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或许更重视你的学历,但我却不希望你进去

于那些毕业于普通二本、三本或专科类学校的毕业生,在工厂往往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在社会的找工作洪流中往往会被淹没。年少的心是野的,忘了它也会累。

我就读于一所普通的河南的二本院校,就二本这个名字而言,它曾给我带来过些许的骄傲。悲哀的是后来才发现,出了河南几乎没人听过。

大一大二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跟着同学一起去电子厂打工。里面的老员工开玩笑说以后可以去他们人事部,坐办公室工作轻松,工资待遇好。后来又陆陆续续听说,只要你有一个大学毕业证,去电子厂应聘,待遇都不错。那时候的我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找工作,自然看不上电子厂,我相信很多大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时候都看不上工厂。

今年暑假我开始在陌生的大城市闯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学着大家的样子,在智联,58,赶集,中华英才网上投简历。接到一个面试邀请电话的时候,我的手都是抖的,我承认自己是真怂。后来是接连不断的电话,兴奋、激动占据了我的内心,原来找工作这么容易。

我开始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去面试,每次出门前好好捯饬一番,在脑海里想一遍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比郑重其事。在“烧烤模式”开启的夏天,在走路全靠地图的城市,在兜里的钱一天天减少的日子里,我最初的热情被越来越浓的焦灼取代。

你收到了面试通知,你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真正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可能含糊其辞的问你愿不愿意学习一下某某方面,你抱着一颗勤学苦干的心说愿意,然后你就被分配到了某某部门,但不是你的求职意向;2,你去了一家公司,因为你没有经验,所以让你从基层做起,以后转到你期望的岗位,这种曲线救国也是可以的,但是以后能不能转又是一回事。3,你在电话里问到底薪,提成,福利好像都满足你的要求,到了面试公司可能会多出来一些你不想接受的前提。

当我一次又一次坐上相同的公交,却在不同的站牌下车。走在似曾相识的街道,寻找着下一家看似有希望的公司。我开始想:早知道就去电子厂了,当初为什么要来大城市闯?因为心野,只是忘了它也会累。更心塞的是我想但又不想向朋友倾诉的纠结,人无论开心烦恼都想有个人分担,但是我又怕自己的坏情绪污染了朋友的心情,我能猜到我诉说自己的悲境时,他们会如何安慰我。说与不说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还是会纠结。

加入到社会找工作的大洪流是很心累,但我依然不支持刚毕业的大学生为图一时安稳而进入工厂。

大学毕业了,再也没有宿舍那么便宜的地方可住了,什么水电费啊,修理费啊,房租都不比当年在学校。相比在外租房,电子厂包吃包住,水电费便宜,对于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的大学生来说还是相对安稳的选择。但是人的惰性也是在这种安稳中越来越严重,越懒越懒。

大学毕业生肯定不会在工厂里做计件工资的工作,所以同级工资的差别大多数由于加班时间不同引起;而在公司里这种差别往往是由能力与勤奋决定的。就发现前景来看,职位的差别,在工厂学历与工龄占很大比重;而在公司里,能力占更大的比重。二者相比,不难看出后者往往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与斗志。

在工厂里日常的工作几乎是已经安排好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的是执行力,不知不觉中削弱了人的创造力,当然不排除个别例外。大脑由于长期不思考而开始懒惰,精神的疲惫往往带动身体的疲惫,生活开始变的循环往复,一眼看透几十年。而在竞争较大的公司里,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周围的一切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可能压力大,但是会努力寻求突破,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大。强大,不争气自己曾经孜孜以求的吗?

有人说小时候最喜欢做选择题,长大后最喜欢做填空题。越长大对生活的不易体会越深刻,对于鸡肋类的东西就越难以割舍,但是没有舍就无法去得,所以越来越喜欢填空题。刚出校门,很多人并不知道适合什么,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大学所学的专业。进工厂,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受够了找工作的奔波,心累!进去以后,随着生活的腐蚀,可能就不想出来了,这样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尝试你喜欢的工作,可能这一生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别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我认为进工厂就是选择了安逸。有人可能不同意,说工厂里也很累啊!累,更多的是身体上的累,我们还这么年轻,正是多去尝试的年纪,为什么要从二十几岁就过上老年人的生活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厂或许更重视你的学历,但我却不希望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