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香帅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这一周的前三天,我们都围绕着“信用杠杆”进行认知的提升。在今天的延展话题中,我想跟你讲一个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信用现象——信用卡,以及关于信用卡的起源,还有在信用卡消费中你应该注意到的“利率幻觉”。

在个人信用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卡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因为它将个人的信贷能力提高了一大步,把抵押贷款往信用贷款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一、信用卡的本质

很多人不知道,信用卡其实起源于餐饮业。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弗兰克的美国人,他到餐厅吃饭的时候忘了带钱包,这么一个尴尬的经历就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让人们“当下消费,事后付款”。然后他就投资了一万美元,成立了“大莱(Diners Card)俱乐部”,然后为会员提供了一种塑料卡片,证明你的身份和支付能力,会员凭着这张卡片就可以记账进行消费。

这个模式出乎意料地特别成功,对消费的刺激力度特别地大。后来就有人总结,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第一是方便。第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非现金支付给顾客带来的“罪恶感”会降低很多。第三,就是会员制度给了人一种归属感。所以,这种模式很快地就被其他的商家模仿和推广开来。

信用卡是起源于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二、网络信用卡的性质不变

在中国,信用卡业务呈现出一个什么态势呢?在中国,信用卡的业务呈现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征,就是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非常滞后,而网络的信用工具非常发达。

我们国家传统的信用卡的覆盖率在全世界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平均是三个人持卡一张,是美国人均持卡量的1/10。而且在中小型的城市,信用卡的覆盖率就更低了。这个现象其实和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征是紧密相连的。你想,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国有的大银行为主导,目标是替国有企业融资,所以对私的个人业务一直不发达。

而且,我们国家的个人征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银行发卡的审批是相对严格的,它对于申请者的职业,还有工资单的信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很多收入很不错的蓝领、打工者,基本上会被摒弃在发卡人之外。比如说我现在用的月嫂,纯现金的工资是15000块钱一个月,但是她完完全全没有办法取得信用卡。

另外,传统的中国社会收入低,也缺乏一个社会保障机制,人群的储蓄意愿远远地高于消费意愿。老一代的人,对于这种鼓励消费的信用卡业务缺乏一种接受度。

但是这十来年,随着社会的代际转变,像70、80、90后成为了消费主力,还有就是收入水平上升,所以信用卡的业务增长速度一直是很快的。但是,在很多90后心目中,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腾讯的微粒贷这些网络的信用工具其实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信用卡的位置。

阿里有个数据就显示,每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用过蚂蚁花呗。这两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尤其是有消费场景的电商企业,都发行了这种网络信用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其实本质上就是信用卡,只不过是从有形的卡片换成了“虚拟卡片+纯线上场景”而已。

很多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达?其实是因为我们的传统金融业不发达,个人的金融需求被严重地低估和抑制了。当信息技术碰到了一块完全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时候,整个“信用消费”的需求就被激发。不管是白猫黑猫,不管是实体卡和虚拟卡,这个市场被激发出来了。用经济学原理说,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后发优势。

所以说,不管是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增长,还是网络信用工具的发展,其实都印证了我们在本周第一天的课程里面讲过的一个趋势,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成一个信用社会,正在朝着个人信用资本化的方向发展。

三、信用卡消费中的“利率幻觉”

关于信用卡,普通人一个最大的谜团就是,信用卡赚钱吗?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一种福利,这个月借钱给你,下个月再还,就感觉像白借钱。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我给你一个数字,2016年,招商银行的业务构成中,信用卡的贷款占比是13%,光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就是300多亿,包括手续费在内的非利息收入还有113亿。

你可能很奇怪,这么多钱,到底是从哪里赚过来的?

其中,最大的一项收入就来自于我们这些信用卡客户的“利率幻觉”,你经常会在信用卡的账单上看到一个账单分期的选项,而且这个选项一定是粗体和显眼的。它告诉你,剩余的额度仅仅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利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率幻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8.25%,远远超过你的任何理财产品,或者说其他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

网络信用卡也是一样的,你在网上去买任何一个大件的商品,电商都会用很显眼的字体提醒你,这个商品你可以分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分期购物,手续费分别是2.6%、4.2%、7.2%。

这种数字让你感觉,手续费也不高啊。但是我给你算一个数字,如果你分期12个月买一个1200块钱的商品,你每个月偿还的本金是多少呢?很容易计算,就是100块。按照7.2%的手续费,你每个月支付7.2元,所以你很容易就认为,你在这个商品上付出的利率是7.2%。这个数字计算是完全错误的。要记住,你每个月都在偿还本金,所以你的总借款额度是按月下降的,从1200块钱开始,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你的本金只有多少呢?只有100块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你的手续费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后一个月,你的月息是7.2%,而不是年息7.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我给你用高斯定理稍微算了一下,12个月分期付款,7.2%的手续费,你最后付出的利率是13.23%,比你以为的7.2%高了差不多一倍左右,这就是典型的利率幻觉。

实际年化利率 = 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除了利率幻觉以外,银行信用卡还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取年费。比如说在办卡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鼓励客户,办理金卡和白金卡,而且第一年还给你免年费。这种卡的年费是很高的,一般在3000块钱以上。然后拿了金卡和白金卡以后,你经常可以有很多特殊待遇,比如说坐经济舱享受VIP的休息室,到SPA店和高尔夫场享受五折优惠。但是其实你想一下,这些消费的价格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即使是五折优惠,其实你也没有占到很多的便宜。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收取这些卡的年费了。但是当你享受到了这些虚荣以后,真的会有些舍不得放弃,所以你会发现,这一部分的年费收入其实是很高的。所以利率幻觉也好,人性的弱点也好,都是信用卡收入的重要的来源。

除了利率幻觉和人性的弱点以外,信用卡还有一个提现功能。你经常会接到信用卡客服的电话,含情脉脉地鼓励你,说把信用卡的额度提出来当现金用。但是你没有想过的是,其实银行规定,提现额度的利率是按日利率的万分之五来收取的,而且还要按月复利。

在上周的课程里,我给你讲过复利的魔力,这个计息的过程就利用了“每个月一付利”的模式,每个月滚一次雪球,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最后的实际利率能够达到20%。所以说一旦你用信用卡提现,你负担的就是20%超高的利率。

所以你看,信用卡的盈利模式还是很多的。当然了,反过来说,就像我前面课程里面讲到的,信用卡这个模式,它把个人信用的资本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你也可以注意到信用卡经营模式上的一些特点,然后学会科学和合理地使用信用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