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面经】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常见面试题整理 part8

七十六、t-SNE

from:http://www.datakit.cn/blog/2017/02/05/t_sne_full.html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是用于降维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是由 Laurens van der Maaten 和 Geoffrey Hinton在08年提出来。此外,t-SNE 是一种非线性降维算法,非常适用于高维数据降维到2维或者3维,进行可视化。

 

SNE是通过仿射(affinitie)变换将数据点映射到概率分布上,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 SNE构建一个高维对象之间的概率分布,使得相似的对象有更高的概率被选择,而不相似的对象有较低的概率被选择。
  • SNE在低维空间里在构建这些点的概率分布,使得这两个概率分布之间尽可能的相似。

我们看到t-SNE模型是非监督的降维,他跟kmeans等不同,他不能通过训练得到一些东西之后再用于其它数据(比如kmeans可以通过训练得到k个点,再用于其它数据集,而t-SNE只能单独的对数据做操作,也就是说他只有fit_transform,而没有fit操作)

 

主要不足有四个:

  • 主要用于可视化,很难用于其他目的。比如测试集合降维,因为他没有显式的预估部分,不能在测试集合直接降维;比如降维到10维,因为t分布偏重长尾,1个自由度的t分布很难保存好局部特征,可能需要设置成更高的自由度。
  • t-SNE倾向于保存局部特征,对于本征维数(intrinsic dimensionality)本身就很高的数据集,是不可能完整的映射到2-3维的空间
  • t-SNE没有唯一最优解,且没有预估部分。如果想要做预估,可以考虑降维之后,再构建一个回归方程之类的模型去做。但是要注意,t-sne中距离本身是没有意义,都是概率分布问题。
  • 训练太慢。有很多基于树的算法在t-sne上做一些改进

 

七十七、奇异值分解(SVD)

from:http://www.cnblogs.com/go-go/p/9372863.html

奇异值往往对应着矩阵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且重要性和奇异值大小正相关。每个矩阵A都可以表示为一系列秩为1的“小矩阵”之和,而奇异值则衡量了这些“小矩阵”对于A的权重。

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以下简称SVD)是在机器学习领域广泛应用的算法,它不光可以用于降维算法中的特征分解,还可以用于推荐系统,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是很多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石。本文就对SVD的原理做一个总结,并讨论在在PCA降维算法中是如何运用运用SVD的。

1. 回顾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我们首先回顾下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如下:

Ax=λx

    其中A是一个n×n的矩阵,x是一个n维向量,则我们说λ是矩阵A的一个特征值,而x是矩阵A的特征值λ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求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我们可以将矩阵A特征分解。如果我们求出了矩阵A的n个特征值λ1≤λ2≤...≤λn,以及这n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1,w2,...wn},那么矩阵A就可以用下式的特征分解表示:

A=WΣW−1

    其中W是这n个特征向量所张成的n×n维矩阵,而Σ为这n个特征值为主对角线的n×n维矩阵。

    一般我们会把W的这n个特征向量标准化,即满足||wi||2=1, 或者说wTiwi=1,此时W的n个特征向量为标准正交基,满足WTW=I,即WT=W−1, 也就是说W为酉矩阵。

    这样我们的特征分解表达式可以写成

A=WΣWT

    注意到要进行特征分解,矩阵A必须为方阵。那么如果A不是方阵,即行和列不相同时,我们还可以对矩阵进行分解吗?答案是可以,此时我们的SVD登场了。

2.  SVD的定义

    SVD也是对矩阵进行分解,但是和特征分解不同,SVD并不要求要分解的矩阵为方阵。假设我们的矩阵A是一个m×n的矩阵,那么我们定义矩阵A的SVD为:

A=UΣVT

    其中U是一个m×m的矩阵,Σ是一个m×n的矩阵,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以外全为0,主对角线上的每个元素都称为奇异值,V是一个n×n的矩阵。U和V都是酉矩阵,即满足UTU=I,VTV=I。下图可以很形象的看出上面SVD的定义:

    那么我们如何求出SVD分解后的U,Σ,V这三个矩阵呢?

