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沈寧互相慕名好久了,正確的說是很早就在互相閱讀彼此的文章中相識,今年在一個群裡跟他開始交談。並且看到了他的幾篇關於外公陶希聖的文章。
他的這些經歷,引起我想閱讀他的《嗩呐煙塵三部曲》的願望。
他這套小說是以真人真事為骨幹寫的,沈寜的母親陶琴薰是陶希的長女,沈寜的父親卻是沈鈞儒的堂幼弟。這部小說刻畫出家族的的坎坷經歷,也是中國現代半個世紀的歷史縮影。他母親就在這個動盪的年代裡命系一線的存活著。
這本書圍繞陶琴薰這個女子展示出的大時代裡,小說很巧妙的順著她的命運看到時局變遷及風雲人物。陶琴薰出生在封建士大夫家庭裡,北伐戰爭時她住過軍校,聽過盧溝橋事變砲聲。見過胡適、陳獨秀、汪精衛、杜月笙、周恩來等傳奇人物。還有王雲五、萬墨林、陳布雷等各行各业名人,在故事叙述中可以看到世態的炎涼。
沈寧的一生因為他的母親,因為他有這個外公,所以青春曾經在絕望中度過。他是一個上進青年,但是他不能被組織接受。他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揹著反動家屬的沉重包袱,寸步難行。
在那樣的冷酷的現實下面,有很多人最後不得不選擇逃離與背叛自己的親人,至少會心生埋怨,出言不敬,即使用冷酷的言辭,流露自己的不滿,人們也是會理解的,因為那也是一種人性,一種無奈。那樣便產生更大的家庭悲劇。
但是沈寧斷然選擇自己的母親,在他明白家族歷史真相以後,他同情自己的母親,更加愛她,尊敬她,諒解她的種種無奈與壓力。
沈寜的母親陶琴薰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在她青年時期,跟隨她的父母,在香港上海南京北京輾轉奔波,最後在高陶事件上,她的的智慧與膽魄鋒芒畢露,帶著兩個弟弟逃出上海。那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可以做到的壯舉。
當時她父親先逃出上海,然後他母親帶著兩個弟弟第二批逃走,留下他們姐弟三人作日汪的人質。如果他跟兩個弟弟出不去,他們姐弟三人就是為他們的父母做了犧牲品。而她乖乖地留下來做人質,這是她為她父親做的犧牲,因為父親需要帶著密件,向世界披露汪精衛的賣國陰謀。
在她父母跟隨蔣介石上了去臺灣的船,但是她為了他丈夫留了下來,同甘共苦夫唱婦隨,這這是她為丈夫做的犧牲。
後來她跟丈夫準備坐小船,逃亡舟山群島,哪裡可以有機會跑到臺灣去跟父母團聚,她下了決心要走,但是在海上如果懷裡的孩子沈寜哭了,船上的人講好是要把他扔到海裡的。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他母親一定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寧可不要這份自由,他要保住兒子的性命,所以她又回來了,留在上海,最後吃盡千辛萬苦,苦難中度過餘生,這是她為兒子做的犧牲。
她的父母、她的家庭、都是她的命。改變不了,她也不能改變。但是她面臨最屈辱的人生、最殘酷的迫害、吃最荒誕的不公時,她卻在每時每刻,都用愛的教育,去感化自己的孩子們。而且在許多危難時刻,出現她的臨危不懼,大智大勇,捨身忘我的勝過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
這種細節在書裡出現過很多次,他不讓孩子剪掉老鼠的尾巴,他不讓孩子隨便傷害一隻麻雀的生命,他甚至在自己非常艱難的日子裡,每個禮拜要回到住處,去喂一隻野貓,讓她活下來,她自己要坐車子要買東西要給她準備吃的,拖著她殘疾的身子不辭勞苦,她對人世的善意,只有貓敢公開回報。這是何等令人心酸的感悟,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方才可以理會。
陶琴薰也是一個可愛的女子,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在這樣貧困的生活中,她都要把生活的環境儘量弄得美好,乾淨而有情調。
沈寧的這本書很有可讀性,因為他對民國的歷史資料做了詳細的研究,對民間的風俗,飲食起居,甚至琴棋書畫,都寫的非常慎密動人,在讀完這本書以後,對這個時代有了基本的認識和感念。
但是這個顯然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很多篇章裡,沈寧並沒有用煽情的手法,去寫他的母親或者母子關係,但是他令人禁不住的常常流下淚來,因為沈寧為了要寫這本書,在50歲生日那天,他下了決心,得到妻子的支持,辭職在家專心寫作,花了三年多時間經過幾座調整完成初稿。這是一件大工程,他是為了他母親書寫,因為雖然在中國近百年歷史中,他母親只是個極平凡的普通女人,可是她大起大落的個人悲劇生命,卻真實的折射出中國社會數度變革的反復陣痛和中華民族的外患內憂。
我覺得這是作者的一顆仍然血氣方剛的一顆熱心,不甘心人性被如此無辜踐踏而沉寂,再度撕剝開血淋淋的往事,不是為了洩憤,不是為了解恨,是為了記錄一個時代的苦難,不讓它再重現。
如果讀者不能體察,那就辜負了作者的一片苦心了。
其實受過苦難的偉大的母親並不少,世間有多少人為自己的母親真正的流淚傷心?而他竟能毫無埋怨,她不因為母親帶給她的牽累而怨恨,相反地他更加體貼愛護關懷他的母親。
他認為母親所經歷過的一切歡樂、苦痛、幸福、與被愛都絕不是微不足道,絕不可以輕易忘卻,他要把它全部寫下來,他感恩母親,他用他的餘生來報答母親。
她後來基本是一個殘疾人士,卻為了子女的前途,到處奔波。她母親的身上沒有自卑和自暴自棄,她嚴格地要求子女週一個善良的人勤勞的人。她堅持要他們刻苦學習報考大學,最後他們每一個人都成材,沒有成為社會的犧牲品,都受到了高等教育,這個就是他們的出身和家世給他們的烙印。
這本書已經有很多人寫了各種方面的評論,我並不在政治及時勢上妄加評論。我的感言就是他成功地寫出了一個偉大的母親,她曾經一再對他們說生活是美好的,從來不讓他們放棄努力,放棄信念。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三日,陶琴薰己病入膏盲無藥可救。渾身皮膚潰爛,躺在鮮血和傷痕之中。每次碰到她皮膚,皮膚便會破爛。這最後的日子,她還是在等待給丈夫沈蘇儒開平反大會的通知。
最後,她還勸慰兒子,她說:“英文有句話:就是烏雲,也有它的金邊,如果世界漆黑一片,我們還活著幹什麼”。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苦难和屈辱的人生如乌云笼罩,永无晴日。但是那烏雲的边上,却鑲着一圈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