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

-01-

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

一段哈佛耶鲁联队vs人大,决战水立方的辩论赛视频流传于网上,哈佛博士詹青云的演讲引起全场轰动,这场辩题为“年轻人该怎么面对这个时代呢?”辩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观看。

当天的比赛辩题出自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不朽》对人类灵魂的分类: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一种是做减法的灵魂。

参赛双方就“21世纪青年人,做加法/做减法更幸福?”这一极具社会价值的严肃话题,激辩浮躁纷乱时代下,当代青年的人生道路与方式如何抉择。

哈佛博士詹青云以一句“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掷地有词的表达了年轻人就是要去拼,就是要去试的观点。

商品、营销、成功学,房子,车子,还有二胎,压在这届年轻人肩上的是一拖四的养老局面,顶在他们头上的是阶级固化的不公和心酸。

丧情绪成为一种会感染的疾病,佛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一眼就能看到老的工作,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生活,努力的跟狗一样买不起房,找不到对象,不努力的有钱人什么都有。得过且过,岁月静好也不失为一种幸福的选择。

-02-

我不是最差的,为什么要回去

老乡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学会打酱油,家里的同学终于考上了的编制;

28岁的硕士女生面对父母的催婚只能妥协着接受,在外打拼的女孩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大龄单身女。

住在城中昂贵的小区,加班加到惶恐的等待最后一班公交,坐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也会羡慕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娃的同学。

再过几年,是否只能回家将就,还是在外面的世界早早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任何的选择都有不甘。我们这群女人虚荣,有欲望,有野心,想要看看更好的生活,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拼搏成什么模样。

“我不是最差的,为什么要回去?”

致青年: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_第1张图片

毕竟我们都不甘心“找个差不多的人,办个差不多的婚礼,过和父母一样差不多的日子”。

确认过眼神,都是不甘心的人。

-03-

确认过眼神,都是不甘心的人

同事小水也是一个不甘心的人,本科不强,毕业好几个月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费不够了,家里人开始催了。

父亲低下姿态一杯酒一杯酒换来的工厂里的职位,母亲心疼父亲的付出也站在了父亲的战线,小水回家了,毕业近半年还没找工作的她被家里人拉了回去。

但是她真的不甘心,从来不会失眠的她,回家的那几天夜不能眠,她不甘心跟父母一样在工厂上着没有双休的工作,她不甘心在见到繁华之后还是只能找个差不多的工作。

小水最后投了一份简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她跟父亲打赌如果这个面试再过不了,自己就安心去工厂工作。

结果还是好的,面试过了,她进了那家她喜欢的工作,到现在快一年了,职位升了工资涨了,搬了房子之后有了自己的空间。

她可以周末逛街看电影,可以休息时晒太阳看书,最可贵的是,在外面的世界,她可以遇见很多优秀的人,看见自己更多的可能。

其实我们早就确认过眼神,都是不甘心的人,确认过代价,却还是要留在外面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青年:年轻就是,我偏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