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查看专题精彩集锦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重管理、轻运营的传统行业,在过去,它既是资金投入的重点方向,也是资金汇拢的主要来源。国家提出“新基建”政策以后,未来重点投资方向将由传统基建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上。
新基建政策下,传统基建是不是就从此日薄西山了?当然不是,新基建政策同样离不开传统基建的支撑,问题在于作为传统基建代表的地产行业,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以适配新基建政策的要求?如何从简单的买地造房转型到资产、数据的重点运营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如何与地产行业结合形成房产科技的升级势能?
6月13日,腾讯云TVP闭门会以《房产科技如何重塑地产行业?》为题,邀请了房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创业者、解决方案提供者与腾讯云副总裁一起,共同探讨了房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迷思。
房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迷思
感谢各位嘉宾、领导、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也感谢TVP组织这样一个高端前沿的闭门会,一起来聚焦于房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来助力建筑、房地产以及相关物业的发展。腾讯在房产行业一直有所关注和动作,我们也对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做了投资,比如贝壳找房、世茂物业等。腾讯还与许多房产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探索地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房地产行业在当下遭遇了诸多挑战,也迎来了许多机遇。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仍旧处于规模化效益、粗放式经营的发展状态,信息化程度水平相当低,有人甚至戏称为“堪比农业”。其实在我看来比农业还差远了,农业在信息化方面起码还有科技育种、机械化播种等实例,而房地产行业的在信息化领域的最佳实践寥寥可数。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对房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同样困惑,究竟如何推动转型进程?从规模化、粗放式经营转向服务、运营是当今行业发展的主流。从新基建的角度看,传统基建仍旧是存在的,基础建设也少不了房产行业的参与。但是在新基建的框架下,房子如何建,如何跟当下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去做深度结合,如何提高信息化程度,降本增效,这是需要从业者去认真考虑的问题。
腾讯在思考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几大问题与难点:
第一,地产行业主体多。拿地做建设、规划、设计,就包含了地产公司、设计院、规划院。施工环节有建造单位,建成之后有营销、销售,入住以后有物业管理,主体非常多;
第二,监管多。地产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在其全链路流程中都有比较大的监管压力;
第三,产业链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近5、60个行业。在这么长的产业链下,如何做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第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四大块,“住”之一字在国人心中的重量是沉甸甸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该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怎样达成数字要素的配置?怎样做好数字化经济下各行业间的协同?对于腾讯而言,我们特别希望联合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在这样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更多地用我们的技术能力提供助力,希望能够在底层用我们的一些产品,更好地助力整个产业深入变革,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连接者与助力者。
CityBase助力地产数字化转型
腾讯云微瓴智慧产业产品总监李洪飞借着万总的致辞,向与会者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趋势。从目前的主流观点来看,行业已经从喷发期迈入了调整期。行业调整期的特点是一次性交易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经营,管理成为效益本身,整体趋向为平台和服务公司,企业边界模糊。
基于行业痛点,腾讯提出了自己的地产行业数字化运营核心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纽带,以空间为载体,以生态为出口,关注降本、增效和满意度三大指标,以数据为始,以数据为终。
在腾讯看来,房地产企业发展及数字化转型路径归纳起来有三条:
第一,做好与伙伴的连接。拓宽企业边界,缩短交互流程。
第二,做好部门间的连接。提高运营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第三,做好与客户的连接。以客户为中心,持续经营。
地产行业在多年的经营下,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客户资源与数据。传统时代的客户资源利用在房屋售卖达成以后就宣告终止,没有进一步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与客户发生交互,对客户的持续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腾讯云基于线上服务过程,沉淀全链路数据,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客户全周期 superID,帮助企业精准判断客户并做好费效分析。这套方案背靠微信生态,以小程序为统一入口,把广告和应用整合在一起,利用小程序的数据埋点沉淀真实数据,做到数据真实、营销精准。
通过腾讯云提供的技术能力,地产客户能对自己收集到的私域流量数据充分利用,做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同时降低营销费用,实现一个智慧营销的全链路闭环。
李洪飞老师指出,地产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本身更偏重于金融属性:我做了投资,那我关注的就是管好钱和进度,对于施工等细节的关注并不到位。然而在整个项目的落地过程中,却不得不与各种主体做交互和协同。
