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Wiki、Folksonomy及Mashup所构成的后Ajax化的Web 2.0世界中,精心设计的信息架构显得格外重要。你该如何向众人展现大量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呢?这本经典之作将教导信息架构师、设计师及网站开发人员建立大型网站,使网站能够被管理,充满魅力,并且易于用户浏览。
新版《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针对新技术做了全面更新——搭配新颖范例、全新场景及最佳实践信息——但是,其焦点依然放在基础原理上。
本书主题包罗万象:
信息架构概论(适用于入门者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
信息架构基本组件。说明这些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标签法、Folksonomy、大众分类及指南式导航进行内容更新。
工具、技术及方法。带你从研究走向策略,从设计走向实施。本书讨论蓝图、框架图,以及设计阶段中图表的角色。
一系列短文。提供实践技巧和哲理性的建议,可供从事信息架构的工作者参考。
在商业环境中实践与推广信息架构,包括新近的一些如何处理企业架构的课程。
案例研究。有关两个大型而全然不同的信息架构演化案例,借此说明最佳实践。
这本极受欢迎的图书所强调的重点在于目标和手段,而非战术或技术。它不仅提供信息架构知识,而且给出一个专业框架,让你学习新手段的同时忘掉老旧的做法。
本书内容涵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全书共7个部分,包括信息架构概述、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信息架构的开发流程和方法论、信息架构实践、信息架构与组织、两个案例研究,以及参考资料清单。
本书兼具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曾被Web设计领域多本书籍重点推荐,是信息架构领域公认的经典书籍,不论新手还是专家都能各取所需。本书可供Web设计与开发者、Web架构师、网站管理者及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序
前言
第1部分:信息架构简介
第1章:信息架构的意义
定义
石板、卷轴、书籍,以及图书馆
对别人解释IA
什么不是信息架构?
为什么信息架构如此重要?
实践
第2章:实践信息架构
我们需要信息架构师吗?
谁有资格从事信息架构的工作?
信息架构专家
在真实世界实践信息架构
向前看
第3章:用户需求及其行为
“过于简单”的信息模型
信息需求
信息搜寻行为
学习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
第2部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
第4章:信息架构详解
展现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组件
第5章:组织系统
信息组织的挑战
组织网站和企业网络
组织体系
组织结构
大众分类
建立凝聚性的组织系统
第6章:标签系统
为何要关心标签命名之事
各式各样的标签
设计标签
第7章: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的种类
重要的灰色地带
浏览器的导航特点
建立情境
改善灵活性
嵌入式导航系统
辅助性导航系统
高级导航方法
第8章:搜索系统
网站需要搜索功能吗?
搜索系统详解
搜索不是一种IT玩意
选择要搜索什么
搜索算法
查询辅助工具
展示结果
设计搜索界面
上哪儿学更多
第9章:叙词表、受控词表,以及元数据
元数据
受控词表
技术行话
叙词表实例
叙词表的种类
叙词表标准
语义关系
优选术语
复合式等级体系
分面分类法
第3部分:流程和方法论
第10章:研究
流程概观
研究框架
情境
内容
用户
参与者的定义和招募
用户研究会议
研究的保卫战
第11章:策略
什么是信息架构策略?
策略受到质疑
从研究到策略
开发策略
工作产品与成果
策略报告
项目计划
演示
第12章:设计和文件说明
制作信息架构图的原则
视觉沟通
蓝图
框架图
内容映射和清单
建立内容模型
受控词表
设计的共同合作
整合:信息架构风格指南
第4部分:信息架构实践
第13章:教育
教育过渡期
一个充满选择的年代
我需要学位吗?
领域现状
第14章:伦理
伦理考虑
塑造未来
第15章:成立信息架构小组
建设中的破坏性举动
快速层和慢速层
项目vs计划
购买或租赁
我们真的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吗?
梦幻小组
第16章:工具和软件
变动的时代
分类乱象
需要询问的事
第5部分:信息架构与组织
第17章:信息架构商机
你一定要做营销
世界上的两种人
谈谈数字
和保守派交手
其他的推销技巧
信息架构价值清单
最后一点
第18章:商业策略
策略之源
定义商业策略
策略的适应性
揭露商业策略内的分歧
最佳方法
很多好方法
了解我们的大象
竞争优势
开始的结束
第19章:企业信息架构
当信息架构碰上企业时
EIA的目标是什么?
