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

孩子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两天关注的公众号“校长传媒”和“人民教育”相继登出关于高考707分女孩王心仪考入北大的报道。她的一篇《感谢贫穷》引起了网络热评,也看哭了许多人。然而也有人说“贫穷需要感谢吗?”于是又有许多声音各抒已见。

读过王心仪的文章《感谢贫穷》,真的让人好感动,感动于她的豁达、乐观和对现实的平和,更多是听到一种坚强的成长声音。于是不再纠结那些评论。贫穷与富裕只不过是基于外在的表象和物质而已,若无法看到内心的自我,一样是精神上的贫穷者。

在这不免想起前些年在社会上盛行的家庭育儿书籍,什么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等等之类。其实书中的意思是说男孩穷养要养坚强意志,不要给予过多的物质享受,让男孩从小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女孩富养要养她的眼界和精神,不要让女孩子做眼界和精神上的贫穷者。

然而好多人却断章取义,让许多家长和孩子只从表面看“穷”与“福”。认为男孩要穷养就是少给物质钱财,女孩富养就是要穿好吃好等浅层面的认识。

其实,纵观前后,穷养男孩不等于戒物戒食,是基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一种引衬,是不要过度满足高于实际生活的要求。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实际情况,树立做人的基本道德,养成良好品质,有一定的责任担当。

富养女孩不等于不符实际的过度满足物质需求,而要让女孩知书达礼,明礼大气;要通琴棋,善书画;并懂四书,晓五经,在精神和眼界上做“富养”的孩子。

但在现实中,许多家庭却违背了“穷养”和“富养的内涵,一句“只管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别管”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唯学习论和“再苦也不苦孩子”的自我满足主义,误导了许多孩子的价值观。于是出现了“要面子”、“品牌孩”等“假富二代”,一时间攀比、跟风比比皆是。“啃老族”、“宅男宅女”相继出现,突然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于是社会又呼吁“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假富二代、假千金”的修复精神。

其实,任何先进的教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面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深刻。

是什么把孩子培养成了这样的没有担当意识的“啃老族”?又是谁让孩子成年后变成“宅男宅女”?这个人不是谁,就是家长。

过度的物质享受让孩子不知不觉在家“啃老”,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个人成年后的责任。过度的包办代替让孩子不愿借触社会,因为没有经验、没有经历,宁愿在家“宅着”都不知父母的辛劳,还要怪罪父母为什小时候不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接触新人。

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

王心仪她正视家庭现状,感谢贫穷让她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这正是她家庭的正确教育,让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从她身上看到的是阳光、乐观和豁达,仿佛她所经历的都是晴天,看不到任何阴霾。

其实,她自立自强,阳光乐观的精神,正是其父母教育观念的折射。

父母面对生活不屈的样子,是孩子最好的养分。虽然他们前行的路很艰辛,但依然热爱生活——一个自行车带两个孩子仍欢歌笑语,下雪天步行回家也不忘打雪仗的快乐时光,他们因为敢于面对现实的顽强精神而让生活生气勃勃。也使我们懂得“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所以王心仪说要“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虽然她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但让她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家庭的幸福时光。

虽然童年少了动画片,但她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提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

虽然她的世界没有芭比娃娃,但她看到了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的乐趣!

虽然她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她可以和弟弟作伴,爬上屋后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的品尝。

所以她感谢“贫穷”,让她能够零距离的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着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们便没有辜负这段青春、这段韶光!”

可见一个人的任何经历都是精神的财富!

所以,教育孩子要做物质上的“矮子”,精神上的“巨人”!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营第72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