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素直

这几年,因为每年亚马逊和当当网的购书优惠活动,囤积过不少书。
有些是一直以来想看的,有些是挺朋友们提起过,但对作者不甚了解得,还有一类就是纯粹买来凑单用得。虽然这样说有点“市侩”,和显得不那么像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但事实就是事实。凑单了,就是凑单了,毕竟网店的优惠活动通常都是满200减100,或者是满200减50这样的。
我也知道,这样趁着网店的优惠活动来囤书,对于图书出版业本身来讲并不能算是一种支持。毕竟出版社也是需要靠利润来运营的,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电子图书已经相当发达的时代里,它们也在顽强地生存着,寻求着变通。作为一个喜爱并支持纸质书的人,应该更多得支持他们才对。买折扣书,算得上是支持吗?可能并不能算吧,但忍不住降价促销的诱惑,这往往是很多人的通病,当然这种购买并不仅仅体现在图书市场上,在其他任何一个市场行业其实都是一样的。

咦,好像话题不知不觉就跑偏了。咳,再说回到书架上的囤书吧。
那些摆放着两三年还没来得及读的书,其实不少,只能在悠长的岁月里慢慢去读。但要真正说到摆放时间最久得,可能就是这本MOOK——《我们·素直》。
这也是我为数不多,不是花钱买来的书。当然,如果撇开那些熟悉的编辑、朋友,或者出版公司约稿书评的样书,以及友人赠送来当礼物的书不提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我此生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没花钱得来的书。
因为,它是我投稿通过而得来的回报,或者该说是“奖励”吧。
虽然我当年写的稿件,只是被收录进了《我们·素直》的kindle电子图书中,而没能在纸质书上印刷出来,但这却是我人生中目前为止,唯一一次文章被收录进比较正式的图书。何况,这个MOOK系列,还隶属于我为数不多喜欢的艺人,陈坤旗下的東申九歌。
或许,这也是为何,这么些年来,一直没舍得拆开和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吧。

想来也挺有趣得,明明是个男子汉,却在这时故作了小女儿态,或许,不论性别,每个人内心都有那么一块柔软细腻的地方吧。
收到我们MOOK编辑部的电子邮件,是在2014年5月13日,上午10:19分。
读完《素直》,是在2017年12月5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
而此时,我坐在这里,写这些东西,是这天的晚上6点。
时隔三年半了……

而《我们》MOOK也已经停刊很久了,自《素直》之后,出版过《爱别离》和《古早味》,再之后,就没有等来新的作品。
虽然不清楚各种缘由,但也知道一个MOOK的创办和维持需要多少时间和心力,这之间也需要协调好很多关系,但停刊了,还是难免有些难过。
毕竟,这是“我们”的MOOK……
我们,是一个很温暖的词,无关他人,也无关这世间其他的任何人和事,这是我们的事。
仅与我们有关。

《素直》,这期MOOK,开设了纪念一位诗人的专题,而他的名字,唤作“周梦蝶”。
我并不是个读诗人,撇开初高中时期语文课背诵过的唐诗宋词元曲,毕业后,我读过为数不多的诗,也都是北岛和顾城写的,至于“周梦蝶”是何许人?在此之前,我真不知道。
是在紫鹃、向明、曾进丰这些前辈的带领下,我才第一次走进了这位客居在台湾的诗人,一个有傲气也有傲骨,写诗有趣的诗人。
周梦蝶说:我的醒,是我更深的梦。
而他的名字,直叫我想到“庄周梦蝶”。

这期MOOK上几乎所有的作者,我都不认识,唯一熟悉一些的,可能只有主编谈笑静。
当然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谈笑静是谁,而只知晓她的另一个名字“扎西拉姆多多”。
那首被很多人喜欢,但却因为纸媒宣传错误,导致很多人误认为是仓央嘉措所写的《十戒诗》,便是她的作品。而我对她的熟悉,也是从这么一首诗开始的。

刚读完《素直》那会儿,心中觉得有满腹的话语想要倾吐,但到现在真正要写些什么的时候,却觉得有些词穷和无处着笔。一个人,怎么想是一回事儿,但只有真正把自己内心所想很好表达出来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吧。而我,自认为距离这个称谓,还有着很远的路要走。
“我们”,作者们真得在写着我们。
每一个笔者都是深刻而自省得,没有那些永不服输的鸡血励志,那些不肯说疼说累的鸡肋坚强,那些很难抵达的虚妄理想,那些无法紧握的爱情,他们写着当下的生活,写着怀念或祭奠的人事。世间芸芸众生,我们只不过是其中一份而已。
世界很大,他们却在不断的向内求所,直面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面对生活,所谓“素直”,未尝不如是。
就像《我们·素直》封面上写道的那样:
素直,
那是我们本有
却遗失了的质地;
那是我们向往
却又担心不合时宜的德行。

愿我们都能以素直之心,柔顺、坦白、心地诚恳地去看待万事万物和芸芸众生。


我们·素直_第1张图片
by Lydia Harper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