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气象所聚餐”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098天)

       1943年元月16日(周六)重庆(北碚),晨大雾,户外间1.1度,为今冬最冷。室内5.3度。

        时事:日本人进攻滇南车里附近之猛龙、打景等地。

       晨七点起。阅吕蔚光的论文,《西藏高原四周之雨量》及《西藏高原上各地气压之变化》。

      十点,地理研究听助理研究员楼桐茂来谈。楼系金华人,中山大学毕业,在中央大学待过一年。

      下午阅王德基所作论文,《汉中盆地之气候》,将汉中划定为温暖冬干山间高型盆地气候,依据的是柯本与费师曼二人之气候区域划分方法并作了改进。

       晚上,所里聚餐,到二十人。我年纪最大,52岁,最小者26岁。有吕蔚光、宝堃、陈学溶、朱光焜、赵海、萧望山、梁实夫、宛敏渭、杜靖民、子政夫妇、程纯枢夫妇、杨鉴初夫妇、曾树荣、陈五凤、周克强、张以刚等。

       晚阅《地理学报》八卷。有李旭旦文章《白龙江中游人生地理观察》,认为长江黄河之分水岭在甘肃与四川之间,颇难划界……

     (以上文字系贵州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每日一篇,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雨仁读译】:“气象所聚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气象所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