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影道踪·洞山

去洞山前,仰慕此山为禅宗曹洞宗祖庭,以为必是风姿秀雅之所。到了宜丰县城,才知道并没有班车通往洞山普利禅寺。因乘出租车前往,车逶迤行走在盘山公路上,透体清凉。但就风景而论,洞山风光多了些粗犷,精洁之处似不如云居山。

洞山普利禅寺的名称几经更换,最终确定下现在的名称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而开山建寺则是唐代的事情,开山之祖是良价禅师。若要追溯起来,良价禅师参访的大师有很多,但最终悟道则是在昙晟法师处,昙晟得法于药山惟俨,药山惟俨得法于石头希迁,石头希迁得法于青原行思,青原行思得法于慧能大师。所以,青原这一系三传而有曹洞宗,五传而有云门宗,七传而有法眼宗。

天空中还下着小雨,更显数峰青翠。沿着布满苍苔的石阶上行,南怀瑾先生的题词“曹洞宗祖庭”映入眼帘,早在大学时期就非常仰慕南怀瑾先生,有人用“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来形容他的事业,我曾经梦想成为这样的人物,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略尽绵薄之力,今天看来,这种梦想已经烟飘云散了,但骨子里还是透着对传统文化浓浓的喜爱。

南怀瑾说:“儒家是粮食店,须臾不可离,道家是医药铺,生病了可以去逛逛,佛家则像杂货铺,百货皆有。”我们在他身上能看到佛的悲愿无尽,道的脱尘潇洒,儒的刚正进取。如今的普利禅寺是在南怀瑾的推动下兴建的,主持修建的则是古道法师,古道法师追随南怀瑾有年,先在少林寺出家,后又遍访禅林,行脚参禅,当时南怀瑾先生让他走访位于江西、湖南的祖庭,写写观察日记,回来后问他这些祖庭可有得道高人,古道笑笑,南怀瑾也笑笑,这是无可奈何的苦笑,祖庭晚秋,去盛日遥啊!世事浇扰,难有励志苦修,继承绝业的人了。

上山小路上的景点虽然小,却大有来历。夜合石、木鱼石、七仙桥,都诉说着以往的故事。木鱼石据说是良价禅师与铁拐李斗法时抛出来的一方木鱼所化,关于七仙桥的来历,传说是八仙来找良价禅师时运用神力建成的,但桥只有七条巨石,因为当时铁拐李没有来,这两条传说都与铁拐李有关系,我想这些传说应该是佛道二教斗争激烈化的产物。

漫步小道,转眼间便到了一片开阔之地,正中有亭翼然,还有一方池塘、一叶小舟,池塘旁边是数间茶室,宽大的禅椅安放在屋檐下,一只老猫慵懒地卧在地板上,人来不惊。

我脚步不停,一直往后山走去,价祖塔就在那里,我想看看这个影响中国乃至东亚千余年之久的伟大禅师的埋骨之所。只是一座塔而已,静静的立在山林中,时间好像也不是太远,才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经历过衰弱,也经历过振兴,就像一条河流,荣枯有时。我只是一个远在外围的看客罢了,不懂高深的佛法,能了解一下价祖的生平,看看曹洞宗在中华大地上的流传情况,这一趟洞山就没白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影道踪·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