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说 | 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基础设施的基础技术

咖说 | 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基础设施的基础技术_第1张图片

疫情过后,市场预期新基建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后来,市场又把未来增量空间较大的领域也纳入新基建,包括轨道交通、新能源等。

但是去年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区块链,在新基建当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需要进一步理清。因此,“中央财经大学—互链脉搏 BMI 论坛”邀请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投资界的嘉宾,围绕“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话题,展开了线上圆桌讨论。

对话嘉宾

·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教授陈波

·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

· 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宋嘉吉

· 趣链科技市场总监张帅

区块链单列为国家基建为时过早

 陈 波:三位嘉宾如何理解新基建,它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年前提出的概念,今年一下火了?

 宋嘉吉:在过去10到20年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以房地产、“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特高压等领域为主要方向。

而随着上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基建的龙头板块房地产领域,受到了明显的政策压制。对此,市场开始思考,新一轮的基建会投向什么地方,这就是“新基建”的由来。

而最近,因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海外的供给、需求等业务均有一定担忧。所以更多的投资方转向以内需为主,基建领域便受到了关注。并且在基建中选择了一些新的方向,这些新基建聚焦在 5G 通信、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新的板块。

新基建的发展,将是疫情结束后,拉动后续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途径。这既符合今年国家对稳经济、稳增长的要求,也符合加速新老动能转化、扶持新兴产业的初衷。

 王晓辉: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铁公鸡”,而这些领域在上一轮投资中已经投入较多。但后来,对“铁公鸡”投资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特别是在地产领域,出现了较大的泡沫,国家也对地产领域采取了多轮的限制措施。

而新基建的发展背景是,近年,我国经济急速下滑,尤其在中美贸易战的环境下,这一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被迫要转向一种新的增长方式。

当前经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在消费方面,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消费失去增长推动力。在出口方面,中美贸易战之后,加之当前的疫情影响,出口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当前我们只有“投资”这一路径。

而在投资方面,就是要发展新基建。经济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加大投资,且这些投资可能需有较大的边际效益,所以政府要启动新基建的投资。这实际上,是不得已的一种办法。

 张帅:刚才两位院长已将旧基建解释的比较清楚,我就不再重复,我主要谈一下新基建。

总结起来,新基建其实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刚刚提到的 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整体来看,新基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指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高速轨道、新能源充电桩,均是在现实世界中,解决人员流动、能耗等方面问题的基础设施;

另一种是指,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比如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是较为明显的数字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不仅是新基建,“数字经济”这个名词在近几年也比较火,尤其是去年“1024”讲话期间提出,我们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特别指出将区块链作为数据经济世界的基础设施。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间点上,提出发展新基建是必然趋势。

 陈波:请问各位嘉宾,区块链是否应该作为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基建”项目,就像国家高速公路那样,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形成链网?

王晓辉:从现阶段来看,区块链还很难作为一个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来被提出。因为,从根本上讲,区块链应用还未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的市场化场景。较多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摸索阶段。

仅从标准维度来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真正的区块链标准,国内的标准也比较混乱。所以,区块链要想发展为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是要建标准;第二便是要找到真正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我研究区块链有三年时间,期间主要的精力便是用于寻找区块链应用场景。

从技术本身来讲,区块链是为金融而生的,但金融属于国家掌控的行业,而在其他领域,大家尚未寻到刚性需求的市场化场景。此时,若将之提升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为时过早。不过未来是有可能的,只是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张帅:事实上,在去年“1024”讲话时,讲话便明确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领域,与当前的新基建一脉相承。

所以,之前提到的新基建是一个基础设施,而区块链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

此外,刚刚王晓辉院长指出,当前区块链领域还没有找到较好的应用场景,但其实我不这样认为,等下我会展开来谈。

我想先用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做类比,如在 2007 年、2008 年云计算概念刚推出时,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都对之不认可,但现在却少有人质疑云的作用。此前,我曾在地级市见到,其政府工作汇报中有一条就是帮助企业的“上云率”是多少。我相信再过五年、十年,将会有一则“上链率”是多少的概念。

但是,现在谈这个,像 2008 年时谈“要不要搞全国性的云基础设施”一样,稍微有点为时过早。可这并不代表区块链在新基建中不重要。

宋嘉吉:结合前面王院长、张总的观点,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区块链目前肯定是一种基础技术,但还没有衍生到基础设施的层级。

以通信行业中的 5G 网络为例,5G 技术之所以能成为基础设施,首先,其在全球的标准是统一的,这才能使之成为一种可产业化的基础设施;

其次,其投资主体、运营主体较为明确。应用场景也非常明确,就是我们对通信技术、对流量需求一层一层的迭代。同时其投资产业链也较为清晰,5G 技术是以运营商为投资主体,以主设备商、主设备商上面的供应链公司为参与者的产业结构。

从目前区块链发展的进度看,它会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一样,成为未来信息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元素。我们以后很多行业、事务,都会需要区块链技术。但需要,并不意味着这一技术具备成为基础设施、具备产业投入的能力。在这方面,区块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要的便是要解决标准统一问题,还有应用场景问题。我认可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技术、底层技术。但在国家层面上,成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时日,标准、法律法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环节还有待完备。

新基建带动区块链产业 5、6月BMI有望上扬

陈波:刚刚三位谈到区块链成为基础设施,应当具备一定条件,且对它的产业化方向观点不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进一步聊聊:区块链和新基建其他领域,如 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都有一定的结合,各位嘉宾怎么看新基建火了后,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影响?

