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创业课】第五课:商业策略和垄断理论

【YC创业课】第五课:商业策略和垄断理论

本节课轮到最近热门书作者Peter Thiel讲课,内容基本上是他的书的内容。

《从0到1》这本书已占据京东图书排行榜第一,得到国内众多互联网大佬的推荐。

Peter的观点就是“失败者才谈竞争,胜者只求垄断”,这个句式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哈哈。

开头对比了美国航空公司和Google,他想说明的就是营收和利润没有必然联系,一个营收规模中等的公司,如果利润高,一样可以成为大公司。

世界上只有两种公司:

1. 处于完全竞争中的公司 2. 垄断公司

垄断公司常常伪装自己多不容易,有多人少跟他竞争;而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总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小的范围,看起来很独家垄断。

如何缔造一个垄断公司?

1. 不要想一步登天,初期切入的市场一定要小。

2. 站稳垄断细分市场后再考虑扩张。

这个例子国内外很多,比如京东原来只卖3C产品,然后逐步扩张到全品类,现在还做起了金融和众筹。Facebook开始只对哈佛1万学生开放,然后占领全球社交。

如何成为下一个垄断性公司?

1. 要探索前人没有做过的全新领域。

2. 有成为垄断企业的潜力的公司一般能引发连锁反应,但你首先要迈出第一步。

3. 即使项目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低,也有可能成长为垄断企业。

4. 要产生品牌效应。

为什么目前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容易成长为垄断企业,原因就是这类企业边际成本是0。

Peter说如果一个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上行得通,那它往往比现有的解决方案要高效。

这个例子在中国就是嘀嘀打车。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O2O服务在爆炸式发展,都在似乎在验证Peter说的这个原则。

总结:垄断公司一般符合以下四个特质:

1. 全新领域

2. 连锁反应

3. 低边际成本

4. 品牌效应

但很重要一点就是这些都需要加上一个时间维度,没有人能保持长期的垄断地位,尤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一个产品创造的价值和创造人能从中获得的回报是完全不相关的事。

Peter认为创造新事物并获得财务回报有两件事值得做:

1. 垂直领域整合。(把产业的各个环节协调组合在一起)

2. 做现在的科技企业。 (边际成本低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并且接受度高)

后来问答环节,Peter表达了不少观点,有趣的如下:

1. 他认为精益创业太依赖于迭代和用户反馈,缺少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不看好这种方式。

2. 成为最后一家公司的前提条件是比竞争对手高出一个数量级。

3. 从职业发展来讲,竞争越激烈的地方,越有意义、越有价值。

可能是我没听懂还是他自己逻辑有问题:Peter一边他说要从小的细分领域做起,避免竞争,然后成为垄断企业。 一边又鼓励大家去竞争激励的地方,因为有意义、有价值。。。

矛盾否?

你可能感兴趣的:(【YC创业课】第五课:商业策略和垄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