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中艺术与史实的区别

孙老师的大秦帝国不能当正史看,因为毕竟是小说。第二部严君嬴华身份以及苏秦张仪同时出现(苏、张不是同时代的),错误实在很大。所以大历史主线作者也有背离,但依然有尊重史实的表现。

孙老师的春秋战国,是原生文明。但我在字里行间里,读到了每一帝王,每一个谋士,他们都是义薄云天,这里不是排斥战国时期文明。而只是想说,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能有常人之仁善。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功业和理想,义只是完成这些之后的调料罢了。因为他如把义放在第一位,他至多只是一勇士,将军尚且不够格。

就事而论,我因史书敬重商君,因大秦帝国而折服商君。若非这部作品,仅从太史公的记载,无法感触当年商君之艰难。但正是因为对一个政治家的敬佩而痛惜,我更不愿意把他看成一个完人。若历史果真如此,也不会打动我。大秦帝国之商君篇章,本是以了解历史的心态来去打开,曾经确实是欲罢不能,甚至坚信其就是真史。

但如果有一天冷静了,客观了,就会发现,昔日的你是多么的可笑。即便知道这个错误,商君“正“的形象还是让我在另一种意识里期盼他就是如此,是否说是中毒太深。所以后面之情节不打算看。不打算为了其他人再耗费心神为其痴醉,但商君值得。

其一,读史记时便敬重商君。不认为他就是太史公笔下的刻薄寡恩,特别是陈寿那句“揽申商之法术”,产生别于他人的敬意。其二,看了影视剧中的大秦帝国,曾经有好多次有出不来的感觉。

但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孙老师对商君的喜爱,每一部都谈到商君的作用。料想作者也是异于常人的痛苦,是否有身体撕裂的痛楚?

孙老师写大秦帝国耗时16年。为了一部作品,可以是耗费自己的半生心血。我对孙老师是敬佩的。

大秦帝国中艺术与史实的区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秦帝国中艺术与史实的区别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帝国中艺术与史实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