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社发言(30)

生活无处不经济——《卧底经济学2》读后

这本书是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系列的第二本。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在给《金融时报》写专栏期间,回复读者来信的一个合辑,书里面有上百封读者来信,谈了很多五花八门的问题。

作者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经济学家,他擅长用经济学思维指导现实生活。他回复读者的内容特别生活化,从男女朋友吵架到要不要养宠物,和生活有关的问题他都能谈。总的来说,《卧底经济学2》其实是用经济学思维,帮我们解决了三个层面的现实问题:男女关系、家庭和生活。

1、关于约会经济学。

约会的本质是制造信息不对称,显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同时尽可能打破对方制造的信息不对称障碍。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约会能不能成功,关键要看你能不能尽可能地制造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里,信息是很值钱的,很多赚钱的机会都来自于信息不对称。比如说股市,大家都痴迷于内幕信息,经常冒出什么消息人士说,某某公司要并购另一家大公司了。于是知道消息的人都跑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因为这是一个好消息,一定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提前买入的人就能大赚一笔。

在爱情关系里,恋爱双方其实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你和一个心仪的对象约会,一定会故意显摆自己的优点,故意隐藏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在故意制造信息不对称。所以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是彬彬有礼的绅士,或者温良恭俭的淑女,结了婚之后就开始原形毕露,就是在做信息不对称的生意,相当于股市上的低买高卖。

爱情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尽可能最大化自己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同时尽可能地得到内幕信息,看清对方的真面目,做出最科学的判断。比如说你身边有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这姑娘曾经谈过几个男朋友,而且将来也准备再谈几次恋爱。但最终,她还是想安定下来,并拥有自己的孩子。那她到底该“游戏”多久呢?这其实就是个经济学问题了。

她既然条件不错、有很多选择,就应该多经历一些男人,来看看下一个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尽量做到信息对称。但是,由于她不能确定每个男人将来的增值情况,很多男人几年后可能鸟枪换炮,她也不能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生孩子,不可能无限期等下去,所以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信息变得很模糊,无法确定信息对不对称。

这时候,这个姑娘该怎么决策呢?卧底经济学家认为,她应该给自己设一个大限,比如,无论如何最迟在35岁时安定下来。那她可以在20多岁的时候不断尝试,选择标准不用降低太大的幅度。但过了30岁后,无论如何,在能把握的男人里面,选择前3%的男人结婚,这就是规避风险的最好做法。这个办法的本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尽可能地找到相对对称的安全区域。总之,约会经济学中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信息不对称带给我们的优势和陷阱。

2、关于家庭经济学。

家庭问题的争吵和矛盾,多是因为我们总希望说服对方,但讲道理无法缓解矛盾,经济学家会用成本,约束大家的表达冲动来解决争执。我们知道,家庭里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夫妻之间的争执、家长和孩子直接的冲突等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说服一个人是很难的,说服不了的时候意见就达不成一致,于是就产生了很多家庭矛盾。如果引入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成本,大多数家庭矛盾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比如隔壁老王要和老婆离婚,他们一直为分配财产而争论不休,尤其是房子,到底该怎么分配,俩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件物品是共有财产的时候,有一种方式很容易达成有效结果,那就是让其中一方必须买下全部资产。简单来说,房子是老王和妻子共同所有,也就是说两个人各占房子的1/2,但房子没法分割啊,所以最终只能是让一个人占有房子,然后付给另一个人半套房的价钱作为补偿,一个要房,一个要钱。但问题是,要钱的一定会说房子多么多么值钱,希望对方多补给自己现金,要房的正好相反,他会说房子如何如何不值钱,尽可能少的补偿给对方现金。

在经济学的世界里,限制一种行为的办法是让它付出代价,成本就是一种最常见的代价。也就是说,你想让大家说实话,而不是说谎,那你就要想办法让说谎有成本痛感,那他一定就不会随口说谎了。所以,经济学家的建议是,老王和妻子各自对1/2房子的价值进行一次报价。如果老王出价更高,那么老王就可以得到房子,同时他必须支付给妻子现金,支付多少钱呢?支付两个人报价的平均值。有了这种机制大家说谎的动机就大大减少了。

3、关于生活经济学。面对两难选择的时候,用博弈论逆向推理,是让自己生活更有效率、决策更正确的办法。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让我们举棋不定的情况,尤其需要我们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选项都有道理,到底该怎么思考,问题才能让我们生活更有效率?卧底经济学家告诉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要学会用博弈论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比如,有个应届毕业生就写信求助卧底经济学家:他这个夏天就要毕业,申请了几家大型银行和咨询公司的职位,已经收到了好几封聘用函,但都要求他必须在10天之内回复。这些工作都很不错,但仍然想看看后面还有没有其他机会。应该怎么做呢?

签约还是再等等,这是大学毕业季永恒的问题。这里面其实就涉及一个博弈:毕业生和公司的博弈。对毕业生来说,他要在众多公司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而对公司来说,他也需要确定这个应聘者会选择自己。

许多公司会耍“聘用函轰炸”的把戏。公司面试完了后,会发很多聘用函给应聘者,因为大学生一般会比较,他们即便答应这家公司要来上班,毕业前毁约去更好的公司的也大有人在。公司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会多发很多聘用函给大家,这样才能保证招聘到足够的员工。所以,如果你收到offer,并且被告知,10天之内要回复,否则作废,很可能是公司在测试你的意愿,让你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快速选择。这时候对你来说,就是一场博弈了。

卧底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博弈论注重游戏中下一步的行动,以及此后逆向推理的过程,这将为你提供更可靠的建议。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这种聘用函轰炸呢?对一家只雇用一位职员的小公司来说,可能会要求一个快速的决定,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大型公司这么做意义就不大了,因为取消聘用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如果你在1月份的时候是一位值得聘用的新职员,你在6月时同样也是。他们一次性招很多人,你去或者不去,对他们来说损失都不那么大,而且大公司招人,应届生趋之若鹜,如果他们广发聘用函,结果很可能是来的人数超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被这种聘用函轰炸吓到了,被迫接受了聘用请求,实质上等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你没有信心得到其他公司的聘用函。如果那些质量最好的应聘者由于延迟接受聘用而被拒之门外,这个用人政策会导致公司最终聘用的是一批低层次的新职员,所以大公司是不愿意这么干的。

分析清楚了这层博弈关系,其实你就很容易选择了。你会发现,如果你沉住气等一等,过了10天的期限也没有给对方一个答复,那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公司是在虚张声势,他们其实还是想让你去,过了期限也没关系;另一种结果是,聘用函真的作废了,你失去了这个工作机会。

你可能会问,如果情况是后面这种的话,你岂不是就损失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了吗?其实也没有,你想想,刚才咱们说的,这说明公司是一家实力不强的公司,愿意接受他们10天期限的,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这时候你更不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因为你的同事都是二流的,这样的状况,不去也罢。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有实力的人,遇到公司给出这种答复期限,应该彬彬有礼、不要急躁,并耐心观察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用博弈论的思路逆向推理一下,其实这是个很容易做出的判断。

生活无处不经济,努力学懂经济学很实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社发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