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指掩天地,齐物自忘情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庄子留给后人的教化文本,深奥且圣洁。对于沉沦在世俗苦海中的人,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庄子传世的《逍遥游》、《齐物论》如同始终澎湃、荡漾着的大海,一句就是一个江河的精神,给人无穷的回味。

在传统的文化中,顺应道法就是对,逆反道法就是错,但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法总是适度反向运动,并总是以弱胜强,交错交替转变。但因人们还不能认知跟随道法转变而转变,故常有对错,要减少错逆,就只有一切顺其自然,服从道法支配,大概就是《逍遥游》了。

《大学》这本书里先提到了“致知在格物”,而后有说了“物格而后知至”。

大概的意思是讲,一个人如果想知识广博,认知能有所见地,就要去认识思考世间万物。万物的变化虽然无常,功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东西存在着有很大的用处,譬如笔直的树木可以盖房子,但是一个顽石能干什么呢?存在即有其道理,当你真的能做到理解世间万物,世间凡事,你就会明白顽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的知识和认知,或者说是你的思想层次就会到达到非常的境地,大概那种境地就是格物致知了吧!

事实上,“齐”和“格”是一个意思,“格”的本意是遍及一切、包罗万象的结构框架,延展开来就是对万物都有系统的认知和见地。如果有什么不同,“齐”之一字,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意识,对待世间万物,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然后置身其中,平等的看待一切。在《齐物论》中,庄子对着一切有经典的论述。

“自忘情”也!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对万物的认知,而后心平,身齐,不惟优等论,终生皆平等,那么也就不存在好恶哀乐,情之一字以随见知的扩展而平淡化,虚无化。我的感觉就是,做到“知至”的真的都是无情无义的圣人了,他们也许能忘情,但那样的人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庄子是否在修炼成为一个圣人,但我疑问的是圣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一指掩天地,齐物自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