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证

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证_第1张图片

刚刚被一条热搜的标题吸引:这类证,大学生千万别考!后悔都来不及!

讲的是浙江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王某,本没有报考建造师的资格,却在却在一家中介公司的“帮助”下,通过挂靠的形式顺利的考下了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执业资格证。

毕业后,却因挂靠企业不同意王某转出社保,导致即将入职新公司的王某无法办理社保账户而被辞退。

虽然文章标题很吸引眼球,却是彻头彻底的标题党。更多的是在讲述大学生因经受不住金钱诱惑而自食恶果的故事。

却掀起了一股考证的浪潮。

“这些重要的考试别错过”,“除了四六级,还有那些值得考的英语证书”,“2018年考证时间出炉,这3个证含金量高,挣钱也多”……

更有考证狂人,四年狂砍几十个证书。而自己只能望洋兴叹。

“考证,这辈子都考不出个证来! ”

但仔细想想,上大学就是为了考证?那些所谓的证书真有那么重要?

大学期间,身边的同学都忙着考证,什么普通话,计算机,四六级,雅思托福等等,应有尽有。

记得班主任动员学生考四六级时所说的话。

“四六级看似不重要,但它就是块敲门砖,很多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注明。”

“四级与六级的差距在哪里,很大程度体现在工资上,往往相差400到600块。”

一向对考证没什么兴趣的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却也只拿了个英语四级便对考证彻底的失去了兴趣。

报考之前,多数同学都抱着跟自己一样的心态。

“这会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却更像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直到考前,才拿出买了半年之久四级词汇,甚至连这种抱佛脚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直接裸考,或是放弃。

那么多人在考证,但考证的意义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只是看着别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去考。”

“大家都说很重要,考出来肯定没错。”

“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或许以后能派上用场了呢?”

……

大多数人不明白考证的意义在哪里。潜意思觉得将来可能会派上什么用场,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具有针对性。到头来那么多证却一个也用不上。

记得踏进校园的那天,校门口拉了张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时不以为然,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才开始思考“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假使一开始便能将这个问题想清楚,自然也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只有在你思考清楚“要到哪里去”,才不会盲目的加入考证的大潮。

前些天,看到某某大学升一本,某某大学的某专业升一本。

记得念书那会,学校要升一本的消息被传的沸沸扬扬,大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却被告知没通过,又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垂头丧气。

升一本,成重点,整个社会都被名利所累。

有些学生因自己进入了一所不入流的大学而自卑。但考证是国家统一标准下的考试,所以能希望借此机会证明自己并不比名校的学生差。

浙大上任校长杨卫曾说: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育。

按照这样的标准,清华北大也沦为三流学校。

当今的大学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加工车间,机械化的培养被管理的人才,而并非培养管理人才。

这也是大国国情所致,创造性思维只能在顶尖学府才会被广泛传播,而更多的大学只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员工,而非成为企业需要的领导。这便足以扼杀你所有的想象力。

你跟顶尖大学学子的差距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跟某个证书,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

最近有个学弟一直在忙着考各种证。

我告诉他并不是所有的证都能派得上用场。

他说自己的隐形学分不够,需要几个证书来凑,否则很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书。

大学里获得隐形学分的方式有很多,以考证来获取的也不在少数。但这无疑是个自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毕竟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隐形学分要容易的多。

只是没了那几个证,连自己都会怀疑是否上了个假大学。

大学里能系统的学到各种专业知识,也有很多考证的机会。但以获得证书为目的的考试却并不具备太大意义,甚至只是在浪费时间。

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考了多少个证,而是跳出思维的怪圈,否则很可能一辈子都在这个圈子里打转。

思考,反复思考,看书,不断看书。从而明白“要到哪里去”,却比多考几个证重要的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