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即深柜?

从认知不协调(Cognitive Dissonance)理论的角度看,恐同即深柜这句话可能是正确的。人类有这样的倾向减少或避免心理上的不一致,以免崩溃成深井冰。

有诸多实验曾验证并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不协调现象,比如Knox, R. E., & Inkster, J. A.于1968年进行的针对赌马的实验:相比尚未下注的人,已下注的人对所挑选马匹获胜概率的预测更高。对投票前后选民对所选候选人的获胜概率的实验结果也是类似情况。

深柜型恐同就像赌马实验一样,即是一种由已做出选择引起的为了避免不协调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而产生的决策后不协调(Post-decision Dissonance),因为选择已定无法挽回,那么只能向现实低头,调整认知和行动以尽可能最小化内心深处的后悔。当人们为一件事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而且越有压力为这件事继续付出。

所以,判断深柜型恐同主要看个人现有两性状态,是否已经或即将对外界宣布并确立自己的性向及婚姻关系。

Leon Festinger认为,出现认知不协调的人会采取以下四种行为:

1、改变行为或认知;
2、通过改变矛盾的认知来为现有行为或认知辩护;
3、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为现有行为或认知辩护;
4、无视或否认与现有认知矛盾的新增信息;

深柜型恐同无疑就是用了第四种,否认与现有行为不一致的认知:「同性恋是罪恶的、错误的、etc」。

人们往往认为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对态度/行为矛盾研究显示,抽象态度与具体行为只有非常微弱的相关性,甚至有时连因果性也正好相反:并不是由于态度的改变造成行为的改变,而是行为的变化引起了态度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恐同即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