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挑战惰性知识》有感|知识结构化让学习走出孤岛

2018年4月11日,青椒计划专业课程第21讲开讲!本讲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心理学博士,曾琦教授主讲,《挑战惰性知识—— 布鲁纳与《教育过程》的启示》。

曾琦教授一开讲,用物理家普朗克和他的司机的一个有趣故事,让我们对知识进行重新思考。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上至智叟老人、下至五尺童子皆知的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但对于知识应该怎样掌握,我们没有深度审视过……

普朗克的司机可以对他的演讲内容倒背如流,可却不能解释其中的任何一点。这样的学习你觉得怎么样呢?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一类题,当变一种问法,甚至变一下数字,学生就不会了,文科学生滚瓜烂熟地背了一长段文字,可是答题时,却不知道写在哪里,学生掌握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不能灵活运用、生搬硬套。

曾教授告诉我们这就是惰性知识,是学生已经习惯,但是在实际中不能正确提取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内在关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程序化、条件化。学习不是为了记忆知识细节的表演,而且为了掌握结构能迁移。

曾琦教授对知识结构这一问题,为我们进行中深入浅出的详细解读。

观《挑战惰性知识》有感|知识结构化让学习走出孤岛_第1张图片
杰罗姆·布鲁纳
美国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
曾担任美国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
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教育过程》:
在教学中怎样最好的帮助教师
从学习和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习准备和动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方面帮助教师教学
观《挑战惰性知识》有感|知识结构化让学习走出孤岛_第2张图片

美国与前苏联在对抗中,被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所震撼,美国上下都在追问原因,教育家布鲁纳也对此引发思考。这是科技的落后,也就是教育的落后,关注教育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教育过程》由此应用而生。从这本著作中曾琦教授节选了,知识结构化这一点做了深入分析。

其实对于“结构”,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关系。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严密的机器,Nectome公司对此坚信不疑,他们试图通过让大脑永恒不腐的方式,将人的大脑连同记忆打包保存,等到未来数据化技术发达时,再从中提取信息,寻求亡者复活的契机。

因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许多神经元,神经元间又建立起关系复杂的网状结构,这张大网就是知识结构化的记忆网络。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快速的建立一张结实的知识大网。

曾教授又通过“水中打靶实验”,让我们理解了,虽然经验对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论的学习更重要,对原理的了解概括得越好,就会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有益,理论学习是更好的适应广泛的新情境学习的基石。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渗透,对于结构化的教学也同样适用,我们无需刻意向学生强调结构是什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即可达到预想效果。

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结构化学习理念,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网络化、程序化、条件化,学生便可以通晓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达到更好地对抗遗忘效果!

同时,布鲁纳还对教育的其他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课程学科的结构设计,不能单靠一方之力,应汇八方之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强大的猜想能力和使用直觉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首人类发展的历史,在科学前进的巨轮上怀疑和批判精神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不可滚滚而前!

教育关乎个体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不可懈怠!

感谢曾琦教授精彩的讲解,使我们受用终身!

观《挑战惰性知识》有感|知识结构化让学习走出孤岛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挑战惰性知识》有感|知识结构化让学习走出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