张帅:在上一个问题中,我提到区块链和 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都有融合,包括很多应用场景在其中。结合这个问题,我系统的回答一下。

先说区块链和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关系。事实上,区块链与它们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结合的。区块链不像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它们是明确目的、垂直性的技术,而区块链是横向的、连接性的技术。

举例来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便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连接,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对话;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通过契约保障,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等新技术的兴起,我们越来越多走向智能化时代,会形成设备和设备直接交换信息、交换价值的社会。在这一前提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便是基于5G技术,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契约,就将是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实现。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提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而随着这个基础设施的搭建,会有越来越多新的场景、新的应用,在我们此前没有想象到的应用点上出现。在这些应用点上面,区块链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价值交换作用。

宋嘉吉: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崛起后,对区块链的需求将形成正向的刺激。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展开谈一下。

随着 IT 行业多年的发展,各领域正走向“云化”。而这两年,更快速发展的是去中心化这一部分,包括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

此外,5G 中也有一部分是支持低延时、高可靠,同时支持万物互联。这是 5G 协议与 4G 协议最大的两点区别。而这两点背后代表了未来 5G 时代,会有更多的事物介入,比如说在车上、电脑上,甚至饮水机上装传感器。当这些物体具备通讯能力后,其数据会上传,那么低延时、高可靠性,就会面对这种需快速处理的场景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在这种去中心化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中,较难形成信任,其对线上数据真实性的要求、可信处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这方面,便天生对区块链有较大的产业需求。

所以我认为,区块链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底层技术,并越来越多的与新技术结合。就像“1024”讲话后,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必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个产业进展稍慢,但疫情后,随着信息化、线上化加快发展,区块链的增长将是值得期待的。

王晓辉:在新基建中,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数据成为我们未来的生产资料后,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所有权,都需提到更高的高度。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起到更大的作用。因为,区块链和这些技术相结合,能够保证数据、所有权的可信度。

但有一点还需明确,在5G、人工智能等行业中,是否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如只用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去中心化存储等区块链特点中的几个,是否就算是应用区块链,这需要大家重新对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做一个界定。

不过新基建火了后,区块链产业肯定会有好的发展。但是一定是与这些产业紧密结合的领域才有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区块链公司、应用都有好的发展,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前面的头部企业。

陈波:2 月份 PMI 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也跌倒最低点,本期中央财经大学区块链经理人指数(BMI)39.3,相较上月的 47.1 也继续大幅下滑。疫情过后,区块链产业的后市如何?

 宋嘉吉:疫情期间,行业整体复工进度较慢。三月初时,我们看到,科技信息行业产能恢复大体上在 50% 到 60% 的水平,可能要到三月中旬会有进一步恢复。但通常企业复产后的第一件事,是对原有产能的复苏。目前新兴产业投资方向,还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另外,从实施的角度看,有些区块链项目需去现场做沟通,而当前出差等事务都不太方便。所以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二月份 BMI 有所下跌是比较正常的。

我其实更加关注的是等到三月底,四月份疫情趋向结束后。这时候 BMI 指数的变动方向才能进一步展现整个市场对区块链的预期,数据才会更有代表性。

王晓辉:从基础来看,BMI 指数下降有几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当前经济下行;第二,我们的投资机构在中美贸易战,以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在投入方面更为谨慎;第三,就是区块链产业没有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的场景。区块链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投资收紧后,很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指数下降也比较正常。

还有一点就是要分析一下,区块链企业在 2017 年、2018 年时候发展势头很好,但 2019 年上半年时,大家可谓“度日如年”,只是“1024”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投资机构在强心针之下,并没有投入巨大资金。所以很多企业还比较困难,加上疫情影响,区块链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关于什么时候能触底回升,我分析在疫情结束后,BMI 指数还会有一个惯性下滑的趋势。应该是在疫情结束后,还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投资行业、其他行业都恢复后,BMI 指数可能就止跌回升。

张帅:刚刚两位院长,已将宏观问题讲的比较清楚,我想进一步从行业的角度来谈一谈。

首先,区块链行业在 2019 年时是一个从热趋冷的过程,这也非常符合 Gartner 曲线。区块链从 2013 年、2014 年到 2015 年、2016 年,逐渐发展起来,2017 年达到顶峰,其后随着泡沫逐渐破裂,进入趋冷的状态。而根据我们判断,2019 年应该是跌到谷底,然后再缓慢抬升的过程。“1024”讲话其实是缓慢抬升的起始阶段的一个助推。但这一助推并不能改变整个趋势,行业还是在复苏的起始过程中。

BMI 指数的下降,主要应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本身对融资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但我们客户在区块链领域的投入有所推迟。趣链今年的几个主要客户:一是金融类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另一个是各地政府;此外还有各种司法机构。从目前来说,金融机构、政府、司法机构,其主要关注点均为复产复工、抗击疫情。所以区块链投入推迟,也比较正常。

随着疫情逐渐过去,估计五月份、六月份后,BMI指数会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咖说 | 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基础设施的基础技术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咖说 | 新基建中区块链的位置:基础设施的基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