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启发式判断?

文章中引用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和《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版,作者戴维.迈尔斯


读初中那会,网络还没普及,唯有镇上零零散散的几家黑网吧,为渴望了解网络世界的少年们搭建了一条桥梁。(咳咳,坚决打击黑网吧!)

慢慢地,网络就和电子游戏一样,被家长们视为危害自己家孩子学习成绩的洪水猛兽。只要去网吧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只要发现孩子去了网吧,回来一定要吊起来锤。

虽然有些小伙伴去网吧确实是为了去找学习资料,但一旦被发现还是免不了挨骂挨打。在对网络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大人们宁愿选择相信网络和游戏就是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认为去网吧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难免有失偏颇,其本身是一种启发式判断

什么是启发式判断?_第1张图片

01

在我们思维系统中,存在一种叫启发式判断的思维方式。

启发式判断,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人类会根据以往(相同的或类似的甚至是无关的)经验来对当前情况进行判断。(百度百科)

启发式判断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形成印象、做出决定和生成解释,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这尤其体现在我们应对紧急状况时可以做出快速的决定和行动,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

相应的,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思维的生物性目的首先是使我们能够生存下去,其次才是保证我们的正确性……在某些情形中,速度会带来一系列错误。(《社会心理学》)

也就是说,如果不稍加注意,启发式判断可能也会给我们带来思维谬误。

那么,想要充分了解启发式判断,就不得不详谈关于它的两种类型——代表性启发式判断和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02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是对于某人或某事物是否属于某个类属的快速判断。

就像我们在一开始讲到的,在对一个孩子的评价中,只要去过网吧的孩子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再比如,给出以下信息,让你做出判断,你会怎么选?

王大锤,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大学时主修会计专业,成绩优异。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并屡次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曾代表学校出席某大型公益活动的揭幕仪式。

请问,以下哪一种表述的可能性更大?

A、王大锤是一名会计师。

B、王大锤是一名会计师并且在社会公益活动中表现活跃。

可能有人认为B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王大锤代表了他们心目中的一个热情的志愿者形象。

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一方面入手去看:王大锤是一个会计师兼志愿者的概率会比仅是一个会计师的概率大吗?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不可能比一个事件单独发生的概率大。(《社会心理学》)

这就是代表性启发式判断所带来的一个思维谬误——因执着于某些特征而忽视其它重要信息。

03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是指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快速判断。

如果某些案例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现成可得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其它类似的例证是常见的。当被问到某个问题时,你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什么,就会认为答案就是这个。

举个栗子:

请问俄罗斯和孟加拉国那个国家人口比较多?

由于大部分人对战斗民族有比较直观的印象,而对孟加拉国不太熟悉,因此第一反应会认为答案是俄罗斯。

实际上,据统计,截止2018年,孟加拉国总人口是1.64亿人,比俄罗斯人口多出0.21亿人。

04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还会导致产生一种叫「概率性忽视」的现象。

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百度百科)

对很多人来说,关于飞机失事的新闻报道是很容易联想起来的记忆。

尤其是在前几年震惊世界的马航MH370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对搭乘飞机产生了恐惧感,以为飞机失事率很高。

实际上,据美国联邦安全委员会的统计,从2003年到2005年间,美国旅行者在出行同样距离的情况下,发生汽车事故死亡的概率是飞机失事的230倍。

对大多数空中旅行者来说,旅行中最危险的一段便是驾车去往飞机场的路上。(《社会心理学》)

为了小概率事件忧心忡忡,却忽视了高概率事件,这就是所谓的「概率性忽视」。

当然概率性忽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它提高我们的我们的警惕性,前提是要运用得当。

05

总结:

启发式判断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根据以往经验来对当前情况进行判断。

启发式判断又分为代表性启发式判断和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代表性启发式判断是对于某人某事是否属于某个类属的快速判断,容易忽视其它重要信息是它的缺点。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是指对事件发生概率的快速判断,弊端是容易产生「概率性忽视」现象。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启发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