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什么不读第四声?(周末花絮1)

以前觉得《论语》是很高大上的,毕竟是古人的经典鸡汤,但作为文言文来说又浅显易懂。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有人问他“以德报怨”对不对,他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还有他的交友观:“无友不如己者。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不是因为这个周末花絮的回顾,说实话很多内容也忘了,真要反复咀嚼一下。

当然还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些名句,就不赘述了。很多人“只谈《论语》至三公”,靠着论语里的知识精华成为名将名相者不在少数,比如北宋名将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让这部经典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高度实用性。

其实《论语》在汉朝那会是属于小孩子的入门读物,而统治管理阶层的读物主要是同为四书之一的《大学》,也就是大人之学。不过从汉唐开始,《论语》地位就一路飙涨,朱熹编订四书之后,其官方读物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了。

论语为什么不读第四声,论证的轮呢?主要是论是一个通假字,通的是伦理道德的“伦”,整理的意思,就是把孔子的话整理出来。所以呢,整本论语就没什么系统性,此前看熊逸老师的说法是“孔子和学生们讲学问、发牢骚、闹矛盾、聊吃穿、碰钉子,还在背后说别人小话。”都被记录了下来,所以虽然杂乱,却很有趣、生动。所以不是《左传》那种新华体,就是现代人读也觉得很浅显。

孔子因为本身比较博学,但是学得东西可能又太宽泛吧,反正就是被嘲笑了不够精通了。所以他就有点傲娇,在《论语》中表示,“君子不器”,也就是君子天然就不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学业应当是六艺“射、御、礼、乐、书、数。”有点我们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为什么不读第四声?(周末花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