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的技术原理

WAF =>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可以用来屏蔽常见的网站漏洞攻击,如SQL注入,XML注入、XSS等。一般针对的是应用层而非网络层的入侵,从技术角度应该称之为Web IPS。其防护重点是SQL注入。

Web防火墙产品部署在Web服务器的前面,串行接入,不仅在硬件性能上要求高,而且不能影响Web服务,所以HA功能、Bypass功能都是必须的,而且还要与负载均衡Web CacheWeb服务器前的常见的产品协调部署。

Web应用防火墙的主要技术的对入侵的检测能力,尤其是对Web服务入侵的检测,Web防火墙最大的挑战是识别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测量的指标,因为漏网进去的入侵者,并非都大肆张扬,比如给网页挂马,你很难察觉进来的是那一个,不知道当然也无法统计。对于已知的攻击方式,可以谈识别率;对未知的攻击方式,你也只好等他自己“跳”出来才知道。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产品是基于规则的WAF。其原理是每一个会话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每一项测试都由一个过多个检测规则组成,如果测试没通过,请求就会被认为非法并拒绝。

基于规则的WAFs很容易构建并且能有效的防范已知安全问题。当我们要制定自定义防御策略时使用它会更加便捷。但是因为它们必须要首先确认每一个威胁的特点,所以要由一个强大的规则数据库支持。WAF生产商维护这个数据库,并且他们要提供自动更新的工具。

这个方法不能有效保护自己开发的WEB应用或者零日漏洞(攻击者使用的没有公开的漏洞),这些威胁使用基于异常的WAF更加有效。

异常保护的基本观念是建立一个保护层,这个保护层能够根据检测合法应用数据建立统计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判别实际通信数据是否是攻击。理论上,一但构建成功,这个基于异常的系统应该能够探测出任何的异常情况。拥有了它,我们不再需要规则数据库而且零日攻击也不再成问题了。但基于异常保护的系统很难构建,所以并不常见。因为用户不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也不相信它,所以它也就不如基于规则的WAF应用广范。

Imperva公司的WAF产品在提供入侵防护的同时,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安全防护技术,就是对Web应用网页的自动学习功能,由于不同的网站不可能一样,所以网站自身页面的特性没有办法提前定义,所以imperva采用设备自动预学习方式,从而总结出本网站的页面的特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用户访问,WAF记录了常用网页的访问模式,如一个网页中有几个输入点,输入的是什么类型的内容,通常情况的长度是多少…学习完毕后,定义出一个网页的正常使用模式,当今后有用户突破了这个模式,如一般的帐号输入不应该有特殊字符,而XML注入时需要有“<”之类的语言标记,WAF就会根据你预先定义的方式预警或阻断;再如密码长度一般不超过20位,在SQL注入时加入代码会很长,同样突破了网页访问的模式。

网页自学习技术,从Web服务自身的业务特定角度入手,不符合我的常规就是异常的,也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一种,比起单纯的Web应用防火墙来,不仅给入侵者“下通缉令”,而且建立进入自家的内部“规矩”,这一种双向的控制,显然比单向的要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WAF的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