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

点击可看上一篇

1894年,大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完败,日本国内举国欢庆,他们终于战胜了仰慕千年的中华帝国。腐败的大清帝国则是一味妥协,让全权大臣李鸿章奉旨进行和谈,面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提出的苛刻条件,李鸿章据理力争,双方谈判一度僵持不下。但是,此时日本国内主战气焰高涨,甚至声称放弃占领北京是日本的耻辱,绝不能与中国讲和。就在第三天谈判当天,躲藏在人群中的小山六之助掏出了藏在怀中的转轮手枪。

1835年,年仅21岁的美国人—塞缪尔柯尔特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转轮手枪。与传统手枪相比,他将弹仓设计成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设计时每个弹巢依次与枪管吻合,能够连续射击。该枪还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撞锤式枪击击发火帽和线膛枪管等,这在手枪发展史上可谓是一个里程碑。

手枪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中国军队配备的手持火冲,已经具备了手持靠火药击发枪弹等基本要素,而这种火气随着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后,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欧洲早期手枪的发展,都是经历了早期的火绳枪还有到最后的燧发枪,应该说燧发枪使用很方便,它在欧洲整个装备了近两百年,应该说它的出现,对整个手枪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在欧洲,火神枪和燧发枪的出现,也催生了手枪的快速发展。18世纪初,燧发手枪已经在公安部门中服役。欧洲贵族更是将它与手杖,饰物等一起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说发手枪,甚至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欧洲绅士的决斗方式。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燧发枪取代配剑成为决斗的首选武器,决斗者从两只完全一样的枪中任选一只,走出十几米,在转身同时开枪。对决斗者来说,若是哑火或者弹丸偏差过大,结果就是死亡。所以说燧发手枪都是以最高标准制造,还采用加重枪管以保证命中率。但是燧发手枪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可靠性很差,而且装弹复杂,如果像决斗者一样只射击一次倒也无妨,但在战场上,这种近距离使用的一次性武器,它的实用价值并不高。

而此时诞生的柯尔特手枪凭借独特的设计,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其不但尺寸小,重量轻,而且功能完善,在近距离作战时威力巨大,很快便被军方选中。以此为契机,柯尔特成立了自己的武器制造公司,开始大量生产这种转轮手枪。在1851年的英国万国博览会上,最新的海军柯尔特1851转轮手枪出尽了风头,甚至给前来参观的马克思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随后写给友人的信中,马克思感慨到美国的军事工业已经完全超越英国。尽管声名显赫,但柯尔特转轮手枪却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1857年,史密斯韦森公司推出了m1转轮手枪。这种枪首次使用了金属壳定装弹,其最大特点就是通透转轮。传统火帽击发式手枪转轮、枪膛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装发射药及弹丸后部分装火帽。两部分之间通过一个细小的传火孔连通,而通透转轮的枪膛则完全通透,配合新式的定装弹药装弹,简单快捷。这种手枪装填全部7发枪弹的时间,仅够柯尔特手枪装一发枪弹。1855年美国人发明了通透转轮这一专利技术,应该说它的发明使这个定装枪弹从后膛装填成为一种可能。同时,美国史密斯维森公司利用这个专利技术也制造出了第一款后膛装填的转轮手枪。m1手枪的出现让世界为之震惊,以至于很多美国官兵都自费购买这种武器。尽管史密斯韦森公司不断对该枪进行改造,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但依旧很难跟上不断增长的订单。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军方准备换装新式的转轮手枪。史密斯韦森公司趁机推出了m2和m3改进型的转轮手枪,以抢夺军方的订单。而此时,柯尔特也想开发使用定装弹的转轮手枪,但通透转轮的专利,一直被史密斯韦森公司把持,其他公司根本无法生产类似结构的武器。通透转轮就像一把钳子,紧紧地卡住了柯尔特。虽然他又先后推出了几款改进型的手枪,但都没得到军方的认可。就在柯尔特觉得大势已去的时候,通透转轮的专利却因为过期而失效了。兴奋的柯尔特连忙研制出了m1873转轮手枪,该枪采用一体式枪底把,转轮枪膛的密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枪身结构简单,主要由转轮座,手柄以及枪管组成。该枪使用的0.45英寸,即11.43mm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弹威力巨大。柯尔特M1873转轮手枪在当年美国军方的两次实验中过关斩将,被美国陆军批准为军用制式武器。从1873年生产一直到1941年,M1873转轮手枪一共生产了40万只,在美军中服役也超过50年,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转轮手枪。而真正让m1873家喻户晓的,还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英雄警长—怀特厄普(不是黑猫警长)。

