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笔记 cyrus

一、整体管理
1.项目启动
1)制定项目章程  
输入:合同  工作说明书(SOW)  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项目章程
2)选择项目经理
2.制定初步范围说明书   输出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3.项目计划管理
1)项目计划制定  输出:项目管理计划
2)项目计划执行
3)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4.整体变更控制
5.项目收尾
    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合同收尾就是按照合同约定,项目组和业主一项项的合规,检查是否完成了合同所有的要求,是否可以把项目结束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项目验收;管理收尾是对于内部来说的,把做好的项目文档等归档,对外宣称项目已结束,转入维护期,把相关的产品说明书转到维护组,同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

二、范围管理  规划 定义 工作分解结构 确认 控制
1.范围规划
      输入:项目章程 范围说明书(初步) 项目管理计划 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范围管理计划

2.范围定义      
     输入: 项目章程  初步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输出: 详细的范围说明书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工具:专家判断 样板 表格和标准
 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物以及产生这些交付物所必须做的项目工作。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
1)    项目目标和项目范围质保
2)    项目产品范围说明书
3)    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规定
4)    项目条件和项目假设条件
5)    项目配置关系及其管理要求
6)    项目批准的规定

3.工作分解结构
   以可交付成果为分解对象,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
   
   输入: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管理计划
   输出: WBS和WBS词典
   工具: 使用指导方针    类比法   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工作分解结构的目的和用途:
   1)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使得项目成员能清楚的理解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2)工作分解结构清晰的定义了项目的边界,它提供了所有项目干系人一致认可的项目需要做的工作和不需要做的工作;
   3)确定所需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明确人员职责
   4)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
   5)估计项目整体和全过程费用
   6)工作分解结构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
  
  
4.项目范围确认
  输入: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可交付物(已经完全或部分完成的项目)  项目范围说明书 WBS和WBS词典
输出: 确认后的范围   WBS和WBS词典(更新)
  
5.项目范围控制
   工具: 偏差分析 重新制定计划 变更控制和变更控制委员会   变更管理系统
   输出: 变更请求  建议的纠正措施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三、进度管理
1.活动定义:为得到工作分解结构中最底层的交付物执行的一系列活动,对这些活动的识别以及归档的过程叫做活动定义。
    工具:分解 模板  流动式规划 专家判断 规划组成部分
输入: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范围说明书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管理计划
输出:项目活动清单是项目活动的主要输出,它列出了一个项目所需开展和完成的全部项目活动。项目活动清单是根据WBS通过进一步细化得到。

2.活动排序:确定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形成文档
工具:
PDM(前导图,单代号网络图)  

ADM(箭线图,双代号网络图)
  .网络图中每一事件必须唯一
  .节点顺序沿箭头方向增大
  .流入(流出)同一节点均有后继活动,虚活动不消耗时间,用虚箭头表示,目的是鉴别,作用是更好的识别活动。
输入:项目活动清单  活动属性 项目范围说明书 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项目网络图  更新的活动清单 更新的活动属性 
3.活动资源估算  
工具:专家判断 自上而下的估算估算软件
输入:组织过程资产 活动清单 资源可用性
输出:活动资源需求  活动清单(更新)
4.活动历时估算
工具:
专家判断 
类比估算:以过去类似项目活动的实际时间为基础,通过类比来推测估算当前项目所需的时间 
参数估算 
三点估算: (乐观+4个正常+悲观) ÷6

5.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要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才能最后完成,项目进度计划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
     工具:
1)CPM(关键路线法)
关键路径是能够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网络图中最长路径,具有最少的浮动时间或时间差.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早完成时间EF
最迟开始时间LS                    最迟完成时间LF


活动历时


活动总时差: 活动最迟开始时间LS — 活动最早开始时间ES
活动自由时差 : min{紧后活动的ES} — 最早完成时间EF
2)PERT(计划评审技术)
   活动时间期望值   = (乐观+4个正常+悲观) ÷6
   活动时间的标准差 = (悲观-乐观)÷6
3)持续时间的压缩 
   技术:缩短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历时
   方法:
      赶工(费用交换),快速跟进(并行处理)

