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惊喜交织地触摸现实

我出生于1978年,正直改革开放初始,相对于父辈,我显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的成长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无论这个缩影多么小,但是也能够展现我们这一代的特点之一二。

历史之于个人,带着浓浓的温情,但对于历史的客观性必有所弱化。但那又如何,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不过是记录我眼中的过往,顺便素描了时代。


我出生在北方的农村,刚出生不足一个月的时候,那个改变中国所有人命运的会议召开了。作为刚从温饱线上挣扎过来的家庭,第一个孩子的诞生,虽然是女孩,家人的欣喜还是大过了一切。那时候农村已经开始包干到户,但因为之前的穷困太过深厚,每家虽然有食物果腹不至于挨饿,但是也要吃很多粗粮,比如玉米,高粱,土豆,这些典型的北方粮食,还是要穿插于小米、大米和白面之间。

1978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大都出生就是爱之寄托而非家庭负担。我们是担负着爱与责任的一代。

那时候的希望是没有杂质的。自己有土地,虽然生产资料匮乏,但是有的是力气,对未来几乎不存在一丝的胆怯。就是这份勇往无前的勇气和干劲,一家家的日子日渐好起来了。


到了入学年龄,受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村里的孩子虽然也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但是儿童显然已经不再是劳力,我们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义务教育受益者和受保护者。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完全盖过了对过去苦难的记忆。吃公粮,铁饭碗,当大官,是每家教育子女的口头禅。我考大学的时候,大学不包分配了,要端上铁饭碗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但能考上大学依然是村里光耀门楣的事。在人们心里,教育成为一种突破阶层的强有力武器。

21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大学扩招和全国上下对教育功利化的狂热认知,成就了大批的大学生。无论本科还是专科,甚至民办大学,生源都爆满。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扩招,首先给他们带来了崭新的视野,毕竟进城了。就业是几年后的事。毕业分配工作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伴随国民经济的强势崛起,处处是机会,人们见识了知识变现的强力动能。身处潮流之中,又有谁能跳到岸边的高山上俯视奔腾不息的潮流流向何方。


我们这一代,蜕去了计划经济时代教条的头脑,惊颤着触摸日新月异的现实。尤其是互联网在短短二十年间的崛起,不但造就了大批财富,更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这股互联网潮流,冲刷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个人都被挟裹其中。也是这一代人,从最初的试探,到最后的掌控全局,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者和开拓者。

大学时,刚刚有网页版聊天工具,天南海北素未谋面的人在大头的台式机面前,敲着键盘,把那么多话都敲给了陌生人看。网吧是新事物,十块钱包夜,熬通宵用机器聊天,精神在噼啪的键盘声中亢奋。

网聊是互联网打开的第一个魔盒,其他魔盒随即以更快的速度扑面而来,比如社交,购物,支付。这是一个要把一切中间过程都搬到虚拟世界完成的时代,互联网扁平化了世界,世界变成地球村,距离不再是问题,0和1组成的神奇代码重组了人类基因。


世界变化之快,让人迎接不暇。最直观的就是人的变化,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绝不夸张。别说乡下的翠花、狗蛋成了高端写字楼里的Lisa、Linda,就说你曾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几天不见,突然发现他已经拉到风投,美国敲钟。这是一个机会均等的时代,无论是来自田间还是高等学府,只要有才华,有创意,一个点子卖千万美元也不夸张。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书写的是中国人如何站起来的,那这个世纪书写的就是中华文明如何快速扩张的。我们这一代在创造历史,也在享用盛宴。

我们生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成长在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感恩,审慎,创造,与伟大时代共同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这一代:惊喜交织地触摸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