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94文学回忆录》(7)

第 17-20讲


一、建安文学

(一)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或魏晋风骨,指中国汉朝建安时代(196年-220年)作品中慷慨悲凉、刚健明朗的风格。

三曹与建安七子等诗人继承《诗经》及东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朝末年的大动乱、大分裂,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其诗歌,大多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

(二)代表人物

1.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当中,除孔融与曹操不睦外,其他六人都归顺曹操幕下。


二、魏晋文学

(一)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220—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二)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三)代表人物

1.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常聚众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但思想倾向不同。

-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

- 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七人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后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

-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2.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刘宋的文学家、田园诗人,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所处时代:东晋—>南北朝

著作:《陶渊明集》(后人所编)


三、中世纪欧洲文学

(一)中世纪(Middle Ages)

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关于中世纪的起始时间,有两种说法:

1. 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

2.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二)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

1. 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奥勒留·奥古斯提奴斯(拉丁语: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罗马天主教会官方称希波的奥斯定(拉丁语:Augustinus Hipponensis;英语:Augustine of Hippo)或圣奥斯定(英语:Saint Augustine 或 Saint Austin),俗译奥古斯丁

他的死被西方史学界视为欧洲在精神层面上中世纪的开始。

著作:

- 《忏悔录》: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更著名的是后世法国卢梭所著的《忏悔录》。

-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自由意志》

2. 比德( Venerable Bede,672-735年):英国历史之父

拉丁文著作:《英吉利教会史》

- 拉丁语名称: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

- 英语名称: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Nation /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3. 长诗

(1)《尼伯龙根之歌》(德语:Nibelungenlied)

著名的中世纪中古高地德语叙事诗,称为德语的《伊利亚特》(Illiad),讲述的是古代勃艮第人国王的故事,大约创作于1190-1200年,作者不详。作者融合了很多异教的故事题材和源自五世纪的口头英雄传说,以此为材料创作了这篇史诗。

(2)《贝奥武甫》(Beowulf,一译:贝奥武夫)

是以古英语记载的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篇,讲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英雄贝奥武夫的英勇事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英国盎格鲁—萨克逊时期最古老、最长的一部较完整的文学作品,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完成于公元八世纪左右,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文学的三大英雄史诗。

(3)熙德之歌(西班牙语:El Cantar de Mio Çid

西班牙史诗,描述一位伟大的骑士熙德,因为犯下了罪,被驱逐出王国,熙德为了赢回自己的荣耀,于是自愿加入对抗摩尔人的战争,最后赢得胜利,光荣归国,是当代伟大的骑士文学史诗。写作时间一般认为在公元1140~1157年之间。

(4)伊达(估诺尔斯语:Edda)

冰岛史诗《埃达》(又称《伊达》或《伊达斯》)是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北欧文学经典,也是在古希腊、罗马以外的西方神话源头之一。它是两本古冰岛有关神话传说的文学集的统称,分成《老埃达》和《新埃达》。

(5)玫瑰传奇(Romance of the Rose)

法国中世纪长篇叙事诗。

(6)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法兰西11世纪的史诗。

4. 但丁(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1321年)

意大利中世纪诗人。

恩格斯对其评价:“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描述但丁在地狱(Inferno)、炼狱 (Purgatorio)及天堂(Paradiso)游历的经过。


扩展知识:

魏拉士开支(Diego Velazquez,一译:委拉斯凯兹)

Velazquez(1599—1660),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写实主义者。他笔下的历史神话作品、宗教风俗作品都几乎没有文艺复兴或是巴洛克时代的"神气",代之以常人自然的情态,绘画反映社会生活时既不颂扬也不谴责。他所理解的现实主义是:只把自己看到的如实地描绘在画布上罢了。

《宫娥》是其晚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又具有掩盖不住的稚气,占据画面的中心的位置。一名宫女向她跪献水杯,画面左边是正在作画的画家本人。


《1989-1994文学回忆录》(7)_第1张图片


扩展书目:

《世说新语》

《忏悔录》

《神曲》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9-1994文学回忆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