6.项目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项目进度是否发生变化,找出发生变化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偏差
2)    对影响项目进度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确保这些变化朝着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四、成本管理
1.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步骤:
    1)识别并分析项目成本的构成科目;
        2)根据已识别项目成本科目,估算每一成本科目的成本大小;
        3)分析成本估算结果,找出各种相互替代的成本,协调各成本科目之间的关系
工具:
类比估算法(专家判断)
自上而下估算法  优点:简单易行,花费小  缺点:准确性差
自下而上估算法  有点:准确性高   缺点:耗时,成本高
参数模型估算法     
输入: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管理章程  WBS和WBS词典  风险事件
输出: 成本估算结果  成本估算支持细节  更新的成本管理计划


2.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的作用:
1)按计划分配项目资源,保证各项工作得获得需的各种资源;
2)一种控制机制,对项目各项工作的成本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为项目提供一把标尺,可以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度情况
输入:项目范围说明书  工作分解结构 WBS词典  活动成本估算  成本管理计划
输出: 成本基准 项目资金需求 请求的变更 更新的成本管理计划

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造成实际成本与成本基准计划发生偏差的因素并采取纠正,确保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成本控制的内容:
1)    监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
2)    确认费用偏差都被记录
3)    避免不正确不合适或者无效的费用变更发生
4)    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实施管理,有针对性采取纠正措施
5)    防止因成本控制引起的项目范围、进度和质量方面的问题
输入:成本基准 绩效报告  变更请求和成本管理计划
输出:修正的成本估算 预算更新 纠正措施  变更需求 经验教训

工具:
1)    成本变更控制系统(申请成本变更,批准成本变更,变更成本预算)
2)    绩效预测
四个关键值
PV(计划值):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
AC(实际成本):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
EV(挣值):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
ETC(剩余工作的成本估算):= 总的PV - 已完成的EV


最常用的尺度:
  CV(成本偏差):CV=EV-AC   CV>0成本节约  CV<0成本节约
 SV(进度偏差):SV=EV-PV    SV>0超过进度  SV<0落后进度
 
  CPI(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CPI>1 成本结余  CPI<1成本超支  
 SPI(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SPI>!进度超前  SPI<1成本滞后

注:以上各项都是拿EV和其他项在比,EV是关键,EV—挣值,已完成工作的预算,各项值大的方向是有利于项目进展的方向

3)    项目绩效评估 偏差分析,趋势分析,挣值分析
4)    计算机辅助

输出:
1)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2)    建议的纠正措施
3)    完工估算(EAC)
公式1:EAC=AC+ETC(实际支出+剩余工作的新估算)
适用情况:*过去的实施情况表明原来所作的估算彻底过时
*条件变化,原来的估算不合适
公式2:EAC=AC+BAC-EV(实际支出+预计完成项目的总成本-已完工作的预算)
适用情况:未来的实施不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4)    变更请求 
5)    组织过程资产

动态投资回收期:
(累计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值)
投资收益率 = 1/动态回收期×100%

成本失控的原因:
1)    成本估算工作和成本预算工作不够准确细致;
2)    许多项目在进行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及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行;
3)    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项目具有创新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变化太大,实际成本超支在所难免。

五、质量管理
1.质量计划编制
  工具:成本绩效分析法 
质量基准分析 
流程图法(因果分析图)  
实验设计法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缺陷成本

 输入:项目章程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范围说明书 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测试指标 质量核对表
  
2.执行质量保证
   
3.执行质量控制
   工具: 测试 检查  控制图  因果图(石川图) 帕累托图(排列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   统计抽样 流程图 趋势分析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区别:质量保证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手段,质量控制是针对项目产品的技术手段

软件质量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性能  2.可靠性(包括容错性和健壮性)  3.可用性 4.安全性  5.可修改性(包括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结构重组,可以执行) 6.功能性