    如果我们将A的转置和A做矩阵乘法,那么会得到n×n的一个方阵ATA。既然ATA是方阵,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特征分解,得到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满足下式:

(ATA)vi=λivi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矩阵ATA的n个特征值和对应的n个特征向量v了。将ATA的所有特征向量张成一个n×n的矩阵V,就是我们SVD公式里面的V矩阵了。一般我们将V中的每个特征向量叫做A的右奇异向量。

    如果我们将A和A的转置做矩阵乘法,那么会得到m×m的一个方阵AAT。既然AAT是方阵,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特征分解,得到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满足下式:

(AAT)ui=λiui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矩阵AAT的m个特征值和对应的m个特征向量u了。将AAT的所有特征向量张成一个m×m的矩阵U,就是我们SVD公式里面的U矩阵了。一般我们将U中的每个特征向量叫做A的左奇异向量。

    U和V我们都求出来了,现在就剩下奇异值矩阵Σ没有求出了。由于Σ除了对角线上是奇异值其他位置都是0,那我们只需要求出每个奇异值σ就可以了。

    我们注意到:

A=UΣVT⇒AV=UΣVTV⇒AV=UΣ⇒Avi=σiui⇒σi=Avi/ui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我们的每个奇异值,进而求出奇异值矩阵Σ。

    上面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讲,就是我们说ATA的特征向量组成的就是我们SVD中的V矩阵,而AAT的特征向量组成的就是我们SVD中的U矩阵,这有什么根据吗?这个其实很容易证明,我们以V矩阵的证明为例。

A=UΣVT⇒AT=VΣUT⇒ATA=VΣUTUΣVT=VΣ2VT

    上式证明使用了:UTU=I,ΣT=Σ。可以看出ATA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的确就是我们SVD中的V矩阵。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AAT的特征向量组成的就是我们SVD中的U矩阵。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看出我们的特征值矩阵等于奇异值矩阵的平方,也就是说特征值和奇异值满足如下关系:

σi=λi−−√

    这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用σi=Avi/ui来计算奇异值,也可以通过求出ATA的特征值取平方根来求奇异值。

3. SVD计算举例

    这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矩阵是如何进行奇异值分解的。我们的矩阵A定义为:

A=⎛⎝⎜011110⎞⎠⎟

    我们首先求出ATA和AAT

ATA=(011110)⎛⎝⎜011110⎞⎠⎟=(2112)

AAT=⎛⎝⎜011110⎞⎠⎟(011110)=⎛⎝⎜110121011⎞⎠⎟

     进而求出AT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λ1=3;v1=(1/2–√1/2–√);λ2=1;v2=(−1/2–√1/2–√)

    接着求AAT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λ1=3;u1=⎛⎝⎜1/6–√2/6–√1/6–√⎞⎠⎟;λ2=1;u2=⎛⎝⎜1/2–√0−1/2–√⎞⎠⎟;λ3=0;u3=⎛⎝⎜1/3–√−1/3–√1/3–√⎞⎠⎟

 

    利用Avi=σiui,i=1,2求奇异值:

⎛⎝⎜011110⎞⎠⎟(1/2–√1/2–√)=σ1⎛⎝⎜1/6–√2/6–√1/6–√⎞⎠⎟⇒σ1=3–√

⎛⎝⎜011110⎞⎠⎟(−1/2–√1/2–√)=σ2⎛⎝⎜1/2–√0−1/2–√⎞⎠⎟⇒σ2=1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σi=λi−−√直接求出奇异值为3–√和1.

 最终得到A的奇异值分解为:

A=UΣVT=⎛⎝⎜1/6–√2/6–√1/6–√1/2–√0−1/2–√1/3–√−1/3–√1/3–√⎞⎠⎟⎛⎝⎜3–√00010⎞⎠⎟(1/2–√−1/2–√1/2–√1/2–√)

      

4. SVD的一些性质 

    上面几节我们对SVD的定义和计算做了详细的描述,似乎看不出我们费这么大的力气做SVD有什么好处。那么SVD有什么重要的性质值得我们注意呢?

    对于奇异值,它跟我们特征分解中的特征值类似,在奇异值矩阵中也是按照从大到小排列,而且奇异值的减少特别的快,在很多情况下,前10%甚至1%的奇异值的和就占了全部的奇异值之和的99%以上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用最大的k个的奇异值和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来近似描述矩阵。也就是说:

Am×n=Um×mΣm×nVTn×n≈Um×kΣk×kVTk×n

    其中k要比n小很多,也就是一个大的矩阵A可以用三个小的矩阵Um×k,Σk×k,VTk×n来表示。如下图所示,现在我们的矩阵A只需要灰色的部分的三个小矩阵就可以近似描述了。

    由于这个重要的性质,SVD可以用于PCA降维,来做数据压缩和去噪。也可以用于推荐算法,将用户和喜好对应的矩阵做特征分解,进而得到隐含的用户需求来做推荐。同时也可以用于NLP中的算法,比如潜在语义索引(LSI)。下面我们就对SVD用于PCA降维做一个介绍。

