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基本概念/术语

____tz_zs学习笔记


机器学习:探究和开发一系列算法来如何使计算机不需要通过外部明显的指示,而可以自己通过数据来学习,建模,并且利用建好的模型和新的输入来进行预测的学科。

深度学习:是基于机器学习延伸出来的一个新的领域,由以人大脑结构为启发的神经网络算法为起源加之模型结构深度的增加发展,并伴随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算法。


机器学习可以分成下面几种类别: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有类别标记(class label),在监督式学习中,典型的任务是分类和回归分析。

分类 (classification): 目标标记为类别型数据(category)。如:红或绿,猫或狗。

回归 (regression): 目标标记为连续性数值 (continuous numeric value)。如:1到100这种连续的数值(一般设一个域值,用离散法分离开来:">=70","<70")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训练集没有人为标注的结果,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有聚类。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有类别标记的训练集 + 无标记的训练集

强化学习:通过观察来学习做成如何的动作。每个动作都会对环境有所影响,学习对象根据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反馈来做出判断。


概念学习是指从有关某个布尔函数的输入输出训练样例中推断出该布尔函数

训练集(training set/data)/训练样例(training examples): 用来进行训练,也就是产生模型或者算法的数据集

测试集(testing set/data)/测试样例 (testing examples):用来专门进行测试已经学习好的模型或者算法的数据集


机器学习步骤框架

1.把数据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2.用训练集和训练集的特征向量来训练算法

3.用学习来的算法运用在测试集上来评估算法 (可能要设计到调整参数(parameter tuning), 用验证集(validation set)


机器学习的一般框架:

训练集 => 提取特征向量 => 结合一定的算法(分类器:比如决策树,KNN)=>得到结果


特征向量(features/feature vector):属性的集合,通常用一个向量来表示,附属于一个实例

正例(positive example)

反例(negative example)


过拟合(Overfitting)表现为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训练集中的数据, 然而却不能很好的预测新实例。

解决办法:

1、增加数据量。

2、正则化(regularization):提高正则项的惩罚 L1、L2。

3、Dropout

欠拟合(Underfitting)和过拟合(Overfitting)


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 ability)是指机器学习算法对新鲜样本的适应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学到隐含在数据对背后的规律,对具有同一规律的学习集以外的数据,经过训练的网络也能给出合适的输出,该能力称为泛化能力。


补充1:

机器之心人工智能术语项目: https://github.com/jiqizhixin/Artificial-Intelligence-Terminology

谷歌开发者机器学习术语表项目:https://developers.google.com/machine-learning/glossary


补充2:

感知器

感知器(英语:Perceptron)是Frank Rosenblatt在1957年就职于Cornell航空实验室(Cornell Aeronautical Laboratory)时所发明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最简单形式的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二元线性分类器。
Frank Rosenblatt给出了相应的感知机学习算法,常用的有感知机学习、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法。譬如,感知机利用梯度下降法对损失函数进行极小化,求出可将训练数据进行线性划分的分离超平面,从而求得感知机模型。
感知机是生物神经细胞的简单抽象。神经细胞结构大致可分为:树突、突触、细胞体及轴突。单个神经细胞可被视为一种只有两种状态的机器——激动时为‘是’,而未激动时为‘否’。神经细胞的状态取决于从其它的神经细胞收到的输入信号量,及突触的强度(抑制或加强)。当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时,细胞体就会激动,产生电脉冲。电脉冲沿着轴突并通过突触传递到其它神经元。为了模拟神经细胞行为,与之对应的感知机基础概念被提出,如权量(突触)、偏置(阈值)及激活函数(细胞体)。
在人工神经网络领域中,感知机也被指为单层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区别于较复杂的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作为一种线性分类器,(单层)感知机可说是最简单的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形式。尽管结构简单,感知机能够学习并解决相当复杂的问题。感知机主要的本质缺陷是它不能处理线性不可分问题。


多层感知器

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缩写MLP)是一种前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映射一组输入向量到一组输出向量。MLP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有向图,由多个的节点层所组成,每一层都全连接到下一层。除了输入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带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神经元(或称处理单元)。一种被称为反向传播算法的监督学习方法常被用来训练MLP。MLP是感知器的推广,克服了感知器不能对线性不可分数据进行识别的弱点。


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英语:Backpropagation,缩写为BP)是“误差反向传播”的简称,是一种与最优化方法(如梯度下降法)结合使用的,用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常见方法。该方法计算对网络中所有权重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这个梯度会反馈给最优化方法,用来更新权值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反向传播要求有对每个输入值想得到的已知输出,来计算损失函数梯度。因此,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监督式学习方法,虽然它也用在一些无监督网络(如自动编码器)中。它是多层前馈网络的Delta规则的推广,可以用链式法则对每层迭代计算梯度。反向传播要求人工神经元(或“节点”)的激励函数可微。


人工神经网络

在机器学习和认知科学领域,人工神经网络(英文: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缩写ANN),简称神经网络(英文:neural network,缩写NN)或类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或计算模型,用于对函数进行估计或近似。神经网络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联结进行计算。大多数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能在外界信息的基础上改变内部结构,是一种自适应系统。现代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统计性数据建模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_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