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4v6场景技术总结(1)

为什么会存在4v6应用场景?主要是从“云-管-端”的IPv6状态决定的,“云”侧IPv4类业务丰富,IPv6驱动力小,所以“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以IPv4类业务为主。“管”侧的IPv6化程度高,设备IPv6支持能力强。“端”侧IPv4用户仍在发展,虽然部分在向IPv6迁移,但是庞大的IPv4用户群仍会存在。因此“云-管-端”的这种“IP v4为主-IPv6 Ready-IPv4为主”状态,决定了在IPv6过渡过程中,4over6场景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IETF也产生了众多针对4over6场景的过渡技术,比如DS-lite、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voer6、464XLAT、MAP-T、MAP-E等。

个人对4over6的过渡技术做了如下分类:

  • 按照“状态”分为:有状态、无状态、轻状态。
    有状态Stateful:4v6设备需维护user-session station,状态维护、查询和溯源均需要设备资源支持;4v6设备通过动态方式使用地址池资源完成映射,分配灵活,用户每次上线分配的地址资源有可能不同。代表性技术为:DS-lite。
  • 无状态Stateless:4v6地址映射方式是强相关,地址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受限。4v6设备无需维护user-session station,仅需要执行4v6映射算法即可,节省设备资源投入。无状态技术对于简化网络、提升管理效率和平滑演进方面有显著优势。代表技术为:MAP-E和MAP-T。
  • 状态Lightweight:是有状态技术的一种优化,主要目的是•降低Stateful对设备的资源需求,通过用户级session来减少会话数量和维护工作量;每用户的4v6地址资源分配可以采用独立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实现IPv4与IPv6管理的分离。代表技术为: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over6。

按照“NAT44部署”分为:集中式NAT44和分布式NAT44。

  • 集中式NAT44:指私网IPv4用户的数据包在CE上仅进行4v6处理,而NA44处理在集中式CGN设备上进行。优势在于集中进行IPv4地址管理和分配,地址利用率高;劣势在于集中式NAT44对设备资源要求高。代表技术为DS-lite。
  • 分布式NAT44:指私网IPv4用户的数据包在CE上进行NAT44和4v6处理,集中式4v6设备仅进行4v6处理。优势在于充分利用CE的资源实现NAT44,降低集中式4v6设备的资源需求;劣势在于需要提前进行公网IPv4地址的分配和管理,预分配地址的方式影响IPv4地址利用率。代表技术为Public 4over6、Lightweight 4over6、MAP-E和MAP-T。

按照“报文封装”分为:隧道和翻译。

  • 隧道方式:主要由IETF Software工作组完成。在隧道端点将IPv4报文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在IPv6网络中以外层IPv6报头进行转发。代表技术为DS-lite、Public 4over6、LAFT6、MAP-E。
  • 翻译方式:主要由IETF Behave工作组完成。在IPv4-IPv6网络边界进行NAT翻译,在IPv6网络中以IPv6报文进行转发。代表技术为464XLAT、MAP-E。

下一节将总结性地分析和对比下DS-lite、Lightweight 4over6、Public 4over6、MAP-E、MAP-T、464XLAT等过渡技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