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了一遍电影《中国合伙人》,其中两位主角在面临职业转变时,对话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街上卖鸡蛋的都比你挣得多!”
当初我还不以为意,没曾想没几年时间,真的变成了现实,个体户、网红、斜杠青年等等迅速在职场上实现反超,而最开始位于金字塔中上层的白领反而落到了最底层,好好上班的人反而成为了最不思进取的……
个体崛起指的是未来商业活动,将主要围绕个体来开展,也就是说我们个体的影响力和品牌将决定我们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围绕自己的个体,做点什么来崛起我们的影响力和品牌。
上世纪末,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到了市场经济,由于每个人能力有限,只有抱团才能取胜,于是企业的经济组织形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而到了现在,社群经济成为了主体,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到了那些拥有自品牌的个体身上,企业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小。
通俗来说,现在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人的经济价值潜力远比上班族要高得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个体的价值,才能用相同的时间、同等程度的努力,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更多的回报。
如何才能摆脱死板工作困境,做到职场中的“个体崛起”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场中为什么需要个体崛起?3点原因让我们了解前因后果!
二、如何在职场中迅速地做到个体的崛起?4个步骤让我们立刻进入崛起状态!
1.现代职场没有公平可言,努力与回报已经不再对等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个踏实努力的好员工,我们也始终坚信着努力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然而,随着社会中职场大方向的改变,努力与回报已经不再是对等的关系,因为现在的职场需要我们首先提升个体的价值,才能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价值变现,前后因果关系的转变,也就意味着职场需要我们的个体崛起。
有部分职场人,早早地意识到了变革趋势,顺利摆脱了死工资模式,利用专业能力和业余时间打造了自品牌,顺理成章地从发展的浪潮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为什么明明培养个体赚钱更多,但是很多人始终坚持上班拿死工资,做金字塔底层的白领呢?甚至绝大多数白领,已经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绝对不是差在行动能力,而是错在没有更新职场思维。
现代职场中,早就没有了所谓的“公平”,努力与回报既然已经不再对等,身处职场漩涡中,如果我们的个体价值始终微弱,如果个人品牌从未建立,那所有做出的努力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职场每年的迭代更新漩涡,都会将原地踏步的我们吸进深渊。
2.着眼当下的打工者思维,终将让自己变得不值钱
所谓打工者思维,指的是在职场中追求当下的稳定,着眼于现在。而与之对应的是股权思维,看重的是未来职场中更大的可能性,甚至可以为此牺牲眼前的利益。
我们大部分职场人,持有的就是打工者思维,但可怕的是,打工者思维给我们带来的限制,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已经被丢进职场快速迭代更新的漩涡里,而且未来更新的提速会越来越快,如果我们现在还仅仅是着眼当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在职场中的价值将变得一文不值!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处这样的个体崛起时代,我们如果始终守着打工者思维,那必将逐渐落后于其他人,随着其他人的价值提升,我们最终将会变得不值钱。
所以,我们需要个体崛起,甚至要先于其他人崛起!
通过自己的个体崛起,让自己变得值钱,职场中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而现在喜马拉雅、得到等学习APP的大热,也证明着这种趋势,个人成长已经变成了长久话题。
所以,我们在职场中不能总是保持着打工者拿死工资的思维,不能只想要现在;要让自己在职场中拥有股权思维,看到未来,即便当前工作不挣钱 ,但一定要让自己的个体崛起,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3.未来职场没有“铁饭碗”,需要我们的个体崛起
未来职场中,不会再存在着所谓的“铁饭碗”,因为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体制改革速度也同样在加快。
21世纪的头20年,所有的行业都发生了巨变,电商颠覆了大量的传统行业,共享、O2O等理念又重新定义了很多行业,现在的时代,随时随地就会有行业消失,又随时可能会有新的行业诞生。
甚至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在朝着市场化进行改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大部分企业存活不过3年,如果我们再谈工作稳定和保障,那只会是个笑话。
虽然未来不会再有铁饭碗工作,但我们的能力和品牌可以成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职场个体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强项能力,创建并培养自己的职业品牌,同时要努力摆脱企业标签,崛起个体品牌,我们才能适应职场的快速迭代,因为只有这些个人标签才能永远为我们创造价值!
(一)用对的方法探寻职业发展平台或领域
职业发展中,关注平台和领域很重要,如何找对平台和领域相对来说更重要!
