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

“海宁三把刀”起源于清咸丰元年(1851),由盐官“周顺兴铁店”创立。因其产品质量优异,闻名遐迩。远赴朝鲜、越南、新加坡、西德等国外展销,博得殊荣。以药刀、糕刀、片刀驰名的“海宁三把刀”,尤以药刀最具特色,该刀刚柔兼备,锋利无比。用以切药,片薄如轻纱,透明照人;杭州胡庆余堂、北京同仁堂等著名药店,都把它指定为专用产品。旧时很多人来海宁盐官看潮同时都会带上一把海宁刀。周顺兴铁匠铺100多年来几代匠人的千锤百炼,铸就了一个响当当的招牌。因此“看潮不忘买刀”,几乎成为观潮内容的一部分。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1张图片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2张图片

有人曾经说过:“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把刀。”这么多年,也收藏了几把刀,有大有小,记录的都是属于男人的情怀。而今天终于有机会一探古法锻刀技艺,还真是有一点小激动。在海宁盐官景区边上一处陈旧的民房中,我们走进了“海宁三把刀”的制作工坊。说实话,心里有一些失望。这实在不是想象中名刀工坊的样子,没有一座巨大的窑炉烈火熊熊,没有一位身材健硕的匠人手舞铁锤将一块红铁层层锻打,没有很多雪亮的刀挂在墙上闪着冷光。有的只是一个破落狭小的铺子,让人简直无法下脚。一个其貌不扬的瘦削老人,在一座小窑炉前匆匆的兀自忙碌,他就是海宁三把刀的第五代传人,周祺僧。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3张图片

老人的名字给人一种像是古代侠客的感觉,性格也是极其豪放,谈笑时声若洪钟。或许每一个锻刀匠人,都有着如火一般的性格。随着采访的深入,老人不断的带给我许多的震撼,彻底颠覆了之前我对他的观感。你实在无法相信,刚看过他挥舞着铁锤,身手矫健的身影,转头却告诉你他已经70岁了。看过很多70来岁的老人,能够利索的坐卧起居已经很好了。而周祺僧却在这个年纪,担负着许多年轻人都无法承受的重体力劳作。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海宁三把刀”的第五代传人,是在56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制刀手艺,在此之前,连榔头都没有碰过一下。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4张图片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5张图片

我采访过很多老手艺人,基本上都是少年时期就开始学艺,经过多少年的摔打,才能出师自立门户。就算有半路出家的,也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绝少见到象周祺僧老人这般,在56岁的年纪,才捡起榔头,开始学做铁匠。毕竟我们都知道,铁匠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极其耗费体力的技术活,而周祺僧却不假思索的走上了这条路。对于他的选择,年迈的老父亲也是满心欢喜的全力支持,并且充满干劲,想着家传手艺终于后继有人了,虽然这个传人年纪大了些。就这样,一个76岁的老铁匠,带着一个56岁的新学徒,开始延续“海宁三把刀”中断了数十年之久的传承。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6张图片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7张图片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8张图片

一把刀的产生,需要经过开料、加温、锻打、淬火、切割、打磨等一系列流程,每一道工序除了艰辛的体力付出,还有就是无数次重复操作中产生的一份心领神会,我们称之为经验。这一过程,有的人需要三年,有的人需要五年,而有的人早选择了放弃。而在56岁的周祺僧这里,他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了“海宁三把刀”中工艺最复杂的一把刀---药刀。除了泥瓦工、钳工、电工等职业生涯所培养的动手能力,周祺僧更多的是归功于自己的悟性,“我就是一个天生的打铁匠”,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脸的理所应当。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9张图片
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_第10张图片

说完他随手捡起一把菜刀晃了晃,“我不吹牛的,这把刀,包你用20年。”他说得斩钉截铁。然而手艺的精良与否毕竟不能靠自吹自擂,一切还是要看产品使用者的口碑。事实证明,这位老铁匠没有吹牛,目前他打造的手工刀已是一刀难求,预定的客户已经排到了几个月开外。能得到市场的追捧,老人觉得很是自豪。而有市无货,也是他甜蜜的烦恼。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雨| 这个锻刀狂人,对“双立人”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