设计企业信息架构
EIA策略和操作
办事和付钱
把握时机:阶段性展开
向前走的框架
第6部分:案例研究
第20章:MSWeb:企业网络
用户的挑战
信息架构师的挑战
任何分类法我们都喜欢
对用户的益处
下一步
MSWeb的成就
第21章:enolt.org:在线社区
evolt.org简介
构建在线社区
参与经济论
信息架构如何融入
无信息架构
附录:重要资源
索引
让北极熊带你去更远的地方
很荣幸应邀为《Web 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一书作序,该书可以说是信息架构领域的经典之作,因为封面使用北极熊图片,也被业界称为北极熊图书。我将讲述个人与北极熊图书有关的几个小故事,籍此向作者、译者、审校者、编辑和出版机构致敬!第一次看到北极熊图书是在2008 年。那时候,我我参与了中文网志年会(Cnbloggercon.org)的会议筹备,负责会议的标志和胸牌等事务用品的设计。因为这个机缘认识同在福州的程序员Yining。某次探讨会议筹备事项时,我我登门拜访了Yining,于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英文原版的北极熊图书。
在这之前,我从制作个人网站开始,以业余玩票的形式参与几个不同类型网站的规划和创建。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我对如何组织和整理信息,并将它们发布到网站逐渐着迷起来。随后听说原来这种工作叫做信息架构。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很是惊讶。想不到早在1998年已经有这么细致详尽地探讨信息架构的专著问世。Louis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 的背景是图书馆学,他们在1994 年创建Argus Associates 咨询公司,为客户提供信息架构方面的咨询。当时,信息架构还属于新兴实践,人们边做边学,从图书馆学中借来许多知识用在Web 界面上。Louis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 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博采众长,在1998年出版了《Web 信息架构》一书,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体系。正是这次去Yining 办公室的经历,让我对奥莱理出版公司(O’Reilly)、Peter Morville 和Louis Rosenfeld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008 年初,我在三万英尺的高空看PeterMorville 的《随意搜寻》(AmbientFindability)。这本书实际上出版于2005 年,该书致力于探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数据如何让自身具有“可搜寻性”,让人们更便利地接触到所想要的信息/数据。该书涉猎庞杂,试图将人们指引向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想要找到事物,要反过来先让事物要具有可寻性。这样,人们才可能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便利快捷地找到任何人和任何事物。从Peter Morville 的blog 上也了解到他在2008 年正在写作新书《搜索模式》(Searchpattern)。Peter Morville 离开Argus Associates 之后,创建了Semantic 工作室,专注于信息架构、用户体验和可寻性咨询(findability consultancy),将自己的知识体系沿着时代的步伐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一次看到Peter Morville 的《Web 信息架构》的三年之后,我们目睹Peter Morville 走到了信息架构的另外一面。通常,我们会积极思考如何有什么方法去提高搜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却很少去思考,如何让信息本身更好地让人们搜索和获取。Peter Morville 继续将可寻性(Findability)的话题推进,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研究搜索,试图去总结林林种种的搜索情境。通过他发布出来的演讲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搜索模式》这本书,将会设计到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整个Web,在各种类型的网站内部搜索信息,搜索界面的自动语义推荐,搜索结果的结构化、社会化以及优先级,搜索模式的未来预测等话题。有趣的是,Peter Morville 将北极熊放在演讲“搜索模式”(Searchpattern)时使用的幻灯片上。或许在他心目中,北极熊已经不仅仅是《Web 信息架构》的封面图片,更代表着他对信息架构专业领域孜孜不倦的知识探索与知识分享。那一次飞行是我第一次去纽约旅行。我带着两个问题去的纽约——一方面思考最近参与创建的网站的信息架构,另一方面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纽约的地铁交通系统和Peter Morville 在《随意搜寻》里所写的问路(Wayfinding)话题非常契合。在整个旅行期间,我仿佛是从信息架构的视角阅读纽约。历史悠久的地铁交通系统,井然有序的Downtown 路标系统(由著名的五角设计公司设计),华尔街在现实物理世界和虚拟信息世界的反差,如何利用纽约图书馆寻找建筑研究资料的讲座……这些林林总总的经历俨然是最好的关于信息架构的生活读物。熟悉了地铁系统,在纽约就不会迷路。如果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也有一只北极熊,想必我们也不会迷路。
2008 年7 月的一个周日下午,我和一位新朋友S 君在Gtalk 里聊天。S 君说:“我要做信息架构!我一直就喜欢!”
