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轮廓检测与画轨迹条

int createTrackbar(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int* value, int count, TrackbarCallback onChange=0,void* userdata=0);

函数解释:

  • 第一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trackbarname,表示轨迹条的名字,用来代表我们创建的轨迹条。
  • 第二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winname,填窗口的名字,表示这个轨迹条会依附到哪个窗口上,即对应namedWindow()创建窗口时填的某一个窗口名。
  • 第三个参数,int* 类型的value,一个指向整型的指针,表示滑块的位置。并且在创建时,滑块的初始位置就是该变量当前的值。
  • 第四个参数,int类型的count,表示滑块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的值。PS:滑块最小的位置的值始终为0。
  • 第五个参数,TrackbarCallback类型的onChange,首先注意他有默认值0。这是一个指向回调函数的指针,每次滑块位置改变时,这个函数都会进行回调。并且这个函数的原型必须为void XXXX(int,voi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的位置,第二个参数是用户数据(看下面的第六个参数)。如果回调是NULL指针,表示没有回调函数的调用,仅第三个参数value有变化。
  • 第六个参数,void*类型的userdata,他也有默认值0。这个参数是用户传给回调函数的数据,用来处理轨迹条事件。如果使用的第三个参数value实参是全局变量的话,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个userdata参数。

举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Mat img;
int threshval=160;
void track_on(int,void*)
{
	Mat bw=threshval<128?(imgthreshval);
	vector>contours;
	vectorhierarchy;
	findContours(bw,contours,hierarchy,CV_RETR_CCOMP,CV_CHAIN_APPROX_SIMPLE);
	Mat dst=Mat::zeros(img.size(),CV_8UC3);
	if(!contours.empty()&&!hierarchy.empty())
	{
		int idx=0;
		for(;idx>=0;idx=hierarchy[idx][0])
		{
			Scalar color( (rand()&255), (rand()&255), (rand()&255) );
			drawContours(dst,contours,idx,color,-1,8,hierarchy);
		}
	}
	imshow("边缘",dst);
	imwrite("C://Users//huashuo111//Desktop//轨迹条.jpg",dst);
}
int main()
{
	system("color 5F"); 
	const char* filename="C://Users//huashuo111//Desktop//logo.jpg";
    img=imread(filename,0);
	namedWindow( "边缘", 1 ); 
	createTrackbar("阈值","边缘",&threshval,255,track_on);
	track_on(threshval,0);
	
	
	
	waitKey();
	return 0;
}
效果图:(拖动轨迹条实现不同效果)


opencv——轮廓检测与画轨迹条_第1张图片

opencv——轮廓检测与画轨迹条_第2张图片

opencv——轮廓检测与画轨迹条_第3张图片


说明代码中这一句:

Mat bw=threshval<128?(imgthreshval);
这里<被重载,这一句作用是图像二值化。

比如:bw<160:图像中像素值小于160的会被变成255,大于160的置为0;

你可能感兴趣的:(open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