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五大方面: 人、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

 


六、人力资源管理
1.编制项目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是决定项目的角色,职责以及报告关系的过程。项目的角色有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队。他们要么属于组织内部,要么属于组织外部,或是两者的结合。人力资源计划编制也会创建一个项目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工具:
1)    组织结构图
2)    OBS(组织结构分解)
3)    RAM(责任分配矩阵)
4)    人力资源模板
5)    非正式的人际网络
输入:活动资源估计 环境和组织因素  项目管理计划
输出:角色和职责  项目的组织结构图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2.组建项目团队
3.建设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建设的两个目标
1)    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以提高他们完成项目活动的能力。
2)    提高项目团队之间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以更好的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团队的四个阶段:形成→震荡→正规→表现

团队建设的关键:激励理论 影响和能力 提高有效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1,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的和尚未得到的;2,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信息系统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1)对团队成员要有耐心、友好及信心;2)解决问题而不责备人;3)经常召开会议,注重项目的实现以及长期有效的结果;4)把项目团队建设计划放到项目计划中去,让项目干系人有更多的了解;5)教育培养团队成员,提供培训机会,使团队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6)认可个人和团队的成绩;7)尽早的进行团队建设,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进行项目团队建设。

4.管理项目团队
工具和技术:1)观察和谈话;2)项目绩效评估;3)冲突管理 4)问题日志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管理方法:
1)    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2)    忠诚度低,流动性强;
3)    工作过程难以监控;
4)    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
5)    个性突出
管理方法:沟通,重视,信任,承诺,支持,创新,学习和合作
1)    管人要想管事转变,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价值,侧重监管工作进度,质量和结果;
2)    激活个体的主管能动性,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内部竞争环境;
3)    要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满足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个人需求,激发知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4)    在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营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


七、沟通管理
1.沟通计划编制
   沟通计划包括决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求:谁?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怎么获得?沟通计划编制常常与组织计划编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项目的组织结构树对项目沟通需求有重大影响。
输入: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章程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范围说明书
工具和技术: 
1)项目干系人分析 
 项目干系人分析的目的:确定项目干系人的需求 帮组项目干系人制定沟通策略
2)沟通需求分析  
 沟通渠道的数目 :n(n-1)/2
3)沟通技术


2.信息分发
项目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发布,包括:项目会议 电子方式沟通 信息发布系统

3.绩效报告
绩效报告是一个收集并发布项目绩效信息的动态过程,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报告和项目预测。
工具和技术:
信息演示工具 
绩效信息收集和汇总 
状态审查会议
工时汇报系统
费用汇报系统

4.项目干系管理
   就是对项目沟通进行管理,以满足信息需要者的需求,解决项目干系人之间的问题。

 

八、文档配置管理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首先要制定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它是整个项目研发工作的基础。总体研发计划完成之后,配置管理的活动就可以展开了,如果不在项目开发之初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那么配置管理的许多关键活动就无法及时有序地进行,而它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项目开发状况的混乱,并注定使配置管理活动成为一种救火的行为。。由此可见,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配置管理计划由CMO制定,主要内容是制定配置管理策略,制定变更控制策略,编写配置管理计划,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2.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
3.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4.版本管理
5.配置状态报告
6.配置审核
 


九、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的工作程序依次为: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决策→变更实施→变更验证→沟通存档

CCB:配置控制委员会,负责裁决接受哪些变更。

在项目变更中一般存在着需求变更、进度变更和成本变更等3中主要变更,其中最需要重视和谨慎对待的是需求变更,因为需求是龙头,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导致后面的进度和费用以及质量3个要素发生变化。

 