5. SVD用于PCA

    在主成分分析(PCA)原理总结中,我们讲到要用PCA降维,需要找到样本协方差矩阵XTX的最大的d个特征向量,然后用这最大的d个特征向量张成的矩阵来做低维投影降维。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求出协方差矩阵XTX,当样本数多样本特征数也多的时候,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

    注意到我们的SVD也可以得到协方差矩阵XTX最大的d个特征向量张成的矩阵,但是SVD有个好处,有一些SVD的实现算法可以不求先求出协方差矩阵XTX,也能求出我们的右奇异矩阵V。也就是说,我们的PCA算法可以不用做特征分解,而是做SVD来完成。这个方法在样本量很大的时候很有效。实际上,scikit-learn的PCA算法的背后真正的实现就是用的SVD,而不是我们我们认为的暴力特征分解。

    另一方面,注意到PCA仅仅使用了我们SVD的右奇异矩阵,没有使用左奇异矩阵,那么左奇异矩阵有什么用呢?

    假设我们的样本是m×n的矩阵X,如果我们通过SVD找到了矩阵XXT最大的d个特征向量张成的m×d维矩阵U,则我们如果进行如下处理:

X′d×n=UTd×mXm×n

    可以得到一个d×n的矩阵X‘,这个矩阵和我们原来的m×n维样本矩阵X相比,行数从m减到了k,可见对行数进行了压缩。也就是说,左奇异矩阵可以用于行数的压缩。相对的,右奇异矩阵可以用于列数即特征维度的压缩,也就是我们的PCA降维。    

6. SVD小结 

    SVD作为一个很基本的算法,在很多机器学习算法中都有它的身影,特别是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由于SVD可以实现并行化,因此更是大展身手。SVD的原理不难,只要有基本的线性代数知识就可以理解,实现也很简单因此值得仔细的研究。当然,SVD的缺点是分解出的矩阵解释性往往不强,有点黑盒子的味道,不过这不影响它的使用。

 

七十八、势函数

 

七十九、word2vec原理_CBOW与Skip-Gram模型基础

from: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7160330.html

 word2vec是google在2013年推出的一个NLP工具,它的特点是将所有的词向量化,这样词与词之间就可以定量的去度量他们之间的关系,挖掘词之间的联系。虽然源码是开源的,但是谷歌的代码库国内无法访问,因此本文的讲解word2vec原理以Github上的word2vec代码为准。本文关注于word2vec的基础知识。

1. 词向量基础

    用词向量来表示词并不是word2vec的首创,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了。最早的词向量是很冗长的,它使用是词向量维度大小为整个词汇表的大小,对于每个具体的词汇表中的词,将对应的位置置为1。比如我们有下面的5个词组成的词汇表,词"Queen"的序号为2, 那么它的词向量就是(0,1,0,0,0)。同样的道理,词"Woman"的词向量就是(0,0,0,1,0)。这种词向量的编码方式我们一般叫做1-of-N representation或者one hot representation.

     One hot representation用来表示词向量非常简单,但是却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词汇表一般都非常大,比如达到百万级别,这样每个词都用百万维的向量来表示简直是内存的灾难。这样的向量其实除了一个位置是1,其余的位置全部都是0,表达的效率不高,能不能把词向量的维度变小呢?

    Dr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可以解决One hot representation的问题,它的思路是通过训练,将每个词都映射到一个较短的词向量上来。所有的这些词向量就构成了向量空间,进而可以用普通的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个较短的词向量维度是多大呢?这个一般需要我们在训练时自己来指定。

    比如下图我们将词汇表里的词用"Royalty","Masculinity", "Femininity"和"Age"4个维度来表示,King这个词对应的词向量可能是(0.99,0.99,0.05,0.7)。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并不能对词向量的每个维度做一个很好的解释。

 

    有了用Dr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表示的较短的词向量,我们就可以较容易的分析词之间的关系了,比如我们将词的维度降维到2维,有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用下图的词向量表示我们的词时,我们可以发现:

King→−Man→+Woman→=Queen→

     可见我们只要得到了词汇表里所有词对应的词向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了。不过,怎么训练得到合适的词向量呢?一个很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2. CBOW与Skip-Gram用于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在word2vec出现之前,已经有用神经网络DNN来用训练词向量进而处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采用的方法一般是一个三层的神经网络结构(当然也可以多层),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softmax层)。

    这个模型是如何定义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呢?一般分为CBOW(Continuous Bag-of-Words 与Skip-Gram两种模型。

