的皮具、小香的粗花呢、阿玛尼的西装、MAXMARA的大衣。

对,我确实不喜欢我上一个领导,不喜欢她自命清高的小岛民风,更不喜欢她一边说着大陆不好,一边留在这里赚那小岛赚不来的这份工资。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