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草台唱不已

“暮色里,旧歌戏,乡间草台唱不已……”每次听安九的《社戏》,句句歌词都会将我的思绪带回童年,带回那座古戏台前。


   村里有一座大夫庙,也不知供奉着哪路神灵,我只知道每年一到大夫庙“老爷”寿日,村里便会请戏班子来演出几天,如今想来,大概也就类似于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吧。那时候,农村里的老人孩童没有太多娱乐活动,这社戏恰恰满足了大家伙在文化生活上的需要,于是也就十分受欢迎,记忆里,戏台下总是黑压压地坐满了无数人。

   不论是哪个戏班子来演出,第一晚的加演总是《天官庆寿》,这是这几日演出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小孩子最欢喜的时候。在戏台的左前方会架起香案,放着许多干果甜糖供奉“老爷”,在庆寿之后,几位老人会将那些干果甜糖向台下抛撒,这时,台下总是你推我挤,争着抢那些吃食,因为听老一辈人说,那些东西吃了可以保平安、得好运。我倒不太喜欢去凑热闹,但看着那画面总是欢乐,这是人人都有幸福生活才会有的景象啊!最精彩的莫过于东方小仙的戏。东方小仙会带着一树“蟠桃”上台,在向观众分发“蟠桃”之前,会有一段赞词,所谓“有桃必有赞”。这赞词也是相当有趣,“蟠桃本是仙家宝。阿公阿婆吃蟠桃,保佑侬,四世同堂福气好;农民伯伯吃蟠桃,一年个四季收成好;做生意人吃蟠桃,钞票赚起比山高……”词句简单易懂,有民间气息,但却不俗,反而韵味十足,念起来朗朗上口。

     庆寿之后,偶尔会再加演清唱、舞蹈,有时会直接开始演出正本——这也是我最为期待的。

     年幼时并看不懂戏文,只是长辈们要求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坐着看戏,我也就乖乖坐着。周围的观众看笑了,我便也笑起来;周围的观众看哭了,我也会跟着大哭。幼稚如我。稍长大些,也渐渐地能看懂剧情了。我知道《五女拜寿》中有善良孝顺的干女儿,也有不认双亲的亲生女儿;我知道《珍珠塔》里有年少有志、贫贱不屈的小方卿;我知道《天道正义》里有寻夫受尽磨难的秦香莲、贪慕荣华富贵而妻儿不认的陈世美以及舍身取义的韩琪……再大些的我,知道了台上演出的剧种叫越剧,也痴迷于它婉转的腔调、优美的唱词、淡雅的妆容、华丽而不失秀气的戏服和精彩的剧情,我爱上了它里里外外无处不在的美。

   小时候,只要是不读书,我便会早早地吃好饭去戏台下等候开场,几乎是一场不落。周围的小伙伴们也总是和我相约看戏,我们常常在家里带了些零食藏在衣兜里,然后六七个人一起就霸占了一条长凳,看着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我们跟着演员哭,跟着演员笑,偶尔坐得乏了,就从衣兜里抓一点零食吃一下,抹抹嘴又继续看戏。那无忧无虑的看戏的日子,好不快活!最为遗憾的是,最后一晚必定会演的送客戏我是没看过的。因为家中的长辈信奉鬼神之说,他们说,最后一晚的戏是不能去看的。


    我认定那座古戏台是我童年的伙伴之一,这些看戏的故事是我童年里最温馨美好的一段记忆。可随着年龄增长,学业越来越繁重,我几乎没有时间去那座戏台下再看会儿演出。即便是去了,台下看戏的人也是越来越老,越来越少,再难见小孩子的身影,就算是有,也是扎堆围拢在小吃摊前——这样的气氛倒是有点破坏我看戏的心情,虽然不曾影响我对越剧的热爱,反而使我更爱越剧,更爱那座古戏台。

年年难唱年年唱。我不知那座古戏台上的戏究竟已经演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还会演多少年,但我希望那戏台上的戏可以年年岁岁不间断地演下去!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村民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可这社戏演出毕竟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是乡间生活的一段镜头。人当然不能生活在过去,要活在当下,展望未来,但在物欲横流、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去那戏台下再看会儿戏,享受经岁月冲刷而留下的文化遗产,体验最初的乡间生活,感受淳朴的民间气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间草台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