那么,如何去寻找好的平台或领域呢,中枢型职业思维模式是最强的方法论之一。
中枢型职业思维模式是日本职场畅销书No.1《跳槽圣经》中提到的思维模式,指的是我们在职场中,需要将重心放在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然后另一只脚慢慢探寻今后可能会变好的平台或领域。
利用这种思维模式的好处就是一旦重心所在领域马上要消亡时,我们随时都可以转向其他领域,并且享受这种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用承担All in(全押)某一行业的风险,因为重心始终由中枢脚支撑着。
中枢型职业思维模式强调的是在不丢失重心的情况下寻找更高的职场可能。因为,很多职场人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种是不愿挪窝型,这类员工会在越是职业发展危机时,越紧紧抓住公司不放,仿佛公司是一根救命稻草;第二种是不顾一切型,碰到一个可能就不顾一切,抛下所有去尝试。不管是哪一种,最后都只会在职场中碰得头破血流。
事实上,更聪明的做法是当我们发现了职业发展危机,或者职场倦怠或瓶颈时,就需要我们在维持重心不变的情况下,即刻着手寻找其他职业发展平台或领域,一旦找好以后,就可以随时无缝切换。
《中国合伙人》中,主角成冬青就是成功者的典型,当老师时,尝试下海组织培训;等到被开除时,马上转身干起了培训工作。虽然他是误打误撞地完成了职场的华丽转身,但却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枢型职业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职场中,随着市场、企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我们普通员工很容易成为企业的“日用品”,随时可以被替代;我们只有保持积极探寻的心态,应用中枢型思维,不断努力加入更好的平台或领域,才能不断提升职场价值,为我们的个体崛起打好基础。
(二)使用SIGN模型认清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
拥有了中枢型职业思维后,我们还需要认清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才能有的放矢,而要确定职业发展定位,SIGN模型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SIGN模型是在马库斯·白金汉(美国作家)的《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寻找自身优势的方法模型,主要用于发现自己的职业才干和优势。
SIGN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以下内容:
当我们把自己的特质和能力对应列到这四个部分时,如果我们的某项能力匹配这四项条件越多,那么这个能力就越有机会发展成才干或优势!
此前我一个同学面临着职业倦怠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压力,他在一线城市做着人人羡慕的医生工作,但是因为不善人情往来,所以被分配到了药房工作,每个月做着枯燥的工作换取一份固定的薪水。
由于挣的只是一份死工资,很难在一线城市养家糊口,所以他打算寻找副业,做一名斜杠青年。
对于副业,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放弃了的兴趣——编程,所以来找我咨询关于自学编程以及做副业的有关问题。
因为他的编程兴趣还要追溯到在校期间,我不太看好这件事,于是便给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能力盘点:
通过上面的简单罗列,很轻易就发现编程这件事对他来说只是一份冲动而已,反而写作这件事因为充满创作的满足感,并且能力相对更加成熟,所以我便建议他考虑运营一个医学领域的个人品牌自媒体,这样既能运用现有专业能力,又能通过创作帮助大家,还能变现获得收益,是一个相对最合适的选择。
果然,在两个月后,他的个人品牌有了较大的变现能力,而因为有了收益,再加上创作本身也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他现在俨然已经将写作做成了“主业”,医生工作反而成了“副业”。
总的来说,SIGN模型是一个可以迅速找到自己职业发展定位的方法,只需要简单的能力盘点,就可以清晰地找出最可能成为优势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节省我们的时间,帮助我们立刻进入个人崛起的状态!
