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lf-Driven Child笔记)第十章 锻炼大脑和身体

第十章 锻炼大脑和身体

我们经常会感到孩子想事情做事情不对路,但除了说教还真没有教孩子“对路”的方法,一顿说教之后,自己都嫌自己烦。这章的六个训练就是告诉家长该怎么教孩子学会思考技巧(thinking skillfully),并且应付来自生活的打击。这些技巧包括事前计划、将目标可视化、应付消极思维、在事情不如预期时如何去做等等。训练内容不仅针对孩子,对大人也很有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训练手段虽然很棒,但收效不会太快,一些思维习惯对应大脑特定的结构,并不那么好改。

这章的“现在就做”很有启发性。教给孩子的思考技巧只用语言描述的话,会显得抽象,作者让家长先照着书上的指导做一遍,让孩子评论,然后再让孩子做,就容易多了。这么有办法的作者,让人很信任。

七-九章的“现在就做”嫌长没有翻译,上周补上了第八章,这周会把第七章补上。

主要内容(以下六点都是教你如何带着孩子练习)

  1. 设立清楚的目标
  2. 理解自己大脑的运行方式,注意大脑要告诉自己的信息
  3. 练习“B计划”的思考方式
  4. 充满同情地跟自己对话
  5. 重新组织问题
  6. 锻炼身体对大脑的积极作用

细节

练习一、设立清楚的目标

  • 从小训练就应该训练孩子设立目标,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带着目标做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目标一定要具体而清楚。“现在就做”部分会讲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
  • 目标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使用视觉。
    • 孩子可以画出来,也可以使用照片,比如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可以拍一张干净的房间照片,下回按照片来清理。
    • 使用图画的一个好处是,把图画跟目标联系起来动用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更少。
    • 另一个好处是,人脑处理视觉跟处理实际发生的事情没什么两样,靠想象大脑也能获得发展。比如看恐怖电影会害怕,即使早就知道是假的;再比如,一个实验发现,让一组人在头脑中想象弹一首曲子时的手指运动,跟另一组在钢琴上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两组人大脑呈现出同样的发展和生长。
  • 当孩子大一点,就可以引入“头脑对比(mental contrast)”的方式设立目标。“头脑对比”分为三个步骤:
    • 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不能受大人影响,也不能是某个团体的目标。目标不要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把目标写下来。
    • 让孩子列出想要达到的效果(hoped-for outcome,HFO)。
    • 让孩子列出实现这个目标的内在阻力(自身的问题),注意不是外在的障碍,也要写到纸上。让孩子想像这些阻力会如何影响他/她,他们打算如何应对。
    • 例子:第一步,作者会让学生列出中考或者高考的想要取得的分数;第二步,学生通常会写下“冷静”、“自信”、“专心”(不同目标会有不同的HFO);第三步,学生通常会写下“着急”、“紧张”、“犯糊涂”。
    • 第一步、第二步相对第三步,就是所谓的“对比”。
    • 这种方法让孩子提前想象可能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以后他们解决起来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跟达里奥的五步计划原则有点像)。
  • 注意,目标应该是“我的最好”,绝不能用别人的标准,因为这会给你更多的掌控感,一旦目标完成,收获感也会非常强。无论年龄,你在制定目标时都应该是做“我的最好”
    • 可以回忆一下第五章,“我的最好”能提供内在动力。
    • 考试严重破坏了“我的最好”原则。

练习二、理解自己大脑的运行方式,注意大脑要告诉自己的信息

  • 根据作者的经验,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他会对自己有更多控制,更容易有好的表现。
  • 幼儿心理学家已经发现,经过适当的训练,幼儿园的孩子就能初步理解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
  • 书里讲了作者处理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看任何事情都很负面的孩子,最常说的话包括“我不行”、“我做什么都慢”、“你肯定会给我一个很低的分数”。书里记录了作者和孩子的对话,先是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听自己说话,然后描述孩子的情况询问孩子是否认同,然后给孩子解释他的海马体过于活跃等知识。具体不记了,反正展示了什么叫尊重和引导,很受启发。

练习三、操练“B计划”的思考方式

  • “B计划”思维是指自己的目标落空以后的后备目标(名词很简单,但对孩子学会思维技巧很重要是不是?
    • 对孩子来说压力最大的事情就是“我必须这么做,但我干不成”。
  • “B计划”思维会让你和孩子更有洞察力,原因如下
    • 会让你和孩子想象另外一种情况,并认识到A计划不是世界全部;
    • 一旦考虑不同计划,脑前额皮质层开始活跃,能更容易控制情绪;
    • 让你更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 让孩子多听一些选择其他道路也获取成功的故事会很有帮助,第14章会回到这个问题。

