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个人理解)

模式

概念:对现实世界的抽样,是对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反映了数据的结果和联系。

由来: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ANSI)的数据库管理学系统研究小组于1978年提出了标准化的建议,将数据库结果分为三级:面向用户或程序员的用户级、面向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人员的概念级和面向系统程序员的物理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

       模式(概念级):概括出一个数据库所需的所有数据,并抽像出这些数据间的逻辑结构和各个数据的特征,依此才能开始建立数据库。

      外模式(用户级):用户能看到的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这些表中包含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表的逻辑结构)是跟某个应用或用户具体的需求相关的。

      内模式(物理级):其实就是描述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在物理介质上的存储形式。

映像

概念:为了实现3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提出了二级映像。

外模式/模式  定义了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例如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增加新的关系、改变关系的属性数据类型等,则只需更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射关系以保证面向用户的外模式不变,同时,应用程序是依据外模式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不用修改,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 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形式与物理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存储方式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改这个模式/内模式映像就可以保持模式不变,从而使外模式无需发生改变,应用程序也无需发生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