十、风险管理
  风险的特性:客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相对性,可变性,阶段性
1.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工具:风险核对表 风险管理表格 风险数据库模式
输入:企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管理计划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风险;(风险识别的第一目标)
2.    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风险识别的第二目标)
3.    识别项目风险可能的后果。(风险识别的第三目标,采用定性分析)
工具和方法:
1)文件审查
2)信息收集技术:
德尔菲法(有助于减少数据方面的偏见) 
头脑风暴法(也叫集思广益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风险识别的正确性和效率)
访谈法
    3)检查表:检查表的一个有点是它使风险识别工作快而简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不可能编制一个详尽的风险检查表,检查表的使用者可能会被表中的条目局限。
    4)假设分析
    5)图解技术
        因果图:也叫石川图或鱼刺图,用于识别风险的成因。
        系统或过程流程图:反映某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并反映发生的联系机制
输出:风险记录
●已识别的风险列表 
●风险的征兆或警告信息 
●潜在风险应对方法列表 
●风险根本原因 
●更新的风险分类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3.定性风险分析
风险定性分析包括对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风险定性分析是建立风险响应计划优先级的快速有效的方法,为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
1)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2)概率和影响矩阵
3)风险数据质量评估
4)风险分类
5)风险紧迫性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是指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项目需求存在的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就风险分配一个数值。定量风险分析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一种量化方法,该过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以及决策树分析等技术。

5.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输入: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记录
工具和技术:
1.负面风险(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 1)规避 2)转移  3)减轻 
2 .正面风险(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 1)开拓 2)分享 3)提高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的目标:
1)识别和度量项目的风险。
2)努力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
3)积极消除项目风险事件的消极后果。
4)充分吸取项目风险管理经验与教训。
 

十一、项目采购管理
1)    编制采购计划
    对采购作出计划,以确定哪些项目需求可以通过采购产品、服务或成果。编制采购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需要采购、如何采购、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以及何时采购。
用于采购计划编制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自制、外购决策分析,以及专家咨询

工作说明书与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区别:
    工作说明书(SOW)是项目对所要提供的产品、成果或服务的描述。SOW与范围说明书的区别在于:工作说明书是对项目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叙述性的描述,项目范围说明书则通过明确项目应完成的工作而确定了项目的范围。
   工作说明书应相当详细地规定采购项目,以便潜在的卖方确定他们是否有能力提供这些项目。项目范围说明书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物和产生这些可交付物所必须进行的项目工作,项目范围说明书在所有项目干系人之间建立了一个对项目范围的共识,描述了项目的主要目标。

2)    编制询价计划
3)    询价
    询价就是从潜在的供应商处获得项目建议书(项目方案)或标书。
4)    招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可以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签订合同等过程,招标又可以分为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在指定的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吸引众多的企业单位参加投标竞争,招标人从中优先选择中标单位的招标方式。邀请招标,也称选择性招标,由招标人根据潜在供应商的资信和业绩,选择一定数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少于3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
开标:应该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该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评标:应由业主组织的评标委员会在开标后独立进行。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决标:即最后决定中标人。通常由招标机构和业主共同商讨决定中标人。
授标: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几个法律规定的日期:
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招标人可以以书面形式对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
招标人有权也应当对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拒收。
依法必须进行的招标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5)    合同及合同收尾

 

十二、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

2.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监理单位资质由高到低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沟通协调。

    《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获证单位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备案;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对获证单位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每4年进行一次换证检查和必要的非例行监督检查。检查结论分为‘通过’,‘降级’和‘取消’3种。
    每两年对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进行一次年审,年审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和‘不在岗’3种。一次年审‘不合格’或‘不在岗’者,降低其资质等级一级,连续两次年审结论为‘不合格’者,取消其资质。连续两次年审结论为‘不在岗’者,需重新申请资质。逾期不参加年审者,视为自动放弃资质。被降低资质等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一年以后才能重新申请原资质等级,被取消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两年以后才能重新申请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届满4年更换新证。甲级、乙级资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年检;丙级由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年检。

    信息系统工程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合同赋予监理单位的权限。

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下: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IT项目审计是指对IT项目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

    信息系统安全的特性: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抗抵赖性、可控性(其中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为基本安全特性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