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战争

四年前,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有人说,该打一仗了。前几天,中菲岛争“仲裁”,又有人说,打呀,还不打!我不曾熟读历史,亦未紧跟时事,对相关国家的作战实力也没有研究,所以,我绝无资格评论战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仅作为一个感性的妻子与母亲,说句心底话: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战争。

我国最早的国防条例《司马法》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此天下不安之时,战争则该耳提面命了。但,永远别忘了,战争离不开兵源。兵源是什么?是儿子、是兄弟、是丈夫、是父亲。


在电影《燃情岁月》里,男主角的弟弟山姆执意要参加一战,战争令他兴奋,他以为他必定成为英雄。在法国丛林中,正当山姆搞丢眼镜、身陷铁栅栏中无法抽身时,敌军发现并枪杀了他。这是一段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的镜头,满怀斗志的美好青年,还没来得及摆一个漂亮的决战姿势,便在两眼一片模糊、内心无限恐惧中失去了生命。

这的确只是一部电影。但是,随手找一部战争纪录片,看看真实的画面,听听幸存者的亲述,你就会知道:电影,它不过是以极具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再现需要引起人类深思的真实事件。战争,充斥着无数不堪入目的细节,它轻易吞没卷入其中的生命,连骨头都不吐。阵亡者们若有魂灵,其不甘与戾气,足以令整个宇宙毛骨悚然。


试想,如果你的家园毗邻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如果你的亲人正在服兵役,可能被召去前线,从人之常情来说,你主战的概率会非常小。不排除有那样的人,当真可以割舍生命财产去当英雄。然而,更不能忽视的是,大部分主战者都是具有暂时“安全感”的人,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都远离“是非之地”,战与不战,在他们那里很灵活,他们觉得,即便开战,短时间内也威胁不到自己。

但是,你以为战争就像远方燃放的一场烟花吗?通过电视看几天卫星直播,然后就结束了,一切生活还可以照旧?不是的,战争一旦打响,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会有多少生命财产牵涉其中,它的魔爪什么时候伸向你的切身利益,这一切,都难以预测。退无可退时,财产倒在其次,但生命诚可贵,一旦失去就无法重头,害怕战争夺去自己和亲人的生命,这是正当的本能反应,并不可耻。


假设有一百个人阵亡,事实上,这是“有人承受死亡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件事发生一百次,是一百个家庭、几百上千人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更何况,一场战争掳走的生命岂止百数。即使是一场取得伟大胜利的正义战,即使战后有更多家庭更多人受益,即使发放了丰厚的抚恤金,都无法唤醒逝去的生命,也无法抹平这些生命的逝去给他们的家庭造成的伤害。为人当有最起码的慈悲,当有对生命的普遍珍视,无论战火会否烧到自己,莫忘战,更莫轻言战。别拿主义作茧,束缚别人,也束缚了自己

从国家层面来讲,则要有更坚定的仁爱之心。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这个国家,走出战争硝烟尚不足百年,无论是民众自身的生命财产,还是由民众之手建立起来的国家文明,都不能轻易作为战场博弈的赌注。不过,作为一个国家,除了仁爱,还要有实力、智慧和手腕,否则仁爱也将沦为空谈。


春秋名将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历来被中外兵家奉为圭臬;然而,它立意高远、总揽家国全局,已远远超出一部兵书的范畴。它通篇讲述如何克敌制胜,却又通篇强调绝不要轻易开战。尽管它是冷兵器时代君王视角的产物,其对战争本质的清醒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是通透得令人敬仰——

首先,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和平就无从谈起,对于在国际社会十分惹人惦记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守则不足”,实力不够、没有决胜把握时,守住稳定的大环境、积蓄力量,是更明智的选择。管它胜券几何,先打起来再说,那是要吃败仗的节奏,所谓“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等待敌人出现失误,“不失敌之败”,才是真正的“善战者”。

其次,就算经济和国防足够强大,也要慎战,因为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十分可怕。战争需要巨额的钱粮武器作为支撑,“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一不小心转为持久战,必危及经济、士气和民心,故而“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人员的牺牲更是必然,却未必有意义,“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逞一时之快,愤而出手,然后呢?本是为利而来,下了大“本钱”,却不见得赢利而归,甚至得不偿失。所以,“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再者,国家之间产生争端,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在所有解决问题的手段中,战争并非首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凡能通过战场外的谋略和外交化解矛盾、维护利益的,绝不选择战争。两国交兵,不可控因素太多,一旦分寸拿捏失当,不但解决不了旧问题,还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所以,战争是在所有其他手段都无法奏效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所谓“非危不战”。


作为以上观点的延伸与拔高,《孙子兵法》最经典、也是被后世引用得最多的,是“全”胜于“破”的思想。“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取得胜利的同时,若能保全敌方作战单位,是比摧毁敌方作战单位更有价值的事情;若能不战而化解危机,则是比取得胜利还要有价值的事情——这多少带有避免重复建设的意思,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对同类生命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如果说家国之爱仍带有狭隘的区域意识,那么对人类生命与文明之爱,则要广博得多。这很难,古今中外,只有少数真正伟大的人,他们的心胸才容纳得下如此厚重的爱。虽然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但我自问也无法拥有那样的胸怀。可我相信,那才是正义与正确的方向,不管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那都是比任何利益都要贵重的品德。

我们常说,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可能我有点儿天真,因为我仍然坚定的认为,要在国际波云诡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除了实力,真诚与善意必不可少。一个国家越是强盛,越要懂得自我约束,越要懂得尊重他国。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只有当事国有权协商;反过来,不管将来我国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也不认为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介入别国内政与纠纷。在某种程度上,治国与做人同理,广播善念,少留怨尤,方得长久。


最后,我想引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对“郑和下西洋”的几段评价作为结尾——

郑和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品和援助品,他的船队从未主动攻击过,即使是自卫也很有分寸,从不仗势欺人(虽然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本)……无论人种,无论贫富,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
以德服人,这绝对不是一句笑话,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风,却也是麻烦不断,反抗四起。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后盾,但绝对不能解决问题。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国家……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战争_第1张图片
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