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水浒招安

曾经看过张涵予版本的《水浒传》,每每与人谈及招安,一阵遗憾会涌上心头,以为梁山好汉不接受招安非闯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不可。时至今日,再看招安一事,却又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对梁山好汉而言,也许招安报国才是最好的选择。为何?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人心

上梁山的人大概就三种:

  • 本就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于是他们落草为寇,专干些打家劫舍(黑白通吃,并非劫富济贫)的勾当,比如:小霸王周通,本事不高,还强抢妇女为妻(后被鲁智深打了一顿),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锦毛虎燕顺等。

  • 官逼民反之流,本不想反抗朝廷,想好好做个百姓,但无奈被迫上山,比如:豹子头林冲,插翅虎雷横,小旋风柴进等。

  • 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梁山好汉此类人并不少,比如霹雳火秦明,征讨山寨失败之后,本可以回城内,不想赤发鬼刘唐,王英扮作秦明,呼来一堆喽啰装扮官兵,杀了无辜百姓,让秦明无路可退。美髯公朱仝亦是被黑旋风李逵断了后路。此类人物很多,就不一一道来。

此三者一起聚义梁山,虽以兄弟相称,但实则每人想法都不同,第一类图个快活,第二类图个生活,第三类却是无奈之举,毕竟报国无望了,只好屈身在此。且碍于大哥宋江的面子,也就先凑合一起。但人的志向不同,又岂可长久的聚义水泊。大家都知道朝廷有招安的可能,第一类人也许不受心动,第二类可能会中立,但第三类人必然还会有报效朝廷的想法,毕竟忠君报国才是主流思想。与朝廷为敌并非出路。

政治纲领

这里说的政治纲领即梁山所举大旗,梁山的大旗是啥?替天行道。这四个字便很耐人寻味。梁山从没提出过当造反的主张,而对百姓而言,天即皇上,自古君权神授,替天行道,说白即是替皇帝做事。梁山好汉一直都在惩奸除恶,杀富济贫,而非攻城掠地,这注定了梁山一伙人就不是奔着霸王大业所去。这样一来,给了自己留有后路,所以朝廷也会愿意来招安他们。反观陈胜、吴广之流,起义就不再存在退路,这是公开反抗了朝廷,所以要么功成名就,要么身败名裂。

环境

梁山水泊又能有多大?既不攻城掠地,又岂能无限扩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水泊梁山又岂可与神州大地相比。再看当时外部环境,北有辽金窥视,西有西夏横行,纵然有成功夺位的机会,又是否有能力保住打下的江山?恐怕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人才

成大业,关键在于人才,而纵观梁山水泊之中,将才确有,但为数不多,虽水泊之中,武艺高强者不乏,但大多缺少为将之才,纵观一百零八人,能为将者,杨志,关胜,卢俊义,呼延灼也。并且谋臣极缺,在水浒中,军师智多星并非有诸葛孔明般的神鬼之才,诸葛亮尚且不可依靠一人之力平定三国,智多星又何如?谋士的地位极其重要,而梁山水泊之中的确缺少,所以这也成为了水泊缺陷之一。

而这一切并不致命,最致命的是招人。《水浒传》后篇,呼延灼,关胜等优秀将领都是绞杀山寨失败而入伙,我们基本看不到有名人士主动入伙,这些人才都是看着梁山水泊高举大义,符合自己的原则并且自己已是负罪之身,便投靠梁山以图他日能再干出一番大事。而普天之下,能人壮士更希望为朝廷献出一己之力,即使梁山水泊豪气凌云,对百姓而言仍是贼寇,谁又愿主动投贼,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国家在危难之际,纵然奸佞当道,大丈夫也当忠君报国,战死沙场,而非落草为寇,最后落下一世骂名。不是迫于无奈,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再看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大汉王朝摇摇欲坠,曹操挟天子仍然可招来无数能人,可见即使朝廷没有实权,这个正统朝廷的名义仍然是具备权威。当时的北宋并没有东汉末年那样诸侯四起,国力仍然具备,所以哪有人会选择入伙梁山而不报效朝廷呢?

宋江是个聪明人,眼界宽,看得长远,以上因素早已想到。与其拿兄弟的性命去赌一个未知的明天,还不如为了兄弟们前程接受朝廷招安,纵然粉身碎骨,也可留得身后名。宋江害了兄弟们,却也是救了弟兄们,一百单八将征战方腊等死伤无数,宋江内心必是最为痛苦,但为了让大家名垂千古而非冠以贼寇之名,为了黎明百姓,为了朝廷,纵是深渊也只好前行。水泊梁山在宋江手中达到了辉煌,却也在宋江手中画下了永远的句号。

“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至今数十余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为报,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吴用道完,与花荣大哭一场,遂自缢于坟前。

宋江尽了对君之忠与兄弟之义,一生仗义疏财,心怀百姓。然风萧萧兮易水寒,义士去兮——不复还。

百战英雄士,生平志未降。
忠心扶社稷,义气助家邦。
此日枭鸣纛,何时马渡江。
不堪哀痛义,清泪遂流淙。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看水浒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