    CBOW模型的训练输入是某一个特征词的上下文相关的词对应的词向量,而输出就是这特定的一个词的词向量。比如下面这段话,我们的上下文大小取值为4,特定的这个词是"Learning",也就是我们需要的输出词向量,上下文对应的词有8个,前后各4个,这8个词是我们模型的输入。由于CBOW使用的是词袋模型,因此这8个词都是平等的,也就是不考虑他们和我们关注的词之间的距离大小,只要在我们上下文之内即可。

    这样我们这个CBOW的例子里,我们的输入是8个词向量,输出是所有词的softmax概率(训练的目标是期望训练样本特定词对应的softmax概率最大),对应的CBOW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有8个神经元,输出层有词汇表大小个神经元。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我们可以自己指定。通过DNN的反向传播算法,我们可以求出DNN模型的参数,同时得到所有的词对应的词向量。这样当我们有新的需求,要求出某8个词对应的最可能的输出中心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一次DNN前向传播算法并通过softmax激活函数找到概率最大的词对应的神经元即可。

    

    Skip-Gram模型和CBOW的思路是反着来的,即输入是特定的一个词的词向量,而输出是特定词对应的上下文词向量。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的上下文大小取值为4, 特定的这个词"Learning"是我们的输入,而这8个上下文词是我们的输出。

    这样我们这个Skip-Gram的例子里,我们的输入是特定词, 输出是softmax概率排前8的8个词,对应的Skip-Gram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有1个神经元,输出层有词汇表大小个神经元。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我们可以自己指定。通过DNN的反向传播算法,我们可以求出DNN模型的参数,同时得到所有的词对应的词向量。这样当我们有新的需求,要求出某1个词对应的最可能的8个上下文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一次DNN前向传播算法得到概率大小排前8的softmax概率对应的神经元所对应的词即可。

    以上就是神经网络语言模型中如何用CBOW与Skip-Gram来训练模型与得到词向量的大概过程。但是这和word2vec中用CBOW与Skip-Gram来训练模型与得到词向量的过程有很多的不同。

    word2vec为什么 不用现成的DNN模型,要继续优化出新方法呢?最主要的问题是DNN模型的这个处理过程非常耗时。我们的词汇表一般在百万级别以上,这意味着我们DNN的输出层需要进行softmax计算各个词的输出概率的的计算量很大。有没有简化一点点的方法呢?

3. word2vec基础之霍夫曼树

    word2vec也使用了CBOW与Skip-Gram来训练模型与得到词向量,但是并没有使用传统的DNN模型。最先优化使用的数据结构是用霍夫曼树来代替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霍夫曼树的叶子节点起到输出层神经元的作用,叶子节点的个数即为词汇表的小大。 而内部节点则起到隐藏层神经元的作用。

    具体如何用霍夫曼树来进行CBOW和Skip-Gram的训练我们在下一节讲,这里我们先复习下霍夫曼树。

    霍夫曼树的建立其实并不难,过程如下:

    输入:权值为(w1,w2,...wn)的n个节点

    输出:对应的霍夫曼树

    1)将(w1,w2,...wn)看做是有n棵树的森林,每个树仅有一个节点。

    2)在森林中选择根节点权值最小的两棵树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新的树,这两颗树分布作为新树的左右子树。新树的根节点权重为左右子树的根节点权重之和。

    3) 将之前的根节点权值最小的两棵树从森林删除,并把新树加入森林。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森林里只有一棵树为止。

    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霍夫曼树建立的过程,我们有(a,b,c,d,e,f)共6个节点,节点的权值分布是(16,4,8,6,20,3)。

    首先是最小的b和f合并,得到的新树根节点权重是7.此时森林里5棵树,根节点权重分别是16,8,6,20,7。此时根节点权重最小的6,7合并,得到新子树,依次类推,最终得到下面的霍夫曼树。

    那么霍夫曼树有什么好处呢?一般得到霍夫曼树后我们会对叶子节点进行霍夫曼编码,由于权重高的叶子节点越靠近根节点,而权重低的叶子节点会远离根节点,这样我们的高权重节点编码值较短,而低权重值编码值较长。这保证的树的带权路径最短,也符合我们的信息论,即我们希望越常用的词拥有更短的编码。如何编码呢?一般对于一个霍夫曼树的节点(根节点除外),可以约定左子树编码为0,右子树编码为1.如上图,则可以得到c的编码是00。

    在word2vec中,约定编码方式和上面的例子相反,即约定左子树编码为1,右子树编码为0,同时约定左子树的权重不小于右子树的权重。

    我们在下一节的Hierarchical Softmax中再继续讲使用霍夫曼树和DNN语言模型相比的好处以及如何训练CBOW&Skip-Gram模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类职位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