“传统模式下,线下管理人员做沟通,拿到数据、进度录入线上ERP系统。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并没有沉淀下足够细粒度的数据。未来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过程中,往往也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缺少一套沟通、协同的平台。”
因此,腾讯云提供了这样一套帮助做好与伙伴连接的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一站式打通从G端政府监管平台、C端服务、B端、F端的产业全链条。基于这些数字化的工具,把原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要素数字化。
李洪飞老师指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都有一样的共性,总结下来是:分散建设、重复投资、标准不一、信息孤岛、技术落后、资源分散。目前地产行业信息化的历程已经走过了电子化管理到部门级信息化到企业级信息化的阶段,目前正在朝数字化运营方向转型。
腾讯云CityBase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融合了BIM/CIM、区块链、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依托于微信生态、小程序入口,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沃土,可以帮助地产企业深入转型。
CityBase的技术架构涵盖了从G端到B端、C端的用户,在智慧工改、CIM可视化、BIM协同、智能建造、智慧营销、城市应急、城市更新、城市体验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依托于公有云、私有云、边缘计算、大数据、AI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并且有着安全可靠的特点。
李洪飞老师最后总结道,CityBase不仅仅只是关注地产行业,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四大维度都有其应用场景,CityBase是一个以城市空间为基础,支撑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
分享最后,李洪飞老师针对边缘计算、CityBase最佳实践等问题做了精彩解答,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不再细表。
基于CityBase的城市CIM数据治理技术与实践
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彬老师是腾讯云的深度合作伙伴,他重点介绍了飞渡科技利用CityBase进行城市CIM数据治理的实践案例。飞渡科技是一家以技术为主体、以数据为支撑的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园区建设和大型基建等领域。
宋彬老师首先向参会者介绍了CIM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出现不是为了解决单一场景、问题,而是作为一种更深层次、全方位、全范围的应用而诞生。现在国家政策将CIM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在推进,把其看做智慧城市的数字底板,作为数字化城市的基础平台。
CIM的价值在于利用数字化技术驱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升级,构筑时空信息模型成为数字城市/园区/工程的基础,将城市/大型工程建设、管理、运营及服务提升至“细胞级“精细化治理水平。截止2019年底,CIM已经在深圳、广州、南京、厦门和雄安有了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CIM建设的过程中,几个试点城市发现了几大共性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搭建一个CIM的数字底板,把城市的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天与地之间的数据全部融合在一起;第二,围绕数字底板构建面向政府使用的工程审批系统,比如BIM的报建等;第三,构建面向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核心是数据,以数据为价值的延伸。
宋彬老师解释道,目前CIM建设的难点、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有建设模式诟病多。现有建设模式,BIM经费落实不够,BIM技术难推广,审查审批标准需更新,监控手段不够,数据传递难;
缺失关键性落地标准。目前国内国家级CIM标准尚未发布,仅有的地方标准普适性差,原来标准不能满足CIM建设要求,急需统一CIM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关键技术需突破。城市CIM数字底板的接入难,融合难;城市CIM数据运行性能效率低;
信息化水平参差不一。行业里个性化强,规模化普及难。
腾讯云CityBase构建了一个全新理念和架构的城市数字底座,核心是要解决数据桥梁的问题。同时便于众多生态内的合作伙伴构建更好的服务,也希望未来能够成为建筑、园区、社区、城区之间的一个坚实的连接基础。
CityBase涉及的面太广,我们从城市信息要素的粒度来看,可以从人物、实体、事件、时间、地点、现象、场景7个要素来理解,最终抽象出时间和空间的共识框架,最终得出了CityBase这样一个以时空框架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围绕CIM数据构建产品与服务。
飞渡团队与腾讯云CityBase深度合作参与到了其中时空技术的实现上,具体的支撑体系含了数据的连接平台、融合平台和一些建模平台、优化平台。它最后可以面向城市、园区、工程,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基础能力的支撑,实现一张蓝图“绘、管、干”到底。
宋彬老师进一步解释道,CIM数据综合治理是构建城市CIM数据底板的基础,其目的是提升数据的价值。目前行业内基于数据的CIM类应用很多,取得预期效果的很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质量问题导致许多预期需求无法实现。CIM数据治理是保证CIM数据质量的必需手段,从行业范围来看,加强CIM数据治理、提升CIM数据质量、建立CIM数据底板已成为突破CIM业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飞渡科技提出的CIM数据治理是基于CIM数据中台的一种办法,一切的出发点是让数据更高效、有效地接入。二是让数据能够面向更深层次的应用,做好治理。第三是让我们能够对外提供更好的、更标准化的、适配化的、灵活化的数据服务能力。第四个是把我们软性的共性能力更好地开放出去。
CIM平台空间治理的关键技术如下图所示:
宋彬老师以建立一户一档,以房屋数据做整合的案例,阐释了使用CIM做数据治理的代表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海量数据的组织、存储、治理,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安全等。
分享最后,宋彬老师也畅享了未来以CityBase为代表的城市CIM的发展前景,跟腾讯微信、小程序的生态打通,不再需要下载专门的App,数据在云端通过微信一键连接,一个房子乃至一个城市的数据都由此清晰可见。
圆桌讨论:房产科技如何重塑地产行业?