S 君对信息架构非常痴迷。他毕业工作一年,曾在广告公司做过客户服务,还在IT 公司做过项目管理、流程架构和软件系统整改等工作。他现在一门心思准备转行去做信息架构,如果有关于信息架构的职位,宁愿不领薪水三个月,也要去争取这个机会。他非常着急地想进入信息架构这个领域。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花一些时间研究目前广告人很喜欢的一个新网站。他觉得这个新网站内容很有趣,但是架构很差,一般人进去都不会玩。他准备用四周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第一周自己做一个新的网站架构思路,第二周用流程图等软件制作出架构思路报告,第三周调查朋友对这个报告的反馈,第四周根据反馈修改报告。他准备拿着自己做的架构优化方案去应聘一个与信息架构有关的职位。这个网站是海内网。他准备去应聘的地方是4A 广告公司的互动创意部门。我感觉到S 君对两件事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一,到底信息架构本身是什么;其二,到底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信息架构。我给他两点建议。其一,或许大陆近期不会有公司招聘专职的信息架构师,但是了解信息架构的其他人才却会大受欢迎,例如:产品经理或者用户界面设计师;其二,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花四周时间找一个自己最能胜任的新岗位,而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信息架构的知识。2001 年,我和S 君一样着迷于网站创建,那时候无从着手,于是就花三千元请一个网络公司制作自己的第一个个人网站,在当客户的同时,通过和网络公司沟通学习如何创建网站。而后,我加入了一个网站创建团队,业余爱好转变为日常工作,工作实践和知识探索融为一体。
相比起来,S 君其实很幸运。
因为《Web 信息架构》的中文简体版现在已经出版,S 君有机会直接看这本书,了解系统地了信息架构的方方面面,从理论概念到操作实务,从职业角色到学习教育,Louis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 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探索心得。许多大陆的Web 开发人员和信息架构相关工作者将该书英文原版列为必读之选。现在该书中文简体版的问世,将为更多的Web 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兼具效率和系统的方法,了解、熟悉、精通信息架构这一新兴学科和产业实践。
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IT 类图书,沿着作者的足迹,从中更可以窥视整个新学科涌现、发展、转折和升华的记录。两位作者实践和探索并重的独特经历,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指导性的实务守则,他们锐利的目光,也洞察出整个学科未来的演化趋势,以及相应的职业趋势发展方向。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不论是就职于提供专业性服务的咨询公司,或者是在网站内部团队工作,以及在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工作,本书不仅提供一个关于信息架构的宽广视角,而且提供实用细致的工具。不论里里外外,专家杂家,这本书都是关于信息架构的不二之选。当然,这本书只是开始,当你读完之后,北极熊会带你去更远的地方。
Oliver Ding 目前服务于一家美国网络新创公司,从事社会化网络应用开发的信息架构规划、用户体验设计和产品开发管理。他热爱自由文化和创作共用,致力于探索社会化媒体在非盈利领域和社会创新方面的应用。他的个人工作室Swordi Media Lab 目前进行内容集展(ContentCuration)、混合媒体(Hybrid Media)、开放品牌等多项议题的探索和实践。他目前也担任中、美两地多个公益项目和创业公司的顾问。
丁健(Oliver Ding, 信息架构师、品牌咨询顾问和设计师)
信息架构是网站品质的根源
还记得三年前有位做外贸的网友在我的博客中留言,抱怨中国的网站设计问题:由于我是从事国家贸易的,对很多国家网站都有接触,真的,中国人设计网站的水平非常落后,很多问题就和楼主描述一样。为什么外国人,连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南美这些相对小的国家和地方,他们网站设计可以那么出色,特别是印度,他们的网站、广告、媒体方面比中国做得好。差距至少有15~20年,就像印度经济和中国的差距一样大。
这位网友认为这也许与中国人相对受限制的思维,甚至和我们的早期封闭教育有关。除作为从业者的亲身经历外,这大概是我从第三方听到最深刻的反馈。如这位网友所言,中国做互联网比欧美要晚好几年,从互联网上各种网站的创意、规划、设计等等方面都能看出来。但差距到底在哪里?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很大程度是缘于从业者对“信息架构”认知的缺乏,也就是推荐本书的原因。
