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远,没忘记为何出发

西站漫记

——记从西站候车室到军事博物馆地铁站那段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篇旧文

这是一段我真的不愿意多提及的路程,说长也不长,二十分钟的脚程。但是每次走在这条路的时候都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自暑假以来,已经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轧了好几次了,有时自己走、自己回,也有送人走、接人来。也许是走得多的缘故吧,对这条路比较熟悉了,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唠叨唠叨,但是却每每提笔要写时又觉得还不是时候,那种冲动还未达到一种极限。终于,今天不知是什么东西触动了心里的那根情弦,准备动笔写下这段路。

站在西站的月台上,看着人山人海,相互挤着拥着,拖着大包小包要进入火车车厢,很容易想像到每一个人的心情。挥手告别之后,转身离开,又看到了一堆人围着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买站台票,下意识地去阅读他们脸上的表情,之前的着急,之后的喜悦,你不得不有所触动。当你联想到自己在火车站或者代售点,拥挤在人群中买票时就会理解他们的心情。

走在北2出站口的路上,此刻人不是很多,但是当你看到“北2出站口”这几个字时就会想象到自己到达北京西站,走出站口时看看与自己一样又要走进北京这座城市的人,以及那些举着各种牌子或者呼喊着名字的接人者,嘈杂中你会惊讶于人们的这种情感和表达方式。也许是受前几天地铁事故的影响,由出站口到达天桥的电梯停运了,站在导视图前犹豫了一下,究竟是直接从那里上去坐公交还是从这里上去走一段路到军博坐地铁。此时往远处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发现了蜷缩在柱子旁围着大包小包正在打盹的旅客,决定还是走一段吧,因为冥冥中感觉到可能有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我……

一步一步地向天桥爬去,看到了拖着一堆东西的人着急走进站内以及那些走出火车站的人,突然间发现一个老太太拖着一个很大的麻袋,在追着一个行人。于嘈杂声中听到“把瓶子给我吧!”一种央求的声音,也许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淹没在车站的喧闹声中。行人点头允许了,并把瓶子给了老太太。我回头定了一会儿,看到老太太破旧不堪的衣服和被太阳晒黑地脸庞,心酸了……我怕影响到她的“工作”,就回身上了楼梯,走在连廊里,观察着每一个过往的人,有的满脸汗水地拖着各种包,有的疲惫地挪着步,走过小小的一段连廊竟然发现了各种表情的脸,疲惫、喜悦、痛苦、低沉……想到了刚才去时看见的一幕:一个母亲高兴地指着前方,一个孩子拖着包跑向母亲,两个人的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后的温暖和喜悦!

顺着人群下了楼梯,刚一转弯又止步了,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人,身高却大概只有1米2。正在和人商量着事,举着个写着“回收公交卡,每个10元”的牌子。倒不是可怜他,而是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工作?

往前走经过吉野家,一个穿着很时尚、身材又很高的20岁左右的男子,拦住了一个过路的女子,说道:“小姐,我们是……”女子赶紧推脱掉。我倒是注意了一下,这个男子旁边还有好几位年龄相仿的男子在寻找着目标,而他们每一个人的打扮都不像是做这个的。

刚要转弯又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妈妈,我们回家吧!”循着声音去找才发现那是一个妇女抱着的孩子在哭泣。而这位妈妈却在一群妇女中边打着孩子便喊着“发票、发票,开发票……”我才明白这又是一些带着孩子出来做些“小生意”的“妈妈”,让我想起了在学校周围或者地铁口见到的那些“办证”的“妈妈”。对于她们,我是又同情又有点批判。同情是因为她们也不容易,这么热的天带着孩子在这叫喊着,赚些家用;有点小批判是因为她们这样做好像不太对……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去,一路上你都会发现做各种买卖的人。卖表的、卖佛珠的、卖小马扎、卖扇子、卖水果的……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也是最美好的是一个舅舅和他的外甥。舅舅在摆地摊卖小马扎。当我看见他时,他真用双手做出开枪的姿势,满脸微笑地用“枪口”指向迎面跑来的5、6岁的外甥。小朋友也是笑眯眯地跑着,嘴里喊着“舅舅、舅舅……”不知道如果当时坐了很久的火车深感疲惫的路人看到这个场景会怎么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尽管舅舅这一天没有卖出去几个小马扎,但是听到那一声声甜美的“舅舅”心里也会舒服多了……

