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人间失格》

倘若愿意避免狂喜狂乐

大喜大悲就不会降临

躲开前方的挡路巨石

像蟾蜍一般迂回前进

——夏尔·库洛

“这就是我。世间对我已经无所谓容忍与不容忍,埋葬与不埋葬了。我是比狗和猫更劣等的动物。蟾蜍。只会趴在地上悉索蠕动的蟾蜍。”太宰治在他的半自传性质的书《人间失格》中这样写道。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说白了就是不具备健全的人格。这本书写的便是如此。整本书读下来再仔细想一想便会觉得十分的阴郁痛苦。一个不健全的,不合群的,没有人类的认同感的,痛苦而孤独的人的经历和内心世界,就是这本书了。

书的开篇是以第三人称对三幅照片的描述。三张照片展现的是同一个人的童年、少年和成年。这个人就是他自己—书的主人公叶藏。全书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展开的。不过照片的描述可真是有够奇怪的,第一张说成是“孩子脸上挂着丑陋的笑容”“照片上的他,一副奇妙的神情,显得猥琐,让人恶心,谁见了都忍不住想说:这是一个皱巴巴的小老头。迄今为止,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个孩子做出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第二张照片是这样说的“照片上的他竟没有一点那种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这一次的笑容,不再是那种皱巴巴的猴子的笑,而是变成了颇为巧妙的微笑”“这种笑缺乏那种可以称之为鲜血的凝重或是生命的涩滞之类的充实感。”“让人觉得那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人工制品”。第三张照片最为古怪,照片上的人缺乏特征难以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称之为“死相”。以这三张照片开篇,不禁让人迫切的想要探寻这个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竟会使他流露出那样怪诞、令人发怵的表情。以这样的形式和充满怪诞的语言描写,不得不说:真是妙~啊!

自卑。缺爱。家庭环境。

是造成他悲剧的三大原因。

他描述自己为生活中的丑角,从来没能活出过自己,或者说丑角就是不得已的自己,而没活出世间的“正常”心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无论是对大人对姐妹还是对同学,他都尽力“故意”做出一些滑稽的举动,来达到“服务”他人,逗笑他人的目的。很可悲对吧?我们所知道的像是学校里喜欢恶作剧的淘气男孩子或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的行为举止都有一种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的目的。那么他就是为了博得人类的关注而不断重复着滑稽逗笑的行为,不断地,不断地,不断地。。。形成了一种习惯,长在了皮肉之中。正像太宰治所描述的那样“尽管我对人类满腹恐惧,但却怎么也没法对人类死心。并且,我依靠逗笑这一根细线保持住了与人类的一丝联系。表面上我不断地强装出笑脸,可内心里却是对人类拼死拼活的服务,汗流浃背的服务。”仔细看看这一句“我依靠逗笑这一根细线保持住了与人类的一丝联系。”这根本不就是把自己置于人类这样的整体之外了吗?由此可以揣测,他并没有“同是人类”这样的一种认同心,集体感,而是把自己划到了人类这样的物种之外。不禁令我浮现出这样的一种画面:他,独自一人,漂浮在宇宙之中,看地球看陨石,唯独定位不了自己。很孤独。

可是究竟是为什么会给他这样的想法呢?

他自己叙述说这种悲哀的性格是天生的。可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的,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好好的被爱护,长大后也许就会缺乏爱人的能力而变得冷漠。他总说自己对人类十分恐惧,为什么?又究竟在恐惧什么?譬如随便找出这样的一段话“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颤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个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这样的恐惧与不合群一定要从家庭环境着手,那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好了。

在孩提时代的他看来,最痛苦难捱的莫过于自己家吃饭的时候。这又是为何?因为用餐的房间昏暗,全家人全部一声不响的嚼着饭粒,菜肴几乎一成不变。坐在角落里的他对用餐充满了恐惧,因寒冷而浑身颤抖,又不得不把饭菜一点一点勉强塞进口中。这真不是好的记忆。

他也从未感受过饥饿感,感受不到吃饭带来的幸福感,而由此因为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风马牛不相及,这使他深感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这大概就是悲哀的最开始。他完全被“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不安和恐惧牢牢锁住,一个孩童还未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之时,观念的形成全部来源于他人的影响,可在他这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世间的认同感,这就很头疼了。而为了与别人有所联系,一个孩子小心翼翼的把内心的秘密隐藏起来,不仅如此他还想到了一个招数:扮演滑稽的角色来逗笑。这就是他悲哀人格形成的初期情况。因为与他人心怀隔阂,却希望有所联系而去逗笑。真的很难过。这种后果确实是最初吃饭无法给他带来幸福感造成的。以至于不断地迎合大人的想法,甚至在一天深夜里跑到爸爸房中,在记礼物的本子上写下了他本来不想要的“舞狮”,只是因为爸爸那或许根本不存在的恼怒,多么敏感的孩子啊。这件事也说明了,他,是缺爱的。不然为什么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敢说出来?难道不应该是“被爱着的人总是有持无恐”吗?再者,在后文中“我”与情人投湖自杀后,家里人也只是安排我到“比目鱼”处做个“食客”,并未提到父亲来看我或者管教我。很奇怪对吧?

“拒绝敏感型人格”在他身上也有所体现。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而且,无论家里人对我说什么,我都从不还嘴顶撞。他们寥寥数语的责备,在我看来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使我近乎疯狂,哪里还谈得上以理相争呢?我甚至认为,那些责备之辞乃是万世不变的人间‘真谛’,只是自己没有力量去实践那种‘真谛’罢了,所以才无法与人们共同相处。正因为如此,我自己既不能抗争也不能辩解。一旦别人说我坏话,我就觉得是自己误解了别人的意思一样,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种攻击,可内心却感到一种近乎狂乱的狂惧。”他总把自己放在极低的位置来和人交往,并不能把内心中的话说出,认为那种责备之辞便是“真谛”只是自己无从实践罢了,这是自卑而来的惶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批评或是请求被拒绝,有的人对此一笑了之、不以为然,或者不愉快一会儿,但绝不会太久。可是有的人则对此反应剧烈,悲伤不已甚至难以摆脱。后者就是“拒绝敏感型人格”,很显然他就是了。

后来他与堀木的相遇,成为了他的一个转折点。他开始沉迷享乐、酒精和女色的世界,为的是那片刻的快意,尽管巨大的痛苦还是会接踵而至。在此后,他为情与一位女子投湖自杀、被指控协助自杀、人身自由受限后也曾做过不够成功的漫画家,与美好纯洁的良子的婚姻结合让他在愧疚与折磨中反复拷问自己,最终却又不得不依赖于毒品而苟且偷生。至此,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丧失了为人的资格”。

在这之中开始意识到了世间的真相,世间是由个人汇成的,世间的意志是个人汇集成的意志。超越了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这样想就没那么可怖了。

有的人认为《人间失格》甚至是太宰治的其他作品都是消极而没有意义的。任何人都不能够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阴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我们把这些不好的一面深深地藏在大海里或是“胸中的黑暗的小盒子里”从来不会告诉别人,而扬起脸冲着太阳微笑的时候,能在这样的一本书中找到自己细小的影子,因为认同感而或欣慰、震惊、感动、泪流满面。心想到:啊,真好,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啊。这样就够了,就有意义了。这又有什么不可呢?有认同感阿叶也会好好的活下去了吧!

以上拙见一则记《人间失格》所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曲悲歌——《人间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