阐述“信息架构”的理论,甚至关于本书的书评已经很多(我分别在五年前和三年前写过本书相关书评,也因此与本书中文审校范炜先生有过不少沟通)。从学界学术论文到业界民间博文,从图书馆学文献管理到互联网知识技能,从高校博士生导师到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从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学会到中国科技情报协会,从广告公司到互联网公司……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层次接触到“信息架构”这个名词。从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到公司组织架构,从城市公关交通系统到互联网网站内容索引,从超市货品摆放到互联网搜索引擎,从图书排版到网页设计,从建筑师到设计师……我们在各行各业也都能看到信息架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信息架构的理论实践,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对概念降低门槛的同时,还是希望读者理性地保持敬畏之心,好比我不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适合去做“产品经理”,因为“信息架构”是一门任何产品经理需要积累和实践的必修课。
前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经朋友介绍去了趟凡客,看能否帮忙解决些问题。2010年凡客T恤卖得还不错,打算在2011年推出两三千件T恤去卖,但因为绝大多数买家都只对“首页”内容感兴趣,凡客问有没有办法更好地引导用户,我说信息架构的“内容组织优化”能解决。简单地说,就是把商店收拾收拾,一方面要在门口和窗橱放上足够吸引用户的商品,激起用户兴趣并进店选择;另一方面要在把店里商品的摆放顺序足够条理、清晰化,激起用户兴趣,这样他们更容易选择更多商品。而设计系统来满足这些逻辑机制,正是典型的、很纯粹的网站信息架构问题。
之后,我有机会参与了几个大型项目,不断尝试自己搭建网站的同时,再加上在项目中打交道的工程师居多,逐渐影响了我的系统工程优先的思考方式。此为“架构”层面极为重要的思想意识,一定需要有预见性。商业和现实问题是另一层面,我们考虑问题要先就事论事,混为一谈则都是车轱辘废话。经验所在,关键在于节奏把控和时间点判断(互联网产品“死于方向,毁于节奏”的说法我认可)。
作为身处业界实践,以及长期奋战于中国互联网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够分享给大家一条经验:既要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理论,又要灵活地跳出并反思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做项目,最能深刻感受的还是“平衡”。如果要做出更理想的产品平台,需要对“信息架构”内在的知识体系反复揣摩;但如果要做出更现实的产品平台,则需要对“信息架构”外在的架构思想融会贯通。所以我想提醒读者,埋头研究“信息架构”理论的闲暇之余,不妨抬起头来多留意互联网的脚步,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对于本书简体中文版的大陆读者来说,本书还有一些地方稍显不足,比如过于理论化,以及深奥、缺乏更本地化的经典案例剖析,缺少对目前最有前景的移动互联网差异的阐述,等等。瑕不掩瑜,我觉得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多了解基础理论,以及吸收一些多元化思想没有坏处。同时也希望各位优秀的从业者多总结和分享,各家优秀的出版社多约稿和引进,共同致力于提升中国互联网的品质。
千鸟(小米科技)
Lou Rosenfeld是独立的信息架构顾问,可算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协助Accenture、Caterpillar、CDC、Ford、Microsoft,以及NCAA这些客户开发信息架构策略和提供内部人员专业训练。Lou于1990年与人合伙成立业内领先的公司Argus Associates,并在1993~2001年之间担任总裁。他在ASIS & T一系列成功的信息架构高峰会中扮演关键角色,而且与人合作成立该领域的专业协会:信息架构学会及Uxnet(User Experience Network)。
Lou最近的成就包括成立Rosenfeld Media;这是一家出版社,专门出版用户体验书籍。每年他也会在6个城市开设研讨班,教授企业信息架构。
Lou拥有密西根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目前也在该校教授研究生课程。Lou和他的妻子Mary Jean Babic、女儿Iris,以及猫Schwa住在密西根州安阿伯市。他的博客地址是 www.louisrosenfeld.com。
Peter Morville([email protected])是Semantic Studios的总裁和创立者;SemanticStuduios是一家信息架构和策略顾问公司。从1994年起,他在信息架构设计实践中就扮演重要角色。身为Argus Associates(1994~2001年)公司的首席执行长,Peter建立了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信息架构公司,向AT& T、Barron、Ernst & Young、HP、IBM、L.L.Bean、Microsoft、Procter &Gamble、Vanguard,以及Weather Channel提供服务。Peter是国际级演说家,提供基本方针和研讨班来探讨用户体验、知识管理和可寻性之类的主题。他的作品出现在很多出版物上,包括《商业周刊》、《财富》、MSNBC,以及《华尔街日报》上。
Peter获得了密西根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目前在该校教授热门的研究生课程。
媒体评论
任何内容的展示,都离不开信息架构。这本书是信息架构的开山之作,对概念讲得透彻,对方法也有深刻的见解。特别是对数据的深入,能够帮助进阶的产品经理开阔技术视野,理解数据、词表、搜索、导航。同时,对产品设计的方法论也有深入的分析,从角色建模到需求分析,从蓝图到axure 原型,这些基本功与信息架构的衔接自然流畅。总之,这是一本好书,值得1~3 年相关产品经验的朋友细读。
韩军星
必联产品线经理