卖口香糖的摊子上挂着的喇叭一直响着,“香港益达木糖醇口香糖……”充斥着路人的耳朵;办理“发票”的“妈妈”也在喊着,路旁卖凉皮的阿姨、卖哈密瓜的叔叔等等都在竭力呼唤着来来往往的人买他们的东西。

直到我发现了他,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靠在电话亭下面,光着脚丫,在打盹,迷糊中照看着他的摊子。显然他没有在吆喝,可能是太累了吧,也许是觉得这么多天了,也没卖出去多少东西,有些失望,但是迫于生计又不得不出来摆摊。这是真的,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卖出去的东西少之又少。走到前面,那个卖者口中宣称有“魔法”的玩具兔子也不再跳着翻滚了,而他的主人也无精打采地看着路人。不过还好,那只在一个固定商店门口摆着的玩具驴还摇晃着脑袋。我好几次路过都发现了它。

快到路的尽头了,看了看两边的水果摊。几位摊主正在用自制的瓶子向桃子和哈密瓜上面洒着水。大概是桃子好久都没有卖出去了,而削好的哈密瓜也开始要干了。路过的几个摊子都是这样,摊主满脸无奈地洒着水。而只有在路尽头的那位叔叔有些不同。我看着他洒完水,脸上露出了很美的笑容,尽管经过风吹日晒他的脸有些黑,但是他笑的那一刻真的很美。在这一段心酸的路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我却看到了一种唯美的笑容,心里真的很舒服。站在路的尽头往北望去,就是中华世纪坛。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中华世纪坛前面的喷泉也有水了,那里还有鲜红的“1921—2011”的字样妆点着,很是鲜艳。

一端繁华、一端凄凉……看到路的这一端的场景我又和路的那一端以及两端之间所见的一切,不由得感慨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一段20分钟左右就可以轻松走完的路让我足足走了四十多分钟……

转过弯后,又走了一段,我就一头扎进了地铁里,找了这列地铁最尾端的那节车厢的一个旮旯里坐下,低着头思考着这一切,没说任何话,看了看微博,在飞信上写了一句“这真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的飞语。这一路闷着头默默不语,思考了很多,好像这篇文章在这一路的地下黑暗中早已想好怎么写了。地铁将带我走向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地方,她处在另一个世界,有中关村的繁华,有耸立的高楼,有路灯霓虹闪烁……总之不是那种场景……

可是当我刚走出地铁口,就发现了在外面跪着的一个老人,乞求着路人的给予,这……

这究竟是谁的首都,谁的城?

抒了一大堆的情,也许会让人觉得很假,而我以前也告诉过自己,想问题或者说做事不要太感性化,但是这闸一旦拉开还是控制不住。不过我倒是越来越觉得感性也许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不对,反而是容易感性的人,往往会去观察熟悉的和陌生的一些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往伟大了说,可能更能体验到他人疾苦和幸福。而建立在这种观察可能会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当然要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很不容易,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

拖着疲惫的身子,有力无力地迈着步子,同样是一句话都没说,回到了宿舍,终于提笔将积压了好久的东西写了出来,就这样几乎是没有停,写了这将近三千多字的感受,说了一大堆的多余的话(但是真正的感情只有自己能体会到,在我的印象中,这也许是我目前为止感情流露最为真挚的一篇文章)。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有多么的感性,有多么的“悲天悯人”,有多么的会“煽情”和滥用感情,因为我觉得当每个人都真正的带着一种情感仔细地去观察过这些人或者其他人,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写出更好的文章;也不是想当一个抱怨者,因为我清楚一个建设者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一个抱怨者。而且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没想去批判或者说影射什么,更不敢奢望能真正落到实处,能改变什么。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描述出来,把自己感受的说出来。再说这些完全属于个人的情感,本来也不想放到网上,但是最终还是选择放上来是因为我想让自己更加长久地记住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诫自己也提醒我们所有的人自己是否走得太快,是否忽略了什么,是否在自己之外关注过别人,是否有些棱角已经被社会磨平,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未来……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哎……别废话了,别哗众取宠了!停笔去跑步吧!回来洗个澡,上会网再看会儿书就爬上去睡觉吧!身体还是很重要的!有些东西还是要坚持下去的!有些事情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和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心里得清楚这一点!把自己身体等各个方面搞好了,才有资本或者说有能力去改变你想改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走了很远,没忘记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