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别再躲了,你逃避得还不够多吗?

新生大学:别再躲了,你逃避得还不够多吗?_第1张图片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出门之后总觉得门没有锁好,于是返回去查看,确认之后才能松一口气。若是硬着头皮不回去检查,这一整天都忧心忡忡的,生怕会出什么事儿。

我的邻居 L 小姐就是这样,每天出门都要翻来覆去地检查好几遍。有时候明明已经乘地铁到了半路,却还是不放心,非得赶回来再确认一遍。

一来二去,她坚持不住了,便来找我诉苦:“以前的时候,家里是全自动的防盗门,出门都不用检查。可是自打搬出来住,换了手动锁以后,总会觉得门没有锁好,现在每天出门都要纠结好久。”

我静静地听完,她的心理活动大致是这样的:

我刚才有没有锁门?好像记不太清楚,要不干脆回去看看吧?应该是锁了,可还是不放心。万一没锁,可能会被偷吧?不行,我还是得回去检查一下。

甚至于,即便她明明知道自己锁好了门,却还是要在心里纠结一下。于是每天都强压着 “门到底锁好了没有?” 的念头去上班。

她略带哭腔地问我:“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我是不是没救了?”

本着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的原则,我告诉她这只是一种强迫行为,而非标准意义上的强迫症,并向她科普了关于强迫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强迫症

心理学上说,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强迫症的诊断有以下四个标准:

1. 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 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如果不能完全满足上述的特点,就只是一些 “强迫行为” 而已。

强迫行为的成因很可能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比如个人的不安全感。这可能导致过度的谨慎,而反复出现之后就很容易引发强迫行为。不过,这距离标准的强迫症还相去甚远,不需要过分的焦虑。

强迫行为可能表现为:

为消除物品疑虑而产生的强迫检查(门有没有锁好?)

为消除人际疑虑而产生的强迫询问(反复询问对方: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为消除卫生疑虑而产生的强迫清洗(多次洗手、洗澡)

为消除心理疑虑而产生的强迫动作(跨过门槛一定要先迈左脚)

所以,强迫行为通常也只是为了减轻强迫思想所引发的焦虑。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焦虑的源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果只存在单纯的强迫行为,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归类于 “强迫症患者”,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很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检查门锁没锁” 这件事儿之所以存在,很可能是由于近期压力过大,需要通过某种特定的行为释放出来。同时,“门”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代表着 “安全”,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很有可能是由于近期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

此外,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那就是对于 “财产损失” 的担忧,毕竟如果家中空无一物,大概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门到底锁没锁” 吧?

再者说,检查门锁没锁,其实是有意义的,毕竟这关系到门内的财产。这与

“每隔几秒钟就一定要看手机”、“每隔 5 分钟一定要洗一次手” 等无意义行为是不一样的。甚至于说得再简单一些,这件事儿不过是有着 “强迫”

特点的行为罢了。反倒说明了生活的谨小慎微,并非是什么坏事,只需调整心态就可逐渐改善。

改善“强迫”的方法论(非常规)

最初,我建议 L 把自己锁门的过程用手机录下来,如果心有疑虑就拿出录像看一眼。虽然也不方便,但毕竟比直接跑回家确认省事儿多了。

开始的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只不过有一天她出门有些晚,着急之下就忘了录像的事儿,结果又是一整天都在纠结。

为了加深她对于 “锁门” 这件事儿的印象,我给出了第二个建议:

每次锁好门之后,做一个特殊的动作,以此加深对锁门这个动作的印象。

于是,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 L 在门口心急火燎却慢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显然,这个方法也失败了。

我决定放大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等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 2.5 倍。

那么,只要能够让她感觉到回去检查是一件会造成损失的事,事情就好办了。具体的执行策略是:每次返回去检查之后,若门是锁好的,则立刻罚 10 个俯卧撑。

L 是一个不太喜欢运动的姑娘,做俯卧撑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酷刑。果然,从那之后她真的很少再返回来检查,反而是在出门之前,更加认真地把门锁好。

改善“强迫”的方法论(常规)

土法炼钢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想要根治,还需要通过正规的医疗手段。

第一步,确认诊断:

先回忆一下有关自己强迫行为的具体信息,如时间、频率、次数、是否已经程序化、是否影响到生活等。此外,还可以做一份 YALE—BROWN 的强迫量表,以此判断自己当前的强迫程度。

第二步,自我改善:

如果问题还没有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可以考虑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与自己沟通。规律作息、坚持锻炼、控制情绪等都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解决它。

第三步,寻求治疗:

如果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建议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彻底解决问题。

其实,对于任何一种心理问题来说,逃避与隐瞒才是最危险的。强迫症并不可怕,也并不难治,由于 “讳疾忌医” 而逃避治疗的方法是最不可取的。

当你发现自己不那么舒心、也不那么快乐,不妨先试着冷静下来。因为这个时候,找到不快乐的原因,弄明白问题的所在才是最关键的。当你有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就会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当强迫症再次发生时,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你,只会微微一笑:

它不过是我脑海中可笑的强迫想法罢了,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生大学:别再躲了,你逃避得还不够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