信息架构师Web 设计的基础,是对用户、内容与情景的分析与架构,是设计师思想和产品灵魂的体现!本书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原理、体系、方法论,是设计师的必读之作!
傅小贞
斯凯网络UXC 负责人,《移动设计》作者
这是一本“严谨”又“热情”的书——“严谨”体现在作者很扎实地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基本概念、方法、案例等;而“热情”绝对是本书的bonus,信息架构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价值待证明的领域,作者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用絮叨又幽默的语气,向我们述说着这个行当面临着哪些挑战,比如组织里的哪些层级的哪些人会提出怎样的挑战和疑问,作为一名靠谱的信息架构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和回答这些问题。
@kidult00
该书从设计全网站的视角讲开,对于信息组件布局、导航的设计、搜索功能、搜索关键词意、标签统一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交互设计师很多宝贵的建议。如果,你正在一家大型网站做相关的工作可以阅读下,对于理清思路有帮助。
@DavidWxj
当你在规划一个大公司的网站时,当你正在为如何开始而头痛时,这本书对你很有帮助。当你做过不少大型的网站后,你会发现这本把你项目初期做的很多工作系统化和理论化了,虽然你不知道这些东西也做出了好的网站。
FerlySky(豆瓣)
书的副标题是:设计大型网站。其实这本书不仅仅对于大型网站的内容架构设计有指导意义,对国内一些几百页、甚至于几十页的网站也同样适用。综看那些关系混乱的小网站,很随意的页面组合,让信息的寻找变得混乱。理清楚、做好信息架构是对一个网站SEO也好,产品设计也好,用户体验也好都有益的一件事情。
Bor(豆瓣)
相比于我读过的其他产品经理入门书来说,这本书是最像一门课程的教材的一本。在UCD设计方法中,信息架构居于结构层,处在网站设计流程的正中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一个网站确定了内容的范围之后,如何把将要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高效地组织起来,以及如 何把这些信息以最简洁直接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就是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本书内容循序渐进,既介绍了信息架构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也更进一步介绍了信息架构设计的原理、技巧,更以丰富的实例让知识性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书中提供的多个角度——用户需求、营销效果、公司政治等——也帮助我尽可能地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阅读效果。
一句话总结:经典就是经典。
@刀光影
对于新入行的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来说,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对于老手来说,相信也会发现一些营养。作者具有理论基础和一线经验,书中的一些内容可以直接指导工作。对我个人来说比较有价值的部分是分面分类法和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的介绍。一本书的价值往往不只在于它直接包含多少信息,更在于它包含搜寻更多信息的线索。
V(豆瓣)
书都是要结合着实践看得,尤其是好书,值得推敲的书,更不能仅仅停留在浏览和阅读的状态。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内容写的很实在,分析的很系统,举的都是最新的例子,对于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也很适合翻过头来重新阅读,一边工作一边阅读,是本不空洞的书。
木子江鸟(豆瓣)
心智没那么快忘掉先前学会的事物。
——塞尼卡
从1994 起,我们着手打理网站,享受着参与新学科诞生的愉悦。早期的时候,我们是开拓者,是传播福音的修道士,劝说网站设计人员学习图书馆学,努力把传统原理运用到新媒体上。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我们借鉴了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诸如人机交互,把用户研究和可用性工程整合至流程内。此外,为了宣传这些理念,我们在一些研讨会上演讲,撰写“网站架构师”专栏。在1998 年,我们出版了信息架构第一本“北极熊”图书。
接下来几年,信息架构逐渐成熟,成为一种职业,并成立了国际实践团体,这一切实在令人兴奋。我们从工作中和其他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而那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随着知识逐渐增长,我们的专业就越来越成熟。无论是个人或群体,我们发现已很难回到从前。
然而,我们必须忘掉老旧的技术和方法,因为运动场上的技术无情地转换,不但答案在变,连问题也在变。在由Wiki、Folksonomy 及Mashup 所构成的后Ajax 化的Web 2.0 世界中,如何为共创之事打造结构?如何为网站应用程序的丰富接口编写文档?如何为多种平台和移动设备做设计?什么已经改变,而什么仍维持不变?
