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变不了你,但我可以陪陪你

罗杰斯关于助人的三个必要和充分条件——真诚透明,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以及共情。

“我改变不了你”,就是尊重与接纳——如实地接纳来访者和自己的状态,接纳生活也许并不像我们所理想的那样,接纳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而“我可以陪陪你”,就是共情和陪伴——即使我不能做更多的什么,我愿意陪伴和倾听你的诉说,了解你的伤痛与挣扎,陪你一起走过。而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表达,就是“真诚”。

前几天给学员做督导。一位学员谈到她两次接同一个人的电话时前后不同的感受与效果。我问她何以有如此的不同。她说:第一次接待时,她已经半年没有值过班,对自己咨询的能力首先有所怀疑。并且,她心中质疑这样短短三五十分钟的预约咨询能帮到人多少,于是果然感觉失败。第二次,她已经放下了自己的期待,只是想:能给多少是多少。“我改变不了你,但我可以陪陪你。”结果,咨询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与来访者聊得非常深入。

非常喜欢她这句话:“我改变不了你,但我可以陪陪你。”

这让我想起在一次心理培训中看到的一幕:当时《懂得爱》的作者黄焕祥现场为一位学员做肢体工作(bodywork)。当他讲到那位学员的体型显示出他童年承担了很多家庭的责任时,那位学员有些悲伤。黄焕祥对他说:我看到你的眼睛里起了些雾水。那位学员就像许多人尤其是男人在这时候都会做的那样,擦擦眼睛说:没什么,我挺好的。黄焕祥凝视着他,眼里充满了悲悯,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来。他就这样满怀深情和悲悯地看着那位学员,嘴唇颤动着,三次,好像要说什么的样子,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最后,两行泪从他眼里缓缓地流下。那一刻,那位学员被深深触动了,他终于不再压抑他的悲伤,扑到黄焕祥的怀里放声大哭……

这一幕让我很受震动,因为它颠覆了我先前关于咨询员中立和咨访关系应该如何的概念,但它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咨询员的“人”性,以及对来访者人性的尊重和深刻的共情。

曾经一度,少年意气,以为问题都是别人的,而自己可以指点江山。几年的心理培训参加下来,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也不过是“病人”,实实在在的病人,而且“病”得不轻——我一直活在缥缈的精神世界里,其实并不能面对自己和他人红尘中的苦难。及至真的到人堆里混了混,才发现各人有各人的策略。所以有朋友对我说:“其实个个人都比你聪明。”是极好的朋友了,才能对我说这话。而我以前竟然还想指点他人,实在羞愧。

发现了这一点,也很丧气。原来世上并没有圣诞老人,而真实的生活还要继续。天真的童话被打破了,我拿什么来维持我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然而在低回中,终于又看到他人的爱、自己的爱,看到爱是最终超越苦难、感动人心的力量。并且发现:不是只有完美的人才能爱——天堂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在每个人用长柄的勺子喂不了自己时,能喂给对面的人。

因我所受的创伤,我学会了慈悲;即使在患难中,我仍愿以我所受的创伤与人同得安慰——这便是爱了。

曾经,给一位朋友发短信说:“生活为什么这样令人忧伤。唯有以我们同受的苦难相互安慰,至少不那么孤单……”

所以,我并不愿意被称作“心理专家”——那听上去实在是太高高在上了。我并不比你更好。我实实在在,不过是一个受过伤仍然有困惑迷茫但又找到一些希望而因此愿意陪伴你的“人”。

在我的心中,是有一首歌:“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但如果我们还不能做到,就算是相对无言,又或是抱头痛哭,也好。

于是就这样地去陪伴了一位向我诉说痛苦的亲人。却惊讶地发现,她其实能够那么有力量和智慧去面对自己人生的困境。因为每一个人本身,都是有生命力的。而生命力,总是向上的。

又想起罗杰斯说过的一句话:“当我接受自己真实的存在时,我就会发生变化。……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越是单纯地希望成为我自己,越是希望能够理解和接受我自己以及其他人内在的真实,也就越有可能激发较多的变化。这是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真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与这个愿望的程度相等,他会发现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变化;而且与他有关系的人也在发生变化。”

就这样,我愿意陪伴你,一起去寻找希望。

我改变不了你,但我可以陪陪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改变不了你,但我可以陪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