(三)借助职场“心流”促进个人成长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心理状态,状态产生时会伴随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它由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它被认为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认为: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挑战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工作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划分为8个区,分别是:心流、控制、放松、无聊、无感、忧虑、焦虑、激励,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心流区位于右上角区域,代表着工作挑战水平偏高,而我们的技能水平同样掌握的偏高。
当工作时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的目标清晰,充满了主观能动性;并且由于在此状态时,会具备强烈的、积极的目标感和精神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最利于我们的职场成长。
工作中,我们会偶尔体会到“心流”这种心理状态,每当面对的工作稍微有些难度并且自己的技能水平较高时,也就是以我们的能力还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到时,我们解决这种工作时最专注,甚至不愿被打扰,也就是所谓的抗拒中断。
有人可能会犯嘀咕了,那这个“心流”与我们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上面的坐标系图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做某件事的技能水平较高时,无论做什么事,我们的心理感受都不会太消极;而反过来,基本上都是消极感受。
那也就说明,我们想要在职场中获得较快的成长,就得让自己始终处于相对高技巧水平和高挑战难度的水平中,或者说尽量维持自己处于“心流”状态,帮助自己迅速成长,我们可以尝试以下2个小技巧:
1.维持工作中“挑战”与“技能”的动态平衡
当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件事充满挑战,已经大大超出自己的技能水平时,为了避免进入“焦虑”状态,就应该及时学习新的技能来应对挑战。
而当一件事挑战不足,技能水平却绰绰有余时,我们就应该适当给自己加一些难度,提升一些标准。
不论情况如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挑战”与“技能”的动态平衡,尽量让我们保持在“心流”的积极心理状态,以此来保证我们的日常成长。
2.确定详细且具体的工作目标
面对工作时,只有当目标越详细越具体时,我们才越能判断清楚是否能胜任工作,同时也更加能专注地完成工作,不会因为含糊不清而导致自己跳出“心流”状态。
对于如何确定详细且具体的工作目标,主要方法就是拆解,从大化小,直到不能继续拆解为止。接下来,为每个具体的任务分配一个时间区间,比如可以模仿番茄工作法,在这个时间区间里,只用来完成这件事,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干扰,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排除杂念,保证自己顺利进入“心流”状态。
总的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借助“心流”状态促进我们的成长呢?
因为如果我们想要只靠毅力来支撑自己的长期成长的话,大部分人都只能坚持一阵子,只有通过“心流”状态这样的积极工作心理暗示,以及不断获得的工作成就感,才能激励我们长期地成长下去。
所以,我们在职场中要刻意练习自己进入“心流”区的方法,让自己维持长期的成长空间以及趋势,通过个人不断的成长,为我们自己的个体崛起蓄势储能。
(四)持续输出强化个人职场品牌价值
现在海量信息满天飞,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记性也越来越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没办法做到像著名商业分析公众号的作者李叫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出任过百度副总裁)那般,年纪轻轻就能输出深度观点和强有力的文字,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持续输出文章、作品等等内容或者自己的观点、想法、技能等等,不断通过输出传播自己的品牌标签,强化个人职场品牌价值。
强如苹果、微软等大企业,每年仍然不敢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所偷懒,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源做推广,建设品牌形象;反过来说,也许就是他们持续不断的品牌建设,才造就了如今的巨大品牌力量。
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持续输出呢?其实不外乎坚持做以下3件事:
方法很简单,但难在坚持,或者说难在长期不计回报的坚持,因为这3件事不是只做一遍,而是循环往复没有止境地去做!
但很多人会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产生混乱和焦虑,一边是不断冒出的想法和创意,另一边是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提炼总结,输入太多,输出却跟不上,反而导致了混乱的问题。
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在于输入和输出两件事的思维逻辑不同,如果同时做这两件事,就很容易陷入输入输出的混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斯科特·扬在《超效率手册》一书中写到的“双流理论”。
“双流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进行分流,例如输入和输出这两件事,同一时间只能做一种事。
我们在积累自己领域的个人品牌,就不能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因为如果输入的海量信息积累在脑海中有待整理,这时却要求系统性的输出,这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难办到,只会加剧我们的焦虑和不安,也会导致我们难以坚持去做强化品牌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得刻意保持自己的做事方式,同一时间只做一种思维的事情。
通过持续不断的输入、输出,我们可以很快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通过输出帮助到其他人,甚至能给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这样不仅强化了自己的内涵,也增强了个人的品牌价值,等到不断有人认同我们的个人职场品牌价值后,个体崛起之路也将迎来成果。
对于个体崛起,只需要简单的4个步骤,首先使用中枢性职业思维模式探寻好的平台和领域,接下来再使用SIGN模型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借助“心流理论”为自己的个人成长储能蓄势,最后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打造好自己的职场品牌价值。
个体崛起,是大势所趋,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社会更加关注个体的时代里,我们都需要做点什么来创造自己的品牌,这将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益,即便现在没有赚钱,但我们也一定要让自己变得值钱!
作者:杨叫兽
原文:杨叫兽的今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