撰写第3 版时,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彻夜难眠。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已竭尽所能平衡新旧。我们提到新兴技术,同时又把焦点放在基础原理上。此外,还试着强调目标和手段优先于特定战术或技术。如此一来,我们希望提供的不仅是信息架构的知识,而且是一个框架,随着时间流逝,让你在学习新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忘掉老旧的做法。
What's New in the Third Edition
我们维持了原书的整体架构,但是,每章之中都引入了新的概念、范例,以及说明图例。我们从信息架构社区获得实质协助,他们对我们在2006 年发起的一系列问卷调查做出响应。有关组织和导航系统的章节已做了扩充,新增标签法、Folksonomy、大众分类,以及指南式导航。有关设计和说明文件的章节则引入新的小节,探讨设计阶段中图表的角色、蓝图和框架图背后的时机、原因及做法。有关教育、工具及软件的章节,则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重新修正。有关企业信息架构的章节被大量改写,以配合过去几年所学到的经验与教训。最后,我们更新了附录,加入了当前许多有用的信息架构资源。
Organization of This Book
这本书分为6 部分,共计21 章,从基础到高级主题,划分如下。
第1 部分:信息架构简介。向该领域的新手和实践专家介绍信息架构概况,由下列几章组成。
第1 章:信息架构的意义
本章定义信息架构并进行类比,讨论信息架构的相关领域,说明信息架构为什么重要。
第2 章:实践信息架构
本章讨论专业信息架构师所需具备的特征和技能,并说明信息架构应该用在何时何地。
第3 章:用户需求及其行为
本章为信息架构设计设定舞台,可以帮我们了解人们如何与信息交互。
第2 部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讨论信息架构的基本组件,举例说明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下列各章组成。
第4 章:信息架构详解
本章先让你了解信息架构基本要素,后续各章分别介绍子系统。
第5 章:组织系统
本章讨论了组织网站的各种方法,由此满足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
第6 章:标签系统
本章介绍为网站建立一致的、有效的描述性标签的各种方法。
第7 章:导航系统
本章探讨浏览系统的设计,如何帮助用户了解他们在网站中的位置以及何去何从。
第8 章:搜索系统
本章讨论搜索系统的基本要素,说明索引和设计搜索结果界面的各种方法,由此改善整体性能。
第9 章:叙词表、受控词表,以及元数据
本章讨论词汇控制如何连接这些系统,并改善用户体验。
第3 部分:流程和方法论。讨论工具、技巧和方法,引导你从研究到策略∕设计,再到信息架构的实施。由下列各章组成。
第10 章:研究
本章说明必要的发现流程是了解的基础。
第11 章:策略
本章介绍一个框架和方法论,让你定义信息架构的方向和范围。
第12 章:设计和文件说明
本章介绍具体成果以及流程,让你把信息架构带进生活中。
第4 部分:信息架构实践。由一系列短文章组成,提供一些实践技巧和哲学性的建议,以供那些在做信息架构工作的人参考。由下列各章组成。
第13 章:教育
本章说明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如何继续学习,有传统渠道,也有全新的教学领域。
第14 章:伦理
本章谈论一些信息架构实践中的道德议题。
第15 章:成立信息架构小组
本章介绍出现在这个领域之中的几种专家角色,说明从短期项目转移到建立持久程序的办法。
第16 章:工具和软件
本章谈论一些软件和技术,可以辅助和强化信息架构。
第5 部分:信息架构与组织。讨论如何在商业环境中实践和推广信息架构。由下列各章组成。
第17 章:信息架构商机
本章是想把信息架构价值卖给客户和员工的人一定要看的指南。
第18 章:商业策略
本章把信息架构和商业策略领域间的相似性和相依性拿出来讨论,说明如何做才能具有竞争优势。
第19 章:企业信息架构
本章提供一个宽广的企业框架,说明如何做出企业所需而且持久的信息架构。
