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谈阔论易,知行合一难

记得之前有人在微博说过一句,大意是很多公司里都有一些隐藏的大神,在网上看不到他们的痕迹,而网上看起来很厉害的一些人,实际成就也就是个普通水平。

诚然,产品、UED的硬性门槛相比技术岗来说不算高,入门也相对容易,具体到狭义的交互设计,翻来覆去似乎也就那么些理论流程方法,并不需要多年的精研也能说得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是商业产品设计是要靠结果说话的,而实际项目中也常常伴随着各种KPI与突发事件的压力,书本中理想化的设计流程常常难以落地,而初级设计师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则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却在实际中乱了分寸,做出的东西与自己的认知和初衷背道而驰,理论认知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果。我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就经常感觉到,知行合一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地则是困难重重,而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句话都会是我努力攻克的目标之一。

细水长流,热情贵在持久


有些初出茅庐的人很喜欢强调自己的“热情”来弥补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对我来说,“热情”也是自己过去比较受到肯定的一点,但这半年来却感觉仅凭一时的热情远远不够,而对定力不够强大的人来说,基于短期、功利目的对热情的过度透支于长期来看也是弊大于利的。

在校的时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但职场往往是忙碌的,于是有些人就会慢慢只满足于把手头的事情按时做好,而忽视了定期的学习与反思,久而久之就有变成钻牛角尖、重复劳动的风险。确实,从项目实践中能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是只看书写作所远远不能弥补的,但再厉害的团队也难免有失误,再丰富的公司资源和前辈指导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在项目之余的时间里仍要保持定期学习反思的热情,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可以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回想起来,自己状态不好灵感枯竭的时候,往往也正是100%投入项目而忽略了定期充电反思造成的。

“看过很多书”、“玩过很多APP”、“写过很多体验报告”,这在实习生&应届生求职中应该算是加分项吧,但我更欣赏可以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人,而不是凭此混到了大公司offer就开始放松者。如果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只是为了平台薪水在短期内逼自己做很多可以体现“热情”的事,一旦达成短期目的就不再上心的话,我对这类人的长期发展持怀疑态度。

我现在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周至少分享一篇专业文章/一个APP给团队,至少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作一次,看上去不算太难,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初心不改,有原则有底线


《About Face 4》里面提到过一句话:“The successful interaction designer must maintain her focus on users’ goals amid the pressures and chaos of the product-development cycle.”这也是目前我自认和优秀设计师较大的差距之一,优秀设计师在沟通中对自己的原则底线有较为强势的坚守,而我还是有些容易退让了,这也是过去一些项目做得不够成功的原因。

得承认,在很多大小公司里都可能遇到一些对设计不够懂、不够重视的人,在产品研发周期中他们更关注其他东西(当然也很重要),因而也会给设计师造成一些压力。

我们知道设计前要清楚产品的用户、目标、使用场景,但在业务方催促说“你就随便加个功能/画个图标,马上就要上线”的时候是否就会放弃这部分的沟通与思考,而直接开始闷头执行设计?这算是我过去犯过的错误之一,在Deadline前慌神,过后仔细一想才意识到需求根本站不住脚。而设计完成后,当前端效果一塌糊涂项目方就急着要上线的时候,你我也不该轻易妥协,要知道用户只看最终的上线版本,觉得体验不好就会骂产品和设计师,而不是骂前端还原效果太差。

知行合一的难点之一,大概就是外界压力的干扰。如何守住底线、基于共同目标说服别人,是我过去做得比较差、后来开始慢慢改进、希望未来能真正做好的一点,这大概也算沟通能力的一种吧,有些公司团队的设计师实力很强,但做出的产品却不尽如人意,我想原因之一就是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

深入思考,理论联系实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行合一的难点不一定是执行力上的不到位,也可能是理论认知上本身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实际,根据实际场景取舍运用是更合理的选择。

在校期间我把各种交互设计的经典书籍算看了个遍,但开始实习后才发现真正用到的方法论少之又少,起初非常困惑和不理解,后来才觉得流程只是手段,关键还是看是否有益于在有限时间内达到目标——让用户满意。这一点上《流程警察》这篇文章写得很好:http://zhuanlan.zhihu.com/gupeng/20172299。

在阿里校招终面的过程中,面试官问我看了什么书,能否介绍一下。我并没有选择泛泛地回答整本书的内容框架,而是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切入,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书中的某一点应用到实践中去的,算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吧。

有些人也许阅读量非常惊人,平时高谈阔论见解深刻,但做起项目来却是纸上谈兵,理论联系不了实践,也拿不出成功的上线结果,BAT很多团队的设计博客都很精彩实在,但落实到产品体验上仍然备受诟病。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成功是实际的产品运营数据与用户口碑,而不是我看过多少本书做过多少次演讲写过多少篇文章,Dribbble上漂亮的飞机稿很多,真正设计优雅又成功的产品又有多少呢?

不卑不亢,三人行有我师


似乎上周有一些平台转载了我的文章,也引来不少熟人的询问关注,而我个人的感受概括起来则是“诚惶诚恐”,我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事实上在阿里我总有一种大家都比我厉害追赶压力好大的感觉=_.=),在把自己写过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我有时会被指出“这个地方的目标是XX然而你的设计并没有体现出XX”,这大概属于实践经验上的不足,许多前辈在如何把理论贯彻到实践上有着比我们丰富得多的经验,值得我们观察请教。

我很讨厌因为一点小聪明小才气就带有一股莫名其妙“优越感”的同龄人,也明白公司选择我们更多是因为“潜力”而非本身能力有多强大,我个人离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希望自己能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学习怎么把理论转化为有说服力的实践结果,用产品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只会空谈。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谈阔论易,知行合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