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做餐饮吧

很多人都在问,今天还有什么行业能赚到钱?能养家糊口?能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

先看几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朋友甲,创业前一直在公司上班,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年收入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
后来,放弃了工作,于是就自己创业,创业的项目是卤菜。
需要场地,于是先租了加工房,请了几个工人。
然后又租赁了铺面,同样也请了销售人员。
除了这些之外,还把钱投进了新兴的媒体上,大力推广合伙人和加盟店。
经过三年的运作,市场并没有起来,很快钱就花完了。于是只好放弃。
考察整件事情,他的收入来源于上班和合伙人投资,钱的去向是租金、人工、设备和媒体。
再考察其工作,创业之前,他是做农业地产项目开发。创业项目选择的是餐饮行业。

朋友乙,除了一直在做销售之外,还在业余时间炒股。
通过这些赚了一些钱,买了房子,买了车。
后来工作越来越难开展,于是他除了上班,还买了一辆车,跑起了优步,再后来是嘀嘀。
当优步合并入嘀嘀,嘀嘀取消了补贴,跑车的收入锐减,他放弃了跑车。
他继续找工作,终于找了一个公司。
这家公司是从事建筑材料销售的,不久之后,项目开工不足,材料需求锐减,公司经营变得举步维艰,连工资都发不起了,于是他就变成兼职,有一单没一单,生活的压力骤增,他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从去年起,他开始自己学习做冒菜,最近正在寻找铺面。

朋友丙,居住在川北一个小城。
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商贸工作,代理和销售休闲食品,是当地几大商场的供应商。
前不久给我打电话,向我打听成都有哪些好吃的串串,他打算在糖酒会期间来考察一下,然后去北京联合几个亲戚开一家串串店。

继续来说甲。
休整半年之后,甲现在在温江大学城附近重新租赁了一间铺面,铺面租金6万元,转让费10万元。该铺面之前从事的就是餐饮,卖的是重庆小面,离到期还有5个月左右。
原来的店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带了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还很小,尚在吃奶。大的一个差不多三岁多四岁。
他们现在的计划是:女的回家带孩子,男的去新疆跑长途货车。
朋友甲和这对年轻的夫妻达成协议,转让费在合同上只体现为4万元,其余部分私下转到对方。根据当地规矩,房东是要从转让费中抽成的。然后房租每年都要上涨。涨幅在5%左右。
这对年轻的父亲经营时间不长,大概半年多。之所以要急着转让,他说是因为要专门带孩子。
在这个过程之中,这对年轻的夫妻是否赚钱了呢?不得而知。

甲接手之后,简单装修了一下,因为原来就是从事餐饮的,不需要大动干戈。
换了招牌,粉刷了墙壁,添置了两台冰箱,厨房做了隔间,只要等到工人到岗,就准备很快开业了。按照计划,是这个月的十四号,而这一天,同一条街上,有三家店要开业。另外两家都是卖面。
甲去年的生意是亏本的,他哪来钱继续做呢?
很简单,甲把自己位于光华大道上的房子卖了,所得的钱还了欠债,剩于的部分就用来继续投资。
他原来在光华大道上的房子,当年买的时候三千左右,去年一下子涨到一万左右,他就在那个时候出的手。不过,当地的房价现在还在继续上涨。

在这几个案例之中。
甲乙丙都把钱投入到了餐饮行业。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认为,餐饮业可能还有钱赚!
事实上,随着餐饮业的饱和,行业的利润逐渐被摊薄,甚至可能无利可图。
我相信把房子转给甲的这对小夫妻,并不是因为忙不过来,而是看不到赚钱的希望,于是及早收手,寻找其它赚钱渠道。
对于甲来说,对这种状况还是有所认识,所以接手之后,不在装修上进行大投入。
这一带同样是做冒菜的,还有两家。更不说其它小吃,中餐和西餐店,到处都是。
甲的冒菜店,最直接的客户来源是别的冒菜店,少部分是其它中餐店,或者小吃店。他的客户增加了,别人的客户就减少了。
这里的客源主要就是大学城的学生,学生每年的数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没有增量部分。
餐饮业早就进入了零和博弈。

那么钱都叫谁赚了呢?
从甲的开支来看,大部分是转让费,但转让费包括了设备转让费,还有部分预期。
另外的大头就是房租,无论经营状况如何,租金每年都在上涨。而每次,房东都要从转让费中抽成,抽成比例从10—50%不等。
房东赚的钱还不止是租金,2017年温江的房价上涨了几倍,从不到五千,涨到了一万五左右。
真正赚钱的还是房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去做餐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