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备忘录

关于社群经济的思考

昨天读了一篇IMS创始人李檬写的文章,关于现阶段中国消费时代的分析,以及社交消费时代到来后商家应该与用户如何连接的思考。结合刘润老师趋势红利中的社群经济的学习做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与思考。

李檬的文章中开篇提出根据两位女性的着装搭配谈吐来判断所处于的阶层的问题,来引出消费时代不同来带了阶层行为差异。其中对于新时代消费者行为分析与梁宁老师的对于用户思考在很多方面都有切合的地方:

比如过去商家都在服务精英群体和中产群体,因为人们更愿意服务比自己更牛逼的人;

大量的低消用户以及匮乏人群成就了像拼多多这样的企业;

人与人之间存在圈层壁垒,只有打破圈层壁垒你才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不同人群的情绪与实际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们。

中国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几大巨头的资本大战教育了广大的用户的消费习惯。手机大战,移动支付,O2O的千团大战,共享经济的火热让中国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商业模式的试验田,在这期间中国的消费者也因为信息越来越丰富,从过去的追求价廉物美到现在的物美价廉,人们对物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就出现了在同一个时代,有人喊出消费升级,有人喊出消费降级,还有所谓的新零售。其实本质是不同阶层的用户在追求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在享受比过去更高效率的服务。

随着2015年电商红利的消失,基于微信的泛中心化流量得到了释放,从平台电商进入到了独立的社群体。形成了先走用户,通过内容产生互动,经过筛选获得稳定的流量,服务于这部分用户的同时提供一些基于场景下的产品,进而提供更多的产品。

比如某个美食博主,一开始只是为了吸引流量通过烹饪美食,教大家做吃的,同时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获得一定量的粉丝与用户群,然后稍微推荐一下好用的烹饪锅,可能短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大量规模的产品售卖,效果远远大于商家自己的活动促销售卖,核心的区别就是基于场景与信任感的自发性消费。

基于网络社交,可以把越来越多有相同爱好的人群分割成各种各样的小群体,而不同的小群体会产生相同的需求,商家可以通过搜集这些需求,服务确定性的人群从而产生新的价值感红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整套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对用户研究而生成的方法论。

千人千面的精准用户画像管理:通过对于用户信任的建立,互动产生情感,利用数据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产生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标签,然后基于场景进行精准的推荐。常见的像AB测试,用户画像的标签管理等。

不同的社群用户有不同的需求,而将学习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有志阶层,产生了一种隐形的消费,对自己个人成长的学习消费,今天我们称之为知识付费。

越是高阶层的人越重视教育与文化资源的投入,因为知识体系的差异带来的是见识,认知,素养上的综合差距。

得到app能够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佼佼者就是因为它给渴望学习和有志阶层用户带来认知学习,通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多个方面确定性。区别于传统学校的应试教育学习,能够让你对于世界有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社群经济几个更深入的思考:

1、社群一开始成立的出发点是什么,如何搜集竟然的用户,形成具有共同兴趣的社群?

2、社群的长期发展靠健康的社群运营体系,如何有效的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圈层固化的越来越严重,同时因为整合底层认知逻辑的改变,打破圈层壁垒实现圈层的跨越的机会也越来越大。那么究竟是因为上层阶层因为财富优势领先带来的差距越来越大,还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差异带来认知体系的区别,加上上层资源流动与交互形成更大价值,从而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