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程序员跳楼事件有感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中兴程序员跳楼的新闻,2017年12月10日,中兴一位42岁的程序员欧建新从高楼上一跃而下,抛下了自己的妻子,9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还有四位伤心欲绝的老人。跳楼前他的公司人事部门找到他,希望他可以接受公司的补偿然后自己离职,欧建新在重压之下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时下最为流行的观点是要时刻警醒,居安思危,才能安然度过中年危机,而我却在其中照见了自己内心的蛰伏已久的骄傲和不自由,愿上帝原谅我过去隐而未现的罪。

      我是怎么发现自己的骄傲的呢?因为在看了这则新闻以后,首先想到我先生所在的行业迟早也会有必然到来的裁员,而且按流行的说法,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还没有面临裁员,不过是因为成本比中兴所在的行业低,才推迟了裁员的时间点罢了。我担心先生在听到裁员的消息时会像新闻里的男主人公一样无法承受,因此特意在他做饭的时候说:“要是你们公司哪天把你裁掉了,可千万别想不开,回来在家待着也挺好的。”他说他不敢在家里待着。我很诧异问道:“为什么?我的工资让你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呀!你可以在家看书,也很自由,不是吗?”他说:“因为我害怕你像提到你爸爸的口气一样提到我。”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连连否认,说:“怎么会呢?你和我爸不一样。”我真的没想到自己提到父亲的语气居然会对我先生造成这么大压力。其实我提及爸爸的语气也并非从小就是这样,而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亲人都用这样的口气谈论道“你爸才二十几岁就辞职闲赋在家,实在是命好,不过以后你长大了可不要找一个像他一样没有责任感的老公呀”,所以每次有老师同学问及家长工作的时候我都羞于启齿,因为我知道接下来他们一定会大大惊讶一番,然后再重复上述的评论,无形之中这些外在的评论就逐渐成为我自己的观点了。没想到我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论竟然对先生的影响这么大,以至于我先生宁可“跳楼”也不愿意辞职在家。我也真实地看到自己内心的骄傲,因为潜意识中我认为自己比爸爸对家庭更有责任感,于是就有了指摘他的资格,实际上我和圣经里的法利赛人又有什么不同?我总是一边嘲笑法利赛人的骄傲,一边又在生活中扮演着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絮絮叨叨地控诉着税吏的不是,而我内心岂不是比税吏还要黑暗吗?

       路加福音 18:9-11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 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瓦尔登湖》里讲到“人们赞美而认同的所谓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为什么我要夸大赞扬这一种生活方式而贬低另外一种呢?”而我总是自以为义,恨不得以神的名义来审判爸爸的生活方式,心胸是何等狭隘呀!

         为什么我还发现自己真的不自由呢?虽然我从理论上知道自己已经从黑暗入光明,有了不犯罪的自由,而且还有一张上天堂的保险单。但是这个偶然的事件让我发现自己真的不自由,因为我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害怕疾病、裁员和意外,在我眼中,生活充满了危险,随时有人跳楼、癌症,我一度以为,处事谨慎的人应该细心地挑选一个最安全的地方,在那里医生可以随叫随到,工作的时候也要随时备着中药,也就是说,一个人倘若活着,他就随时随地都有遇到灾难的风险,实际上这种死亡的危险,鉴于我已经是活着的死人而相对的减少。我一度以为我是自由的人,可是当这则新闻出现以后,我发现原来自己自由的根基是多么的脆弱,脆弱到只需要一次裁员,就可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个人诉诸于外的东西越少,才能越自由。因为如果我的贪恋永无休止,那么一生的光阴都将消耗在满足欲望上了,以有涯求无涯,怠矣。我觉得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这样的:我可以自由地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是否工作,都没有舆论的压力;没有很多收入也能过得很舒服,因为我幸福的必要条件不在于一定要吃得多么好;不用化妆也能自信的出门,因为我的幸福不在于别人的目光;没有健康的身体也能常怀感恩,因为我以耶和华为乐,而不在于别人有的东西我也一定要有。只有愿意放弃自以为应得的权利,并把幸福诉诸于内时,才能得到真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兴程序员跳楼事件有感)