练习四、充满同情地跟自己对话

  • 有时候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责备自己,自我贬低,比如说“我真笨”。家长这种时候不要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 告诉孩子“这是你的想法,但我并不这么看,如果你愿意听,我会告诉你我怎么看”
    • 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想听,先把问题晾一晾,找更好的时机再谈
    • 跟孩子说你自己也遇到过相同的情况
    • 立刻纠正孩子是向已经很沮丧的孩子展示他们不需要的智慧(unwanted wisdom),反倒会引起孩子的抵抗
  • 等时机出现,跟孩子这么说:如果你的朋友犯了跟你一样的错误,你会怎么说他?孩子多半会说,这没关系,下次加油。这时候你就可以借机告诉孩子,不妨像鼓励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样鼓励自己。
  • 可以让孩子用第三人称或名字称呼自己,比如“干得好,小赵”,拉开自己与自己的距离,产生同情。
  • 让孩子学会弄明白什么是运气造成的失误。

练习五、重构问题

  • 重构问题的意思是,当遇到了问题时,换个(积极或中性的)说法来描述问题。同样的问题,换个评价方式,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
  • 心理学家发现,职业音乐家或运动员上场前,会积极看待心理压力,认为适度压力会让自己表现更好,能促成自己达到忘我状态(flow)。同样的压力,业余选手则会看作会破坏自己的表现,是个威胁。
  • 是否能够产生做事的动力、或者是否能够控制焦虑,取决于是否拥有控制感(主观上),而不是实际上你是否能够做到这件事(客观上)。
  • 重构问题的要点是选择语言,比如“我想做”比“我只能做”要好,“我选择做”比“我必须做”要好。
  • 这一点对成年人来说也是有用的,现实生活中对某件事感到焦虑的时候,就可以练习重构问题,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说法来面对。
  • 跟“B计划”思维一样,重构问题也会让你更有洞察力,更自觉。
  • 还可以让孩子多注意自己的情绪如何跟动作相联系,比如紧张的时候他会有什么肢体语言。
  • 孩子常见的问题是放大事情的严重性(catastrophizing)。家长要带领孩子区分什么是灾难,什么只不过会带来诅丧或者尴尬。一旦发现某件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可以给自己找个“冷静角”或者使用“B计划”思维,让自己平静下来。

练习六、身体锻炼

  • 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紧挨着控制思维的区域,二者有重合的部分。

    插一句:能猜到了,锻炼一个区域,会使另一个机能也获益。结论是否能反过来:多思考能提高运动能力?

  • 运动时能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让人稳定、专心、有意识地警觉、和平静的物质,也能产生BDNT蛋白,这是一种大脑“肥料”,能够促进大脑成长,脑细胞之间建立连接。

  • 基于学生的实验证实了上述理论。想象一下跳舞,运动的时候大脑一直在运行,而且人们会很专注,类似的运动包括瑜伽、功夫、骑马、击剑、打鼓和攀岩。

  • 有氧运动效果更好,运动强度的标准是,运动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就算到量了。

  • 但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运动,强迫产生紧张。

  • 最近脑科学的发展发现,小脑活动也会影响思考,小脑受损的人无法做计划、表达上无法选择词汇、不能判断物体形状、画投影图。当然了,锻炼会强化小脑机能。

“现在就做”

  • 再看一遍这六个练习,跟孩子谈,让他挑出来能够帮助到他自己、你、和全家的那个练习。

    接下来不是只练孩子挑出那一项——每一项都该练,让孩子挑应该是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 开个家庭会议,把你写好的目标给家里人展示,让孩子说对你的目标有什么意见,然后肯定孩子的建议。

    大人先做个样子,孩子在旁边看,就学会了。

  • 鼓励孩子给自己设立目标,并鼓励他们可视化目标(照片或画出来),问他们,“你们下周/下个月/下个学期/暑假结束前想达到什么目标”。制定目标时要让他们遵循SMART原则(Specific - 具体,Measurable - 可测,Attainable - 可行,Realistic - 现实,Time-Bound - 有时间限制,美国的学校已经开始教学生这么做了)。当你把目标分解成可行的步骤时,孩子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

    Realistic(现实)的意思,我猜是孩子会制定一些想象的目标——孩子么,比如想飞。这跟attainable还是有点区别,但也可能是为了凑SMART加进来的。

  • 把SMART目标跟“头脑对比”联合起来,让他们去找自己的内在阻碍,问他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感受,打算怎么解决。

  • 把B计划思维变成全家人的练习,问问孩子是否愿意听你的A计划和B计划。如果孩子不想听,别强迫。(否则增加紧张)。

  • 向孩子展示你怎么充满同情或者正能量地跟自己谈话,你可以说“昨天晚上工作不顺利时,我对自己太苛刻了,我对别人可不会这么严。每个人都会掉链子,贬低自己并不能让自己不犯错。”

  • 把锻炼变成全家的追求。告诉他们运动对我们有多重要,应该成为家庭的一部分,帮他们选择进行何种运动,但不要替他们选,也不要强迫。

启发和感受

我想重新长大一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Self-Driven Child笔记)第十章 锻炼大脑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