第6 部分:案例研究。说明两个大型而且差异性很大的信息架构的演化,顺便在这个过程说明最佳实践。由下列两章组成。
第20 章:MSWeb——企业网络
本章为读者介绍了世界上最强的公司中的一个小组是如何建立一个成功且持久的企业网络信息架构的。
第21 章:evolt.org——在线社区
本章说明一个构思良好的参与经济理论可以促成一个信息架构的自然形成,由分布式社区中的志愿者维护。
Audience for This Book
我们希望谁来读这版新书?简而言之,任何对信息架构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也许那些没兴趣的人也能读。我们是真诚的信息架构传道者。
第3 版是必备之书,因为信息架构的读者和专家在过去几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是这个领域的新手,而某些人现在已经有多年经验了。无论如何,我们试着满足这两种人的需求。虽然我们试着让这一版有足够的入门题材,但是,也希望很多战场上的专家,在当今的信息技术和商业环境中奋战时,也能在此书中发现新的材料。
最后,这本书是我们研究信息架构的收获。我们有很多同事都在撰写这个主题的图书,也很感谢有那么多高手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洞察力。我们期待能从他们的书中学到新的东西。你也应该如此。买他们的书,读他们的文章,找到方法可以分享你所懂的知识。观点越多越好。只有人人都分享,我们才能一起前进。
How to Contacts Us
我们已尽力核验本书所提供的信息,尽管如此,仍不能保证本书完全没有瑕疵,而网络世界的变化之快,也使得本书永不过时的保证成为不可能。如果读者发现本书内容上的错误,不管是赘字、错字、语意不清,甚至是技术错误,我们都竭诚虚心接受读者指教。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按照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奥莱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 号成铭大厦C 座807
邮政编码:100035
网页:http://www.oreilly.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
与本书有关的在线信息如下所示。http://www.oreilly.com/catalog/9780596527341(原书)
Acknowledgments
要对这么复杂而且不断变化中的领域撰写一本书实在不容易。所幸,我们得到了很多聪明且慷慨的人士的协助。虽然我们不能从老师、同事、朋友、家族成员开始感谢起,但是,请让我们对本书第3 版最有影响力的人士致以谢意。
我们很感谢那些技术评论者,他们的评论和鼓励是这本书能这么好的原因:Austin Govella、Chris Farnum、Dan Brown、Donna Maurer、Fred Leise、Gene Smith、Greg Notess、James Melzer、Javier Velasco、Jeff Lash、Keith Instone、Margaret Hanley、Michael Crandall、Richard Dalton、Samantha Starmer、Sarah Rice、Stacy Surla、Tanya Rabourn,以及Todd Warfel。
我们真的很感激编辑助理Beth Koloski 的协助。从问卷调查到截图,Beth都是让我们不会脱轨的得力助手。我们也想感谢信息架构学会公布我们的调查结果。
与O’Reilly Media 公司中了不起的团队合作总是一种荣幸。就第3 版而言,我们的编辑Simon St.Laurent 做了很棒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敦促和赞赏我们。对Simon、他的同事,以及O’Reilly 的全体人员实在有道不完的感激。
最后,我们永远说不尽对妻子Mary Jean Babic 和Susan Joanne 的谢意和赞美。她们在背后默默支持,让我们知道隧道尽头终有阳光。
——Louis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
AnnArbor, MI,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