贝壳找房副总裁惠新宸老师在圆桌环节介绍了贝壳的数字化探索,从2004年的链家网到今天的贝壳找房,中间做过很多尝试。具体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数据线上化是必须要做的。贝壳找房在2014到2018年间主要在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把所有的交易流程,包括房屋商品、客户、服务等等全部搬到线上。搬到线上的过程其实是比较痛苦的,这个过程很难体现成果,但却是一个必须做的基础工作。包括贝壳现在具有代表性的如视VR技术,它的本质也不是VR,而是线上化的复刻。
第二,线下的服务仍是关键。房产行业是一个重线下的行业,你线上做得再好,如果线下的服务跟不上或者脱节,也会使客户体验大打折扣。比如疫情之初我们推出VR带看,用户在线上发起,经纪人线上接待,两个人在三维空间里做同频互动。在此之前很多经纪人不懂也非常抗拒,最近几个月有很多优秀的经纪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做数字线上化的同时要对线下的供给侧也做升级改革,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产业互联网级别的变革。
谈到科技的赋能连接对贝壳带来的意义,惠新宸老师也分享了一些真知灼见:
贝壳找房的科技赋能经历过几个阶段,一开始线上看不起线下,后来线下觉得线上不懂业务,到现在做到线上线下同心同德。科技赋能的关键词是连接,连接的过程是效率,效率对房产企业来说很关键。我不敢说贝壳科技赋能了什么,本质上科技是一种工具,包括我们的VR技术也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场景去满足用户需求,真正场景里的主人还是经纪人和客户。房地产行业特性使然,人的服务在短期内无法被技术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应该摆正姿态,就是赋能、做场景、提升效能。
时代地产CIO老师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房产转型思考,他表示自己进入地产行业只有三年时间,时间不算长,但此前在快消、电子高科技、制造行业工作,能够换一个角度发现地产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足之处。这几年地产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也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整个地产行业在思考怎样推进数字化转型,甚至超过领先行业。在他看来,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第一个方面,要关注地产行业自身的“内功”。数字化转型简单而言,就是怎样让所有的数据全连通,实现彻底的数据驱动。细分之下又包括内外两个部分,从外部来看,怎样把外部的所有信息,包括宏观、政策、行业、客户等等各种动态,把那些以前割裂的、分散在各处的离散数据拿回来,聚集到自己的决策平台,基于数据去做正确的决策;从内部来看,要实现业务全域数据的全连通,让数据在整个业务全生命周期里流转,极大的提高效能、效率和敏捷度。
第二个方面,要帮助思考怎样把传统的行业模式转变成灵活多元的发展、经营模式。可能未来我们的地产公司,并不仅仅是做简单地买地造房,而是能围绕城市服务商的角色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功能和业务服务,这是更深层上的转型。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头部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其背后实际上也是有数据驱动的。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同样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才难题。全面线上化以后,对IT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要求也都发生了变化。在转变为以数据驱动,利用AI、大数据各自技术和能力进行业务重构以后,传统的业务人员、IT人员的工作内容会发生很多变化,而大家的知识储备可能已经不足,而这些知识面广、数据理解能力、驱动能力更强的人才数量非常稀少。
其次是思维难题。地产行业进行多元化探索以后,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经营者、管理者的惯性思维有强烈的冲击。能不能用一种新的经济方式、商业模式去思考数字化、多元化转型的探索,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摸索。
北京地厚云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远玉老师是一位工程智能建造平台的创业者,他向与会者分析了目前房地产行业与工程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房地产行业第一是有数量没质量,质变不是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转,反而逐渐变差;第二是有产值没正直,我们追求了销售额的产值,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与资料的真假;第三是有知识没智能,传统地产行业的最佳实践都留在电脑文件夹里、U盘里,没有数据,只有记录和口头指令。
从工程智能建造平台的创业者角度看,也有三大问题:
第一,我们偏重企业而不是产业。我们很多时候把简单的企业提供的SaaS服务当成了产业互联网,这其实混淆了核心关系,SaaS服务是产业互联网的一部分,但它远不是核心,因为它并没有打通产业链;
第二,偏重SaaS服务而不是系统。工程领域需要的是数据最大化利用的系统平台,只有体系化的数据才能实现最大化价值。单纯的工具带来的管理效能提升对企业的价值并不大;
第三,偏重IT忽略DT。工程领域很多企业都是从传统IT企业转型过来的,只是简单地从IT系统演化到移动互联网上,却没有基于移动互联网去做整体的设计与重构。
从效率的角度看,我们一定要站在行业、产业的角度把参建方都整合起来,协同和效率才能提升,仅仅解决你内部的,私有云部署的企业服务,它并不能完全地提高工程建设管控的效率。我们要坚定地基于移动互联网深入工地现场,才能解决工地现场最核心的问题,才能真正地把每个工具现场的行为像发朋友圈一样实时数据化。谢远玉老师最后也分享了地厚云图公司创业5年打造的智能建造平台1.0版本,通过与腾讯云合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进步。
本场主持人腾讯云高级市场经理黄亚如对房产科技数字化转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提出的从技术创新纬度看数据的处理、流通与应用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圆桌环节当中,几位嘉宾与线上参会者也针对疫情下的房产科技发展变化、技术对市场的深度激活以及数据保护、信息共享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最后,腾讯云副总裁万超也对与会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补充回复,他强调腾讯是一家把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当做底线看待的企业,所有让数据流通、实现信息价值的商业动作都会在这个底线之上进行。他同时诚挚邀请技术同学加入腾讯,一起用技术的手段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内在价值,这也是TVP用科技影响世界的初心所在。
晚间沙龙
今晚8点,云加社区沙龙online「新技术实践」专题精彩继续,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看直播内容~
相关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