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_第1张图片
m1转轮手枪
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_第2张图片
M1873

从1939年至今,好莱坞以怀特厄普为主人公,一共拍摄了25部电影,其中以西部电影大师约翰福特执导的“侠骨柔情”最为著名。全片的高潮就是美国西部历史上著名的OK牧场枪战,手持m1873的怀特警长深入虎穴,凭借着精湛的枪法将匪徒一一击毙。而右手持枪,左手快速拨动击锤射击方式,堪称西部片中的经典动作。在戈壁荒沙中驰骋,头戴毡帽,脚蹬马靴,手中挥舞着柯尔特手枪成为拓荒时代牛仔的标准符号,也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M1873更是被冠以一个响亮的绰号,和平缔造者。转轮手枪代表着现代手枪的开端,在近距离无需贴身搏杀的技巧,即使是未经训练的平民也可以用它来击倒凶悍的敌人。由转轮手枪中射出的弹药,像是一种警告—我就是力量,改变命运的力量。而小山六之助射向李鸿章的枪弹确实改变了命运,这次刺杀事件让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各国政府纷纷谴责日本,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日本被迫宣布停战,而战争赔款要求也从原来的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这颗价值1亿两白银的枪弹,也要算世界上最贵的一发枪弹了。

数以亿计的战争赔款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巨大的利益让伊藤博文惊喜不已,但他没有想到十几年后改变命运的枪弹,同样被射进了自己的身体里,只不过这次的武器是威力巨大的勃朗宁手枪。

19世纪末,金属壳定装弹药的发明催生了枪械武器的变革。随着马克沁重机枪的研制成功,采用短后坐力原理枪弹自动填充的技术很快便被应用到了手枪上面。1900年,美国著名枪械大师约翰勃朗宁发明了套筒上膛系统的半自动手枪。这种手枪由枪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解决了早期半自动手枪因上膛不便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动力,采用自由枪机结构的半自动手枪。勃朗宁立刻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西方社会真的非常重视专利的保护啊)。但是,尽管这种枪设计新颖,性能也很优秀,但却没有人愿意投资生产。此时,欧洲比利时的FN公司(就是上一篇那个第一个制造大菠萝的公司)向勃朗宁伸出了橄榄枝,买断了其在欧洲的生产权,并命名为勃朗宁m1900。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加上前卫的外形,勃朗宁m1900投产没多久很快就变成了畅销产品,风靡整个欧洲。而回头来看,使用m1900最多的国家却是中国。

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_第3张图片
勃朗宁m1900

当时的中国由于常年内战,社会治安混乱,不少体面人都有购买防身武器的需求,中国一下子成了欧美武器生产商的产品倾销地。勃朗宁m1900手枪,因为性能优异、安全可靠、外形短小精悍,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这种枪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厚度薄,可以服帖的藏在大衣口袋内不易被发现。

