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快乐地原地踏步还是在痛苦中踟蹰前行?


你愿意快乐地原地踏步还是在痛苦中踟蹰前行?_第1张图片

1.

最近天干,人特别容易上火,心情焦躁的时候要远远多于盛夏时节,季节更替,气温没有降低多少,秋乏秋燥却接踵而来。

有朋友跟我说,不知怎么地,各种无名火起,看到什么都烦躁,一点也无心工作。

这种秋燥到我这里,变成了工作的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上周五写周报的时候,细细一整理,竟然有八项工作同时进行中,其中有四项必须自己执行,两项跨部门配合,我负责统筹,另两项由部门同事执行,我需要随时追踪进程。

我郁闷地发现,不是每一项工作都尽如人意,各种问题汇集,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因为这件事,周末两天,我完全没有了休假的心情,一直在反思,如何能突破当下在工作中的困局。

2.

周六晚上,跟闺蜜聊天,她最近遇到一件难以抉择的选择题:一份有挑战性、有前景的工作和暂时安逸、略有点无所事事的工作,应该怎么选?

按照励志鸡汤派的选择法,一定是有挑战性,有前景的工作更适合选择啦!

可是,闺蜜偏偏下不了这个决心。

闺蜜是个智商情商双双飚高的聪明姑娘,人长得清秀可人,省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家国企,工作环境优越。

闺蜜毕业后不久,就跟青梅竹马的男友结婚生子,孩子今年三岁刚刚上幼儿园,老公在事业单位,两人薪资虽然算不上高,生活也是安稳平静。

打破这种平静的是闺蜜的一次同学聚会,大学毕业六年,十几个同学聚到一起,除了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就开始吹嘘如今的黄金时光。

六年不见,同学们混迹社会职场,大多事业小有成就,有的成为单位部门的中层领导,有的专攻学术,即将博士毕业,某个从商的同学,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身家近千万。

闺蜜惊讶地发现,自己除了孩子生的比别人早外,竟然无一处能比得上其他人,曾经她认为的岁月静好,因为这次聚会变成了耳边雷声轰鸣。

聚会之后,闺蜜反思自己,六年时光,她依然还是公司行政部门的小员工,职级上没有半点变动,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家庭上,没有升职也在情理当中。

如今孩子已大,有老人照顾。她不是没有事业心的人,一直无心事业,不过是乐于眼前安逸,忘记未来其实是需要规划的。

痛定思痛,闺蜜觉得自己需要有所改变。她现在的单位,各种关系网交织,想要晋升,难度极大,而且她对繁琐细碎的人事行政工作并不感冒,当初考进来,完全也是因为国企饭碗稳固,保障靠谱而已。

想要突破,必须走出现有的安稳。

不久后,闺蜜参加了几次面试,终于拿下一份offer——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策划主管。可是,拿到offer之后,闺蜜开始犹豫了,这份工作较之以前,挑战太大,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学习太多的新媒体知识。已经习惯轻松闲适工作的她,准备奋起直追时代的她,忽然间有了一丝恐慌:

薪酬虽然比过去多一些,但是福利少了不少啊;虽然工作有挑战性有前景,可是太忙了了啊;各种互联网的创新性内容,简直要造成个人信息过载了,完全不好把控啊……她告诉我,她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很痛苦。

毕竟,这次选择,事关未来。她能不能扛过压力?能不能适应新环境?能不能,长成一个新的自己?

对于闺蜜的纠结,我无法帮她做出抉择,只是问:你是愿意快乐地原地踏步还是在痛苦中踟蹰前行?

3.

跟闺蜜聊天的时候,我正在梳理近期的工作,我跟她说,我也很痛苦!

这种痛苦忽如一夜春风来,让我毫无准备地深陷其中。

或许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面对类似选择的时候,持有的态度也不同。

与闺蜜面对新工作的犹豫抉择相反,我遇到认为的新机遇时,通常很少纠结,只要符合我个人预期和对未来构想,就会立即做决定,绝不拖泥带水。这种方式,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头脑一时发热,所以,我的每一次选择,未必都是完全正确。

当然,职业规划和选择,从来也没有完全正确这回事,只是在于你肯不肯,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至于迈出之后,能否有好的收获,没有人能预知。

最近,听到《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如何成为一个高手》,罗振宇说,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在舒适区中,人们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你会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成长空间有限。

学习区其实又可以成为非舒适区,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在这个区域内,可以高效学习,快速成长。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人处在恐慌区中也无法学习。

这个“三区”理论,对于当下的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回想我工作生涯中最愉快的状态,莫过于做纸媒记者的时候。那时,除了完成采访,写稿,排版等工作外,无需坐班,时间自由,完全自己支配。

部门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常常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茶,看看电影,聊聊生活。当时只道是寻常,与后来相比较,却真是闲适悠哉的生活。

彼时,身在舒适区的自己,对于如何成长,完全没有规划和主动意识。

罗振宇说,想要成长,就必须离开舒适区,走进学习区,这个过程必然痛苦,却是必经之路。例如,你想通过看美剧学英语,如果你只是追求精彩的剧情,体验爽酷的情节,那你永远无法真正学习。如果你看美剧时,专注于演员们口语对白,看到好的句式和用词,会用一个小本记下来,后期还会反复练习,就真的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学好英语。只是,这样来看美剧,肯定没办法让自己很爽了!

舒适与成长,二者不可兼得。

4.

身在纸媒的时候,我并不自知身在舒适区,直到经历出走纸媒,两度重新选择,再度回归媒体之后,我才开始审视自己的成长之路——

努力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团队管理,克服自我恐惧和怀疑,戒除惰性和依赖,并去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作。

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直是在学习区里学习,痛苦的感觉时常来袭。

只不过,人多了一些不慌张,遇到了困难,也不会毫无头绪。

所以,在痛苦中沉沦了半天后,我细细反思,近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将它们一一梳理汇总——我的工作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部门管理,一类是大项目推进,一类是跨部门配合。

我将部门管理方面的问题梳理成条目,问题后面附上个人觉得较为合适的解决办法;大项目推进方面,我将项目进程制成表格,设置期限和每个时间节点要做的工作;跨部门配合则将统筹对接的工作交给部门的同事完成,我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跟进结果即可。

梳理完工作问题,我长长松了一口气,心中的郁结,似乎有所缓解。

这其实只是开始,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执行,推进,完成。这个过程必然还会有辛苦,有周折,也会有失败,痛苦必不可少。

忽然间,想问自己:你是愿意快乐地原地踏步还是在痛苦中踟蹰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愿意快乐地原地踏步还是在痛苦中踟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