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

1

託马六 唵以 及夫 尤唵五史为

“託马六 唵以 及夫 尤唵五史为”

这真不是乱码,更不是密码。

我给你翻译一下你就知道了:

託马六  唵以 及夫 尤 唵五史为

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这就是清朝人学英语的方式,只是人家是用繁体字来标的发音。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1张图片

2

清朝的英语课本

可是,当年学英语,谁没用过汉语注音呢?

这是咸丰十年,国际商务英语教材: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2张图片

内容是这样的: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3张图片

“託马六 唵以 及夫 尤唵五史为”就是这本书的例句

类似的标注还有:

spring:司不林

next year:纳克斯,爷

May:美

January:佔牛爱立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4张图片

书都这样了,笔记肯定也必须顺势而为,据说这是林则徐的英语笔记(C老师心好塞)—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5张图片

3

永远无法让人学好的教材

这书叫《英话注解》,是清朝跟英国通商之后,为了跟外国商贩做买卖而开发的系列教材之一。

属于30天速成读物。只求张口,不问来由,不管对错。

话说当年清朝开放通商口岸之后,东南沿海的英语一下子热了起来。

几位上海、宁波的商业人士,痛感国内国际贸易中英语人才的缺乏,齐心协力编纂了这部教材。

没有音标,更不要提拼读或语法。总之就是没有任何来由的单词和句子。

更任性的是,由于当时编撰者都是宁波人,所以书中的单词、例句,都是用宁波腔汉字注音,所以编者说了:

学者自揣摩之……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6张图片

清朝小编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听众的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清朝的买办到最后只能说一口笑话百出的洋泾浜英语——“Long time no see, my goods very very good!”

想到这种荒腔走板学习方式一直用了数百年。直到现在还有人沿用这种神奇学习方法

比如这个,据说是G20期间英语速成材料: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7张图片

一想到G20上充斥着这样的标注发音.....来呀,快把C老师赶紧送进“浩是批透”。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8张图片

4

正确的学习方式

这句话C老师已经讲了八百遍,现在再来八百零一遍。

汉语跟英语是两种语言啊啊啊啊啊啊啊!

有据可考的甲骨文到现在3200年,如果算上开口的时间大约就是上下五千年的五千年

英文到现在怎么加怎么算也就一千多年

汉语怎么可能对应英语呢?难道你指望两种语言的老祖宗从坟墓中爬出来相会?

用汉语来学英语的方式绝不可取,表面上看起来走了捷径,事实上不标准的发音和中式思维只会后患无穷。

幸好清朝当时有很多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才有了一个机构叫做“京师同文馆”。

专业的老师教授正确的发音方式,语法和语言逻辑,毕业的时候跟外国人全方位地道沟通毫无压力。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9张图片

举个例子:

比如非常忙的皇帝溥仪……

正确学习英语的打开方式一定是专业的老师,溥仪一口标准的牛津腔来自于牛津毕业的瑞金纳爵士(Sir Reginald Johnston)。

口音正确只是其一,皇帝的英文版书法也是棒棒的

溥仪手抄的英译本《孟子》。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10张图片

下图是前清逊帝溥仪在东京审判厅上作证的样子。

同声传译的耳机放在前面,逊帝溥仪不需要那玩意儿。

用英语跟法官沟通毫无压力。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11张图片

5

现代人的学习

我们现在有音标,有拼读,有语法,有无数的视频音频可供正确的模仿,学习。甚至还有无限方便的查单词APP哪里不会点哪里。

然而C老师经常在检查学生的笔记的时候,看到一堆汉语的标注—对,就是那么任性,拼音或汉字….

亲爱滴你们这是闹哪样啊?是穿越回清朝去通商的节奏吗?

算了,还是直接说重点吧:“来呀,给我拖出去斩了!!”

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_第12张图片

原创声明:本文由知晓社原创,版权归知晓社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知晓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清朝人这么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