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东北哈尔滨火车站,正当意气风发的伊藤博文检阅俄国仪仗队时,在人群中藏匿已久的朝鲜抗日志士安重根掏出勃朗宁m1900朝伊藤博文连开三枪。虽然随行的医生全力抢救,可终因内脏出血太多,一小时后伊藤博文不治身亡。这场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让很多人认识到半自动手枪携行方便,供弹快速,杀伤力强的实用价值。当民间市场疯狂追捧勃朗宁m1900时,美国军方却始终对它不感兴趣。精致小巧的半自动武器在喜欢简单的美军眼里过于复杂,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牛仔气质十足的柯尔特M1873转轮手枪。但美军很快便因他们的牛仔气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与菲律宾土著交战时,美军使用的柯尔特转轮手枪由于射速低,装弹慢,在突发的遭遇战中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柯尔特9mm子弹在射入人体时,弹丸的停止作用不够大,有的菲律宾土箸士兵被击中两三枪仍能战斗。所谓停止作用,简单来讲,就是要一枪放倒,就是在短时间内使敌人能够快速失去反抗的能力。鉴于这次作战的失败,美国军方开始招标研制新一代的军用制式手枪,并要求将停止作用更高的柯尔特11.43mm枪弹作为首选弹药。这是一种又大又重的枪,枪口初速只有每秒246米,但却拥有着极高的停止作用。这种枪并不追求贯穿力和远射能力,它是为近距离射杀突击而来的敌人设计的。虽然军方的这次招标让众多军火公司趋之若鹜,但勃朗宁却没有直接参加竞标。因为它知道柯尔特公司具备多年与美国军方合作的经验,其资源和人脉关系绝非一般公司能够比拟,另外对半自动武器并不熟悉的柯尔特公司也希望能有其他公司的专家加入,以增加竞争力。于是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开始联合招标,很快由勃朗宁亲自抄刀设计,柯尔特生产制造的样枪出来了。1911年3月,一场由美国军方组织的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手枪性能测试开始了。按照试验要求,每把枪都要射击6000发枪弹,而且还要把枪浸泡在酸性液体和泥沙中,模拟各种恶劣环境,最终勃朗宁自动手枪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成为美军的制式装备,并命名为m1911。

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_第4张图片
使命召唤的传奇m1911

该枪采用短后坐工作原理,发射11.43mm口径枪弹,使用七发弹匣供弹。全枪结构简单,零件数少,拆卸非常方便,且机构动作可靠,故障率低。高装弹量和快装弹夹,很快成为现代手枪的设计标准,勃朗宁迅速成为枪械设计领域里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虽然手枪作为辅助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极为有限,但崭露头角的m1911手枪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1918年美国士兵约克在一次巡逻中遭到德军伏击,他马上用步枪还击,打死了几名机枪手。其他德军士兵算准他的步枪打完弹药便立刻发起冲锋,但没想到约克随身还携带了一支勃朗宁m1911,他用这支手枪从最后一个人打起,由远至近,最后被打死的德国兵离约克只有一步之遥,约克凭借英勇的表现被授予荣誉勋章。随着这个传奇故事在军中广泛流传,m1911手枪立刻得到士兵们的喜爱。但在实战过程中,由于枪弹体积硕大,导致载弹量少的缺陷成为士兵们诟病的重点。此时在欧洲的乔治鲁格与德国轻武器委员会合作,推出了一款全新的9mm枪弹,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具有强大的威力和停止作用,但体积和重量都要远小于柯尔特手枪弹,这对于手枪来说就意味着更多的载弹量。帕拉贝鲁姆手枪弹问世之后,其影响力超乎寻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大多数手枪都采用了这种枪弹,勃朗宁也对m1911进行改造,推出了使用这种枪弹的版本,勃朗宁m1935手枪。在欧洲m1935被冠以“Giant Power”,即大威力的头衔,所以也被叫做GP35。GP35的弹匣容量达到了13发,这使得该枪拥有了空前的单兵火力,对近距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该枪枪身完全由刚件制成,坚实耐用,线条简练,充分体现了大威力的风格。

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_第5张图片
勃朗宁m1935(GP35)

GP35是勃朗宁去世之前设计的最后一支武器,它凝聚了勃朗宁先生毕生从事枪械设计的智慧和心血,成为勃朗宁系列手枪的巅峰之作。勃朗宁手枪自问世以来,历经70余年经久不衰,至今已生产了上百万支了,一战后几乎参加了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如果说柯尔特手枪改变的是命运,那么勃朗宁手枪改变了就是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枪械大百科:手枪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