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战争叫:网络战!揭秘美国网络战的前世今生!
世故无涯
2018-06-09 20:56:14
在网络战的战车上,美国绑架了世界,独步世界的网络技术和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使得美国不仅是网络战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全球网络版图上最具实力的黑客帝国。
美国作为全球最早开发互联网并至今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国家,其网络战意识的萌芽也非常早。早在1995年,为增强军方的信息对抗能力,美国国防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就为美军培养出了美国第一批“网络战士”,这批网络战士只有16名,但其诞生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继之而来的是2002年,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JFCCNW)在美国秘密诞生,作为全球第一支黑客部队,它的组建集中了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等美国核心信息情报机构的力量,盟国最顶级的电脑人才也被吸纳其中。JFCCNW于2007年进入美国军队的作战序列,成为美国最早的成建制的网络部队,几乎同时,各种形式的网络作战部门开始全面覆盖美军各兵种。
2009年,美国正式建立了统率网络战的网络司令部,之后,美国的网络部队和网络司令部继续不断扩充壮大,未来,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
2013年1月,《华盛顿邮报》报道了美国国防部通过网络扩军计划的消息。消息称,未来的美国网络司令部会着眼于提高攻击能力,大幅增加网络安全人员的数量,具体计划是从现有的900人扩充至4900人,增量接近现有规模的5倍。人员扩充可直接支持三类部队的组建——国家任务部队、战斗任务部队、网络保护部队——进而满足美国在不同方面的网络攻防需求,为保障国家安全和争取国家利益增加砝码。
从美国军队的层级架构来讲,网络司令部是从属于美军战略司令部的二级司令部,而网络司令部之下的各网络作战司令部和黑客部队,则直接被编入美陆海空三军、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部队序列。美国对发展网络作战力量的重视程度,以及目前美国网络部队的系统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美国网络作战部队的人员规模已经相当庞大。2010年,美国防务专家对美国网络作战部队人员总数的评估结果是9万人,按照大致的扩张速度估算,目前这一数字应该不在10万之下。考虑到网络战和传统战争性质的根本不同,网络战中每个人发挥的作用怎么夸张都不会过分,更何况美国军方的网络部门一直致力于网罗和培养网络战人才,所以,很难想像,一旦网络战爆发,10万人的网络部队对敌方意味着什么。
与美国网络司令部领导下的规模庞大的网络部队相匹配的,是由2000多种网络武器组成的“武器库”。要窥探这些武器的杀伤力并不难,因为美国开发网络武器和开发传统军备一样,习惯在实战中应用新型武器,既攻击了对方,又试验了杀伤效果。
2010年美国和以色列利用“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之后,“震网”的“蠕虫”病毒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得到公开证实的武器级程序。实际上,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历次美国参与的战争中,都有网络病毒被投入使用。除实战外,美国还积极建设和开发网络战靶场,依靠专业的实验室模拟网络实战。
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应对网络战,仅有网络人才还远远不够,网络武器的开发和储备,对于掌握未来网络战的主导权同样至关重要,而目前,美国的网络武器库无疑是全球最先进的。可以说,美国拥有网络战中的“核武器”。
开展网络战演习,是美国检验和提高网络战实力的重要手段。2006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开始组织代号为“网络风暴”的系列演习,此后每两年一次,2010年的“网络风暴”,直接在现实的互联网环境下展开,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和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技术人员参与演习,规模可谓空前。此次网络战演习模拟了美国国内重要设施面临黑客攻击的状况,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网络袭击活动做好一切准备。”
实际上,这还只是大规模的网络战演习,加上美国政府和军方一些部门的此类演习,美国网络战演习的频次要远高于此。
2014年5月,以培养更多的网络战士为目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举行了网络战攻防演练,这种演练每年一次,今年已经是第14次……不消说,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网络战演习,对于增加美国网络人才储备、提高美国在网络战中的攻防和反应能力不无意义。
除了不遗余力提高自身网络战实力,在国际网络事务规则的制定、网络军事同盟等国际合作的建立,以及网络军控的谈判等方面,美国也力争抢占先机,掌握主导权,并屡屡坐上第一把交椅。
2013年3月,经英国《卫报》报道,由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制定的《塔林手册》引起了世界关注。在《塔林手册》的发行仪式上,该手册被北约助理法律顾问艾伯特上校定义为一部“适用于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典”,是“关于网络战的法律方面最重要的文献”。《塔林手册》的制定得到了美国军方网络部门的协助。本质上,“塔林手册”的诞生,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同盟夺取国际网络战规则制定权的急切心态,而手册中的一些条款,则暗含了美国寻求网络攻击合法化的意图。
实际上,早在2013年1月,《纽约时报》的报道就显示,美国方面已经制定出了网络攻击的相关规则,该规则允许美国情报部门以“寻找针对美国境内的潜在网攻迹象”为由对他国电脑进行远程分析,并许可军方在没有公开宣战的情况下,只要发现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并得到总统批准,就可以对他国网络发动攻击。
网络攻击不同于传统的军事攻击,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网络攻击的门槛非常低,它可能来自政府或军方,也可能来自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黑客。美国的网络战规则一味追求先发制人,对任何攻击都不加约束地实施国家层面的反制打击,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目的之外,实在难脱树立网络霸权之嫌。其实,美国只要有意发动网络战,制造受到攻击的假象也并不困难。
除了通过制定网络战的国际规则争取主动权,美国还积极主导并不断扩展网络空间的军事同盟,加强与各同盟国的网络安全合作。2011年7月,美国首次发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该战略包括“五大支柱”,“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及伙伴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被列为其中之一。
从实际行动来看,美国近几年与北约各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都有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2013年,美国与韩国联手,对朝鲜网络进行了密集、持续的攻击,攻击导致朝鲜境内国际互联网一度中断,手机和电脑网络服务暂停。2014年,美国主导的网络结盟与合作还在继续延伸和强化。
无论是美国强大的网络战力量,还是由这种力量支撑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归根结底,是由美国在互联网产业中的实力决定的——美国一手掌握和垄断着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产品和网络协议等关键要素和资源。
尤其应当看到,认识美国的网络战力量,并不能仅仅考虑美国官方,美国有很多全球性的IT公司,像微软、谷歌等,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这些美国公司的IT产品,而这些IT公司在产品中暗留后门通道、收集用户数据早已不是新闻。在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等监听计划中,几乎所有美国知名的IT公司都被指暗中为政府提供了非法服务。和平时期尚且如此,如果网络战爆发,这些IT公司全力为美国官方提供支持,则无异于为美国本就强大的网络战力量再加重码。
美国有着全球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这是尽人皆知的,但美国掌控互联网的程度,可能还是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张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界’的冲击,而不只是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但这个世界里,从虚拟的领土,到各种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被美国牢牢地控制住的”。
建设一个强大的黑客帝国,符合美国维持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可以说,美国的目的早已实现。只不过,由此带来的越来越紧张的网络军备竞赛和日渐浓厚的网络战气氛显示,美国很可能正在一条通向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