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数学化的视界(2)

1.为什么除法得到的无限小数肯定是循环小数?因为除数总比余数大,也就是说这个小数它的循环节最多的情况下也得比除数小1(除数是小数的,可以转化乘整数类同此理)。

2.这里面还可以用抽屉原理来解释,比如说除数是95,那么,余数就有可能是0到94,如果是零的话,它就是一个有限小数;如果是1到94的话,那么最多在第95次试商的时候,余数肯定会重复前面的余数,也就是说肯定是一个循环小数。

3.为了减轻大量的程序化、机械化的笔算带来的弊端,我们要重视在运算律的教学中加强与计算规律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口算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4.列方程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要列方程?其实在简单的整数计算里面解决问题里面是体现不出优势的,直到六年级的分数除法这一块,它的优势才有所体现,因为它是一种正向思考的过程。

5.另外,分数除法本身是最不直观的,而且是无意义的(是为了算术运算的适用范围不受限制),所以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借助方程,则可以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分数乘法是有意义的),这是一个挺好的办法。

6.一般而言,方程有两种基本的解法,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和用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我们在现在的教材上一般是使用等式性质来接方程的。

7.方程本质上是把本来需要逆向思维解决的问题转回到正向思维,如果学生逆向思维掌握得很好,就有可能排斥甚至拒绝对方程的学习,所以在培养逆向思维上需要好好斟酌。

8.比是通过两个可度量的具有对等关系的量(与同一个事物对应的两个量)来刻画物体不可度量的属性,解决不可度量的属性的可比性问题。

9.比的前项和后项是通过度量而来的,但比本身则是通过这两个度量而来的量,刻画不可度量的属性的